首尔之春(1980年韩国发生的抗争运动)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首尔之春

1980年韩国发生的抗争运动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首尔之春(서울의 봄 [3])是韩国发生的抗争运动,又称为“汉城之春”,发生于1980年3月。 [1]
中文名
汉城之春
外文名
서울의 봄 [3]
别    名
首尔之春
年    代
1979
地    点
首尔
对    象
抗争者

事件背景

播报
编辑
由于朴正熙被击毙,韩国政治舞台出现了短暂的解冻局面。以崔圭夏为首的新政府,适应各阶层人民要求取缔“维新宪法”的强烈愿望,于1979年11月26日成立了“修改宪法审议特别委员会”,保证“在一年之内完成宪法修改工作,然后根据新宪法选举总统。接着,又取消了《第九号总统紧急措施》,释放了根据该命令逮捕的各界人士68人,同时解除了对著名人士金大中的软禁,并恢复金大中、尹潽善等687人的一切政治权利。 [2]
全斗焕通过政变取得军队控制权后,口头上说不会干预国家政务,心中却暗暗觊觎总统之位。而在野的民主势力也空前活跃起来,人们用“汉城之春”这一说法来形容韩国民主化时代的到来。新民党总裁金泳三、刚刚被解除软禁的民主斗士金大中是在野民主势力的代表人物。二人都拥有众多的支持者,都在为1980年总统竞选作准备。金钟泌在朴正熙身亡后任执政党共和党总裁,在许多大财团的支持下,也准备参加角逐。“三金时代”成为“汉城之春”的壮观图景。 [2]
韩国政治生活空前活跃起来,民主似乎有了希望,韩国迎来了所谓”汉城之春“,低沉过一个时候的民主化运动又重开放绚丽之花,人民充满希望地欢呼民主政治时代的来临,然而新的斗争序幕拉开了。 [2]

事件经过

播报
编辑
1980年3月,随着大学生结束假期重返校园,学校民主化运动开始在首都汉城(现首尔,下同)及地方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展开,“汉城之春”迅速蔓延开来。学生们纷纷走上街头,他们要求批判私学体系、废除续聘制度、改善军事教育模式、拒绝军营集体训练制度、解除戒严令、维新体制残余势力下台。伴随学生游行示威一同出现的还有全国各地数以百计的劳资纠纷。与此同时,国内外关于朝鲜可能借机进攻韩国的相关报道也开始频繁出现。新军部及中央情报部甚至发布了“朝鲜南侵”的消息,表示朝鲜可能会在5月15日至20日之间发起军事行动。国内政治局势变得愈发混乱。
1980年5月14日,数以万计的学生聚集在汉城等城市,抗议政府持续实施的戒严令。政界及民间对于军人干政的焦虑愈发严重。5月16日,在金泳三和金大中的共同宣言督促以及对军人借机大肆镇压学生运动的担忧之下,学生抗议者取消了既定的大规模示威游行计划以等待政府回应。另一方面,5月15日,在国会宪法修订特别审议委员会中,民主共和党与新民党就解除戒严令与总统直选等重要议题达成协议。但等待他们的是新军部于5月17日颁布的扩大至全国范围内的戒严令和对政党、国会、集会等政治活动的全面禁止(5·17紧急戒严事件)。

事件结果

播报
编辑
此后,金大中、金泳三、金钟泌等重要政治领袖遭到逮捕羁押或软禁,申铉碻内阁集体下台,崔圭夏丧失总统实权。至此,全斗焕领导下的“新军部”掌握了操控国家命运的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