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织(日本服装)_百度百科

羽织

[yǔ zhī]
日本服装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羽织前身的部分是完全无法闭合的构造,前面用纽系结也是其特征。这个纽有的与羽织的布料缝合在一起,但通常使用称作“乳”的小环状布条或者金属,专用的成组的纽(羽织纽)穿着使用。穿着的方法有古老的直接系结法,但多用S字形的金属介入其中固定。这个纽可以根据时间、场所、场合以及流行而替换。
1872年,天皇下诏"服制改革内勅"。规定大臣、参议、诸省长、次官除了朝仪以外,以羽织袴为便服,官员逐渐改穿洋服。 [1]
在日本神前式婚礼中,新郎著黑/白底的纹付羽织袴,新娘则以白无垢搭配角隐出场。 [2]
中文名
羽织
外文名
はおり
目    的
防寒、礼服
着用场合
成人式婚礼卒业式祭礼
布    料
羽二重、絽

名词释义

播报
编辑
水玉模様阵羽织
羽织(はおり)是日本服装的一种。作为防寒、礼服等目的,穿着在长着、小袖的上面。虽然从室町时代后期就开始使用,但是到近代才开始被普遍穿着。

起源构造

播报
编辑

起源

羽织手绘图
羽织的起源众说纷纭,其出现之前的类似服装有胴服、十徳等。
儿童羽织(此图为套装)
男性和羽织自织丰时代以来,战国武将在战场上为了防寒,在铠甲外面套上阵羽织,因为其使用的便利性所以很快成为了日常装。这个时候还没有“羽织”这个名称,而是被叫作“胴服”。
阵羽织
就服装的顺位而言,与觐见将军时候使用直垂、大纹、素袄(すおう),以及作为士分制服的裃相比,羽织是较下等的阶级的物品,作为平民服装而存在。另一方面、在士分阶级以外,“纹付羽织袴”则是仅次于“裃”的正装。一般的人仅仅在祭典和cosplay的极少时候穿着“裃”、而“纹付羽织袴”则作为男性的正装的习惯而在现代继续保留着。

十徳羽织

穿着在和服的长着外面,是外衣的一种。和羽织形状相近,布料用絽,纽缝在布料上,腰的部分有折,有其独特的剪裁。也称作广袖。
鎌仓时期就已经出现,并作为平常服装使用,但是进入江戸时期,却被定为僧侣、医生、画师、儒者、茶道堂主等的正装。在便装和服以及长袴的上面穿着。仍在町人系统的茶道活动中使用。
女性羽织
女性和羽织本来是战国时代军装,在江户时代,穿着它的女性越来越多,作为女性上衣专用的“打褂”而使用。
此外,所谓深川芸者,即江户中期开始,这个地区的女芸者因穿着羽织而成了名胜。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的羽织渐渐在花柳界中流行开来,而羽织作为一般的单衣使用则是明治时期之后了。
平民羽织
因为这样的起源,作为“防寒”相似的作用而产生的服装打挂,虽然也被作为结婚仪式女性的正装使用,但是羽织仍然未被认定为女性的正式服装(稍后介绍的黑纹付羽织除外)。

发展

播报
编辑
江户时代
在江户时代、纯黑色的五纹“色无地”是平民间不是作为丧服,而是作为礼服使用,黒纹付羽织有很广阔的使用土壤。
明治时代及以后
成人式上的羽织
女性的羽织的长度随着流行变化、明治时代—大正时代是到膝下的长羽织,昭和30年代则是流行仅遮住腰带程度的短羽织。在这之后,由于和服自身作为日常装越来越少被穿着,羽织渐渐也很少被制作了,由于近年的古典和服热,羽织再度得到了人们的追捧。例如,2004年—2005年的热潮则是长羽织。

变化

播报
编辑
黑纹付羽织
明治时代 - 昭和50年代,在已婚女性中广泛使用的羽织。男性的纹付羽织只有纯黑一种颜色,而女性的羽织则有纯黑色和绘有花纹的绘羽织两种,在背部中间有一个印染的“纹”。绘羽织中也有无“纹”的款式。不论怎样的服装,穿了羽织就是礼服,简言之,羽织对于主妇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黑色的绘羽织,直到昭和50年代仍是学校的入学式、毕业式中前来参加的母亲的制服一般的存在,在这之后就衰退了,则是难得一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