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國不分你我,我們終將克服」一個好的領導人,與他所創造的時代|張中宜/說文解字|換日線

「舉國不分你我,我們終將克服」一個好的領導人,與他所創造的時代

「舉國不分你我,我們終將克服」一個好的領導人,與他所創造的時代
今天要來講個美國總統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美國第三十六任總統,林登.詹森。 講詹森大家比較不熟悉,但是若講到帥哥甘迺迪總統遇刺後,那位在空軍一號上臨時宣誓就職的,就是詹森總統。 世人多數記得甘迺迪總統爭取種族平權的主張、也詬病甘迺迪政府積極參與越戰的立場,卻忽略實際完成黑人平權法案影響後世千秋,讓美國正式蛻變成「多元民族國家」的推手,其實是詹森總統。

今天要來講個美國總統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美國第三十六任總統,林登.詹森。

講詹森大家比較不熟悉,但是若講到帥哥甘迺迪總統遇刺後,那位在空軍一號上臨時宣誓就職的,就是詹森總統。

世人多數記得甘迺迪總統爭取種族平權的主張、也詬病甘迺迪政府積極參與越戰的立場,卻忽略實際完成黑人平權法案影響後世千秋,讓美國正式蛻變成「多元民族國家」的推手,其實是詹森總統。

1963年11月,詹森在空軍一號的機艙內宣誓繼任美國總統。圖/維基百科

甘迺迪時代,內憂外患一觸即發

回顧歷史時間點,詹森總統接手的,是個內憂外患一觸即發的國家:

阿姆斯壯在甘迺迪總統時代的月球一小步,促使美蘇軍備賽從地表升級外太空;國內經濟發展停滯、貧富懸殊,各地槍戰命案頻傳。甘迺迪政府主張積極參與越戰、強化外援已確立美帝霸主地位,卻拖垮財政,國家黃金儲備降至危險新低點。甘迺迪政府積極響應金恩博士的黑人平權主張,但是《反歧視人權法案》的相關立法卻在兩輪任期中懸而未決;雪上加霜的是,有色人種紛紛在全國各地發起和平抗議活動,不時招來白人恫嚇與警力過度取締,更加深化種族對立。

冷戰與黑人平權乍看之下分屬內政與外交的兩條平行線,實則環環相扣:

無論是遠征、打仗、徵兵、課稅還是提高公共建設,都是大量消費愛國心與「國家認同」的時刻。特別是越戰,白人兵源有限、士兵在東南亞叢林的折損率又奇高;相較之下有色人種不但自帶保護色,水土食物文化的適應性也較強。

但是問題來了,1960 年代的美國還是個明目張膽執行種族歧視的國家。在多數南方城市裡,種族歧視滲透在餐廳、酒店、戲院等所有生活細節;求職、就學的機會理所當然不均;更有甚者,某些州還要求彩色人種必須做智力測驗才能行使投票權、警察隨意逮補施暴讓不受保障的有色人種更加求助無門,整個社會無時無刻不提醒著彩色人種「正被歧視中」。

對黑/黃/紅人來說,「平常國家沒為我做啥、打仗時叫我思考能為國家做啥,這是什麼邏輯啊?」

在被刺殺前幾個月,甘迺迪總統不斷遊走兩議院之間,積極推動《反歧視法案》速速通過,卻引來朝野更大的不滿:對政治菁英來說,這不光是拿下一屆南方州的選票當賭注、還質疑不能「強力隔離社會不安定份子」可能引發的治安危機;對金恩博士為首的改革領袖來說,甘迺迪的版本僅只空洞地「反歧視」,但有關就業、參政等平權、警察濫捕等人權爭議核心,都沒有詳細配套內容,這豈不跟南北戰爭後嘴巴說解放黑人、卻舉國繼續執行歧視 100 年一樣嗎?難道政府只是想用沒有實質內容的「反歧視」來騙我們去打仗?

前總統詹森的靈柩停置在國會大廈的狀態。圖/維基百科

詹森接手通過立法,歧視卻仍無處不在

繼任的詹森總統接手整個甘迺迪內閣,但把過去黨鞭的工作經驗發揮到淋漓盡致。不但在一年內順利取得朝野民三方共識、先把「反歧視」立法通過,再順便替民主黨贏得連任。

立法成功是一回事,「真平權」則是另一回事。

當有色人種以為人權終於抬頭了,暴力卻在全美各地肆虐:餐廳繼續拒絕有色人種、街頭圍毆頻傳。人權領袖最在意的「真普選」尚未被聯邦立法、強制各州執行;當執法人員被有色人種控訴濫權時,還會一臉無辜地對著鏡頭說:「因為有人舉報他們可能很危險,所以我先逮捕再說。」

見 38 秒。

整個國家像隻水氣嘶嘶作響、不得不爆的壓力鍋。

甘迺迪去世後一年半,衝突終於在 1965 年春天的阿拉巴馬州引爆。導火線是一場以黑人為主的寧靜抗議活動,目的是爭取「真普選」。當群眾開始緩緩向預定方向移動時,警力忽然衝入、向群眾四射催淚瓦斯、持警棍追打手無寸鐵的抗議群眾。

濺血事件透過 1960 年代逐漸普及的電視新聞網傳遞到全國上下,舉國譁然、群情激憤。原本屬於南方小鎮的百人騷動,卻連續引發兩天內全美各地 80 幾座城市的千人抗議,意見領袖們集體透過媒體輪番譴責警察濫權。這天,也成為日後美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血腥星期天」。

「舉國不分你我,我們終將克服」

面對南北戰爭以來國家最大分裂危機,詹森總統在週一傍晚緊急召開記者會,發表公開訊息。這場記者會正是替世界多元民族國家定下人權基調的著名演講 " We shall overcome(我們終將克服)"。

演講的開始,他說:

今晚,我是為人類的尊嚴與民主的命運而來。我敦請兩黨議員、每種信仰、膚色、身處各地的美國人民,一起加入這場討論。

歷史與命運偶然交會在某些時空下、推動著人類對自由無止盡的追尋,例如昨天在阿拉巴馬。
(中略)

我們沒有黑人問題、我們也沒有南北爭議,我們只有一個美國問題。

今晚我們在此齊聚並非因為我們所屬的政黨、而是因為我們同為美國人。身為美國人,我們要一起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國家是史上僅有、世界唯一以國人共同目標立國的。

詹森透過堅定的言語,帶領原本立場對立的國民們走向圓桌、一起面對擺在圓桌中央的「種族問題」。一時間,這不再是「黑白」、人不分「你我」,因為「我們要一起克服、而我們終將克服」。保障彩色人種的「真普選法案」也終於在同一年的夏天通過,成為美國司法部認證史上最強公民投票權保障法案。

一個領袖的偉大,在於他和我們一樣,有生老病死、無法全知全能,但是卻能在危機中克服恐懼、帶領人群穿越危機的荊棘,甚至改變歷史。

這一天起,以美國為始,種族平權運動的濫觴,點點滴滴遍及世界各個角落。

領袖今日的決策,就是用行動告訴國民「這是個怎樣的國家」

一個領袖的重要性,正是在於他所擁護的價值、會透過言談與制度深化入庶民生活,最終形成當代的社會的共識。

如果今天我們在可以名正言順地檢舉他國的歧視言論、無論左邊鄰居疫情再嚴重,看到餐廳門口掛牌抵制某國人時心中還是覺得不妥,那或許我們必需知道 60 年前這一切不是理所當然。在歷史的偶然下,有一群領導人選擇秉持著良心與勇氣、用行動證明國家提倡的價值,不但帶領國民走過危機、進而改變全世界的公民意識,間接開創出更美好的時代。

同理,當國家面對生死危機時、更能看出國家對待國民與生命個體的價值排序:真實實踐民權平等、尊重個人生命價值的國家,會把保障國民生命價值的排序置頂、領袖會承擔壓力、保全國民的生命。在這種國家中,領袖所代表的行政的權力來自於人民「暫時性賦予」、言行還會被司法系統監察是否符合國家憲法倡導的價值。如果關鍵時刻領袖拒絕提供人民庇護,不是被彈劾、大法官打臉、就是下任選不上。

相反,如果一個國家遇到危機時可以一道命令把城市封了、讓裏頭的人自生自滅,顯然國家行政權凌駕一切,不但民意無從伸張、在領導面前司法與監察毫無作用可言。

領袖可大可小,即便一個部門主管、甚至一家之主,也同樣透過自己的言行、向基層透露這個組織提倡的價值。只能說通常上行下效,一個群體的組織共識就這麼慢慢形成了。

假設一間公司的主管用人唯親、吃喝嫖賭報公帳、專案爛尾就耍賴說簽過的合約通通不算數,時間到了定期賄賂核心成員以防洩密。試問,經過這種企業文化洗禮的員工、又該如何與奉行國際會計準則治理嚴明、信仰合約精神的國際企業人員共識?

價值可宏可微,假使有兩位同年、身家學歷智識都差不多的年輕人分別身在兩岸,一位見證災難臨頭時,台灣派專機遠渡重洋、撤出僑胞;另一位則目睹瘟疫爆發後政府就把成千上萬人關在一起,集體自生自滅。試問這兩位年輕人即便相遇,對基本人權、公民意識的概念,又怎能相提並論呢?

回顧香港反送中以來,左邊鄰居與外面世界衝突的脈絡,似乎不外如是。
感謝閱讀到最後的您,請問您想擁抱怎樣的價值、生活在怎樣的社會呢?

執行編輯:張詠晴
核稿編輯:林欣蘋

Photo Credit:維基百科、換日線編輯部 後製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廣編企劃|品牌 20 周年傾力貢獻!傳繼蠟雕工藝,巨型創作羅浮宮盛大展出,Cindy Chao 榮登法國百年珠寶學府,首位受邀亞洲藝術家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