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台电影译名,其实都有他们的套路。 - 知乎
首发于粤趣志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台电影译名,其实都有他们的套路。

那些看似奇葩甚至粗俗的港台电影译名,其实都有他们的套路。

中港台三地的文化差异,一直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少外国的电影译名,在两岸三地都有画风截然不同的翻译版本。


去年获奖无数的《星聲夢裡人》(英文原名 LA LA LAND )是香港地区的官方译名,而《爱乐之城》则是中国大陆地区的翻译版本。

翻译版本顺序从左往右分别为:香港、中国大陆、台湾


面对三地译名有着巨大差异的情况,知乎上甚至有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提问。






尽管同样是使用中文翻译,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出的电影译名,必然会有专属的地区特色。对自家翻译抱着蜜汁自信的情况,其实不止中国大陆,在两岸三地都时有发生。

不过,与其坐井观天跟风吐槽,不如尝试跟着小志来理解一下,当地的文化和翻译背景,说不定能从此解决你对「这个翻译是什么鬼?」的灵魂拷问。


*以下中国大陆译名、香港译名、台湾译名均用「中译」、「港译」、「台译」代替


「 Arrival 」
中译:《降临》
港译:《天煞異降》
台译:《異星入境》

香港对外星生物题材的电影几乎有固定的翻译模式,从1996年的《天煞地球反擊戰》(中译《独立日》,以下括号内均同为中译版本)开始,陆续出现了《天煞西部反擊戰》(《牛仔和外星人》)、《天煞逆緣》(《宿主》)、《天煞地球反擊戰:復甦紀元》(《独立日:卷土重来》)等多部看起来像同一个妈生,但其实顶多只能算住在同一个小区的电影译名。


除此之外,和外星或变种生物相关的电影还有「異煞」系列。像是《霧地異煞》(迷雾)、《7號異煞》(第七矿区)、《變種異煞》(千钧一发)、《23 世紀異煞戰》(变异编年史)等等你没被绕晕算我输的译名,都算得上是「香港特色」。


「 Logan 」
中译:《金刚狼3:殊死一战》
港译:《盧根》
台译:《羅根》

如果有细心留意过的话,《金刚狼》的前两部个人电影分别叫 X-Men Origins: Wolverine The Wolverine,电影主题分别着重于「X战警」(第一部)的身份和「金刚狼」(第二部)的身份,第三部完结篇采用了角色在电影中真正的名字Logan,正是包含了将重心回到角色自身的意义。港台两地的翻译尽管看起来跟前两部「九唔搭八」,但其实正是根据这个逻辑进行的「直译」。



「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
中译:《神奇动物在哪里》
港译:《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台译:《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乍看之下,香港和台湾毫无修饰的直译版本显得有点生硬,但原来这么做的原因,是这个名字在1997年《哈利波特》的原作小说第一部中,早已作为一年级新生的「指定教科书」出现过,所以港台选择呼应原作而继续沿用。



「 Zootopia 」
中译:《疯狂动物城》
港译:《優獸大都會》
台译:《動物方城市》

港台两地的翻译都沿用了一贯的「食字」风格,尽管大家能看懂台版中「方城市」是「方程式」的谐音,但却有不少不懂粤语的网友大肆吐槽港版翻译,以为「优兽」对应「劣兽」,玩差别歧视,殊不知「优兽」对应的其实是「优秀」的粤语发音。



「 Moonlight 」
中译(非官方):《月光男孩》
港译:《月亮喜歡藍》
台译:《月光下的藍色男孩》

该片虽然是2017年奥斯卡得奖电影,但由于同性恋题材的敏感因素在国内并未上映。台湾版本意译了故事原来的舞台剧名称 In Moonlight Black Boys Look Blue,而香港则使用了继承元素(2010年的金球奖提名电影 Blue Valentine在香港上映时翻译为《有人喜歡藍》),俗称「食尾水」,也就是我们的「蹭热度」。


由《爱乐之城》男主角,人称「高司令」的Ryan Gosling主演。高司令的迷妹迷弟想看吗?「该片定义为R级,并未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手动再见)



「 The Artist 」
中译:《艺术家》
港译:《星光夢裏人》
台译:《大藝術家》

这是一部于2012年上映的全黑白无声电影,这种艺术气息浓厚的「黑白默剧」在爆米花电影横行的时代实属一股清流,但同时也要承担更大的票房风险。香港从时代角色剧情入手,意译成《星光夢裏人》,藉此减少黑白片带来的沉闷印象。


《星聲夢裡人》起初虽然也是食《星光夢裏人》的尾水,但前者拿下了一系列的奥斯卡爆红,可以说是「妹仔大过主人婆」了。



「 The Revenant 」
中译:《荒野猎人》
港译:《復仇勇者》
台译:《神鬼獵人》

和香港一样,台湾也有固定使用的翻译套路,据不完全统计,译名中含「神鬼」二字的电影已经超过80部。包括刚刚上映第五部的《加勒比海盗》(台译《神鬼奇航》)系列,《谍影重重》(台译《神鬼認證》)系列。



「 Relatos salvajes 」
中译(非官方):《荒蛮故事》
港译:《無定向喪心病狂》
台译:《生命中最抓狂的小事》

由六个因仇生暴的小故事组成的黑色喜剧,依然无法在中国大陆上映。港译引用了周星驰在《家有喜事》中饰演「常欢」的经典病症「无定向丧心病狂间歇性全能机能失调症」作为译名,在深受周星驰电影文化影响的香港,既能引起共鸣又通俗易懂,是译名因地制宜的经典例子。


看过《家有喜事》的老友记一定不会忘记这一幕


你看到的这些电影译名,

未必和翻译水平挂钩。

中国大陆对电影发行有「和谐」的审核体制,因此对外国引进的电影更趋向直白、平淡的直译方式,一般讲求信、达即可,被「敏感」二字束缚的基础下,很多译名都只能用中规中矩的表达方式;香港的电影行业发展较成熟,因此会考虑更多商业化的因素,追求噱头和创意,喜欢运用粤语「食字」「双重意义」等手法博眼球,还有不少约定俗成的常用字眼,譬如「天煞」、「奇兵」等等;而台湾则是直译和意译的比例相对平均,也有套路的组合如「神鬼」系列,但除此之外,整体翻译风格的偏向文艺小清新,还会出现两个词组的形式,如《再見了,可魯》(港译《導盲犬小Q》),《愛情,不用翻譯》(港译《迷失東京》)。


官方翻译海报:左为香港版,右为台湾版;你问我大陆海报在哪里?大陆当然是没有上映啊:)


当然,三地翻译也会有一些共通点,譬如偶尔利用时下热点或者玩「梗」, 让电影的中心内容更显浅白。

记住有一点是永恒不变的,即无论你身处何地,能够拉动票房的名字才是院线电影的终极追求。


不知道各位身处中国大陆,但有着深厚的粤语文化背景,既能get到香港翻译的「玩嘢」心思

又能理解普通话语境的内涵段子,能玩转「双语梗」的老友记,在了解完这些之后,会不会情不自禁……


最后问题来了:

「你最无法接受哪一部电影的港台译名?」

来评论区找知音吧。

编辑于 2018-01-10 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