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音介紹|Dubstep已死?什麼是Colour Bass?

電音介紹|Dubstep已死?什麼是Colour Bass?

撰文:波盛 Ballshing
出版:更新:

Marvel Studios在剛完結的Comic Con (聖地牙哥國際漫畫博覽會)上公佈了未來影集的藍圖,可惜未見我最期待的《死侍3》的上映安排。除了喜歡他的黑色幽默,更重要是死侍和我有一個共同興趣,就是Dubstep這種音樂。死侍曾表示他熱愛 Dubstep,於2018年的《死侍2》中詢問來自未來的機堡(Cable),在未來世界Dubstep是否依舊流行,機堡則暗指Dubstep已過氣。回到2022年的現實世界,Dubstep從2002年開始經歷一輪演化後衍生了各種子類型(subgenre)。其中最吸引我的分支,便要數到近年逐漸成熟並具潛力的Colour Bass (譯:彩色低音)。

《死侍2》中死侍十分喜歡Dubstep並關注它的未來,究竟去到《死侍3》時會否重提Dubstep?

認識Colour Bass從了解Dubstep的歷史開始

Dubstep這個名稱結合Dub與Step這兩個核心概念。Dub是60-70年代開始於牙買加岀現的音樂處理技術和取態,主要是指一首歌曲除去人聲並加上音效後的純音樂版本,可理解為著重簡潔的鼓聲與低音聲。Step其一是2-step的簡稱,從UK Garage較工整的「Four-On-The-Floor」節奏所演變出來的一種不規則節奏風格;其二是舞步、節奏的意思。綜合而言,Dubstep就是聲音簡約、著重鼓聲與低音的節奏。

但凡提到Dubstep,較多人聯想到2010年代Skrillex製作的美式重型電子音樂。然而Dubstep卻起源於英國,名字早於2002年左右便出現。當時的Dubstep無論情緒、氣氛、聲音取態都與現代的Dubstep差別頗大,雖然元祖Dubstep的重低音有著Dubstep標誌性的「Wub-Wub」聲效,但聲音集中在低頻,而氣氛較陰沉,整體較簡潔,速度主要在140 bpm (beats per minute),是一種從英國電子音樂UK Garage及Grime演變出來的音樂,文化上亦被喻為主流、光鮮UK Garage的黑暗面。2006年由Skream所製作的《Midnight Request Line》便是英國傳統Dubstep的經典代表作之一。其後在2010年左右,英國Dubstep正式越洋登陸美國並進化成Skrillex式的Dubstep。

Skrillex:對現代Dubstep影響深遠的人

Skrillex所製作的Dubstep就是一般人認知的Dubstep,亦是現代Dubstep的雛形,聲音設計和分佈上不像英式Dubstep般著重重低音,而是偏向中低頻。曾經是樂隊成員的Skrillex亦在他的歌曲上加入搖滾元素,令整體感覺比英式Dubstep來得更暴力,用上很多經扭曲和調較後的低音,形成各式各樣的聲波,感覺就像聽著一隻外星機械生物的叫聲和律動。Skrillex製作出一種前所未有的音樂,但他的Dubstep卻在當時的Dubstep論壇 (DSF)被稱為Brostep,意指很有大男孩、兄弟會感覺的Dubstep,實質是揶揄這種變種Dubstep純粹暴力沒有美感可言。《死侍2》中Dubstep場面所用上的音樂《Bangarang》便是由Skrillex製作的Brostep代表作之一。

然而,元祖英國Dubstep愛好者對Brostep並不賣帳,批評Brostep扭曲了傳統Dubstep,但美國主流樂壇卻抱持相反態度。Skrillex先後奪得三屆的格林美獎,而Brostep亦符合美國大量搖滾愛好者的口味,令Skrillex成為各大音樂節炙手可熱的表演單位。同時,英國Dubstep開始有衰落的跡象,令Skrillex和Brostep的商業成功更顯諷刺,令不少英國Dubstep愛好者感到自己喜歡的音樂被騎劫,甚至歸咎Skrillex是殺害Dubstep的罪魁禍首。無論你喜歡與否,Skrillex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他定義了現代EDM的方向,現在不少Bass Music的DJ或製作人都聲稱受他的音樂所啟發和影響,特別是Skrillex在2010年推出的專輯《Scary Monsters and Nice Sprites》。

Scary Monsters and Nice Sprites:Colour Bass的起點

繞了這麼大一圈,究竟Colour Bass是什麼﹖從歌曲結構以至歷史層面,它都是Dubstep的後代。Colour Bass這個詞𢑥是由英國DJ兼製作人Chime所創造出來。Chime最初製作的音樂類型是在英國至今仍然極有地位的Drum and Bass,直至2011年Chime聽到同樣是Drum and Bass的製作人Xilent的Dubstep作品《Choose Me II》後,驚訝Supersaw這種電子音樂中常用的聲音原來可以這樣應用在Dubstep作品上,令Chime往後決意投身Dubstep的製作。Chime發現Dubstep在2010年代中期越趨兩極,一方面Brostep繼續它的暴力衝擊,另一方面以旋律主導、用上更多人聲的Melodic Dubstep則展現柔和、抒情的一面。從Seven Lions 2012年的作品《Days to Come》就能感受到Melodic Dubstep與Brostep的明顯差異。

美國DJ兼製作人Seven Lions結合Dubstep與Trance兩類音樂,創造出個人的史詩式風格,經常被形容為Melodic Dubstep的先驅者,於2018年創立自己的音樂廠牌Ophelia。

當Brostep和Melodic Dubstep站在Dubstep光譜上的兩個極端時,投入Dubstep世界的Chime並沒有靠邊站。他認為Brostep的音樂性可以加強,而Melodic Dubstep尤其在低音方面亦可以進取一些,所以當其他音樂人都選擇歸邊時他選擇留在中間,抽取兩者的精華並製作一種強而有力同時富有旋律的Dubstep。Chime認為只追求衝擊性的重型Dubstep欠缺音樂性,就像黑白色一樣單調,而他所創作出的Dubstep雖然富旋律性,但又未能歸類於像Seven Lions、Illenium和Said The Sky等人的Melodic Dubstep當中。為了把自己的音樂與其他人的區分,便命名為Colour Bass。Chime曾說Colour Bass是一個“guidance”多於一個子分類,他亦認為根據定義的話,Colour Bass能追溯至Skrillex的《Scary Monsters and Nice Sprites》,因為當時歌曲的取態同樣是在重型Dubstep之中帶有旋律性和音樂性。Chime在2016年推出的EP《From Fairies To Fire》便參考了《Scary Monsters and Nice Sprites》並作致敬。

Chime被稱為Colour Bass之父,原名Harvey Thompson,是一位英國DJ兼製作人。於2016年創立音樂廠牌Rushdown後致力推廣旋律與刺激並重的Dubstep,將此類Dubstep命名為Colour Bass。

Chime:創立音樂廠牌Rushdown去孕育Colour Bass

Chime找到自己的音樂定位後,在2016年創立了音樂廠牌Rushdown。起初的目的純粹為了發佈自己的新歌,但瞬即得到其他音樂人朋友的支持,隨後於同年4月首先發佈合輯《Rushdown Assemble Vol. 1》。Rushdown亦給予較新的Dubstep製作人一個平台去推廣自己的音樂,讓他們在這裏獲得第一批的支持者甚至更大廠牌的關注。現在Bass Music界有名的製作人包括Ace Aura、Papa Khan、Skybreak和Sharks等在初出茅廬時已經在Rushdown發佈音樂。

Rushdown創立後的第一年,每首歌曲的封面都用上一種鮮艷的顏色做背景,並設計一個有趣的卡通人物代表該音樂人及其作品。音樂上亦履行Chime的想法,每位推出作品的製作人都利用Brostep常見的中頻音色去編寫旋律,同時部份製作人更加入像素風的音色令歌曲富有電玩遊戲色彩。一年後的Rushdown逐漸作出改變,首先歌曲封面的風格上,改以貼近白色作背景突出封面的主體,而主體亦由卡通人物改為各種各樣的物件設計。音樂上則步入探索期,能聽到部份製作人在嘗試不同的音色,然而整體好像都離不開Brostep那種中頻的鋸齒感和撕裂性。直至2018年8 月,被稱為Melodic Ridim先驅的Ace Aura推出《Tongues of Fire》,終於讓Rushdown的Dubstep出現了突破點。他把中頻的鋸齒感和撕裂性換上全新的聲音,感覺清澈而且晶瑩剔透。

2019年Ace Aura繼續朝這種風格推出《Kaleidoscope》和《Nucleus》,陸續吸引其他製作人加入此行列,從Rushdown這段時期的歌曲,能夠聽到他們都想抹去昔日的暴力感,嘗試更繽粉和豐富的聲音設計。2020年,Chime首次用Colour Bass這個名稱推出合輯《Colour Bass Vol. 1》,猶如Rushdown累積4年下來的製作人所組成的明星賽一樣。同年7月,另一系列合輯《New Colours Vol. 1》面世,重點收錄一些新製作人的作品。經過4年的努力, Colour Bass的進化終於完成。但這並非最先表現在Rushdown的發佈中,而是Chime聯同Ace Aura、Skybreak、Sharks等人在Dubstep知名廠牌Disciple推出的合輯《Afterlife Vol.1》中。合輯中我認為最吸引的一首是Skybreak的《Waterfall》,這首歌完美定義了今天Colour Bass的聲音取向。

發展到2022年的Colour Bass,那種清澈的聲音除了可以用晶瑩剔透去形容,更多了一種液態,流暢得猶如水的流動。在著重低音的電子音樂世界,卻能讓你有種像氣球往天上升的感覺,在這種拉扯下所帶來的刺激感的同時,配合甜美和繽紛的音色,在聆聽時帶來一種愉快的感覺。現今Colour Bass不少新製作人都介乎十多至二十多歲,年紀輕輕便能擁有如此出色的創作和製作能力,加上這些複雜的聲音設計並不容易被模仿。一位德國DJ兼製作人Mo Falk早前表示受Colour Bass影響而希望創作出Colour House,但礙於技術所限花近1年時間才成功,並於2022年1月推出其代表作《Colours》。以上各種跡象讓我認為Colour Bass在電子音樂世界中擁有很高潛力。至於能否走得更遠,且看Colour Bass的藝人或音樂能否登上更大型的電子音樂節的舞台,畢竟它不是一種容易與流行音樂融合的曲風,但依然叫人期待。

Dubstep是否已死?

Dubstep自2002年左右於英國正式誕生後,經過20年的歷程來到今天,已經發展出很多分支,除了上文提及過的Brostep、Melodic Dubstep、Colour Bass外,更有Chillstep、Drumstep、Deathstep、Deep Dubstep、Riddim、Briddim、Melodic Riddim、Future Riddim等等,篇幅所限未能逐一講解,有機會再分享。電子音樂製作人就是在互相合作、啟發的過程中,同時尋找屬於自己獨有的風格,發掘音樂的可能性,期望在這個洪流中能一枝獨秀,造就出各式各樣的音樂。因此,若死侍在《死侍3》中再次問到Dubstep是否已死﹖我的答案是沒有。因為它一直以不同形態在演變,變奏出屬於某地方、某年代專屬的音樂。而這些所謂類型、標籤從來都是一種方便聽眾尋找音樂的工具,或者幫助不懂樂理的聽眾嘗試了解自己在收聽的音樂,尋找自己的喜好而已。寫到這裏,讓我不禁想起「香港樂壇已死﹖」這個命題。我的答案同樣是沒有,因為香港音樂人也一直在本地音樂的光譜上尋找可能性。

波盛激情推介:Colour Bass音樂

Au5 - 《Cryptochrome》

Virtual Riot - 《REDLINE – color bass doggo VIP》

Chime - 《Rainbow Rave Parade》

Alienecho - 《Diffract》

KERO - 《Rainforest》

香港電台第二台DJ 打碟DJ 主持節目:《騷動音樂》、《我是你的後援會》 Instagram:ballshing YouTube:波盛 Ball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