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頭胡在“家門口”建起藝術中心,給百姓帶來了什麼?

黃墩藝社組織學生寫生

黃墩藝社展廳

文/攝

日前,寧海縣橋頭胡街道黃墩藝社裡人來人往,一場以“遷徙的風景”為題的王永昌油畫作品展正在進行中。開展三天,就吸引了近1000名來自省內外的藝術家、繪畫愛好者以及當地村民前來觀展。

“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如此高水準的油畫展,這是以前不可想象的。”橋頭胡街道書畫協會會長金邦興說。

據統計,不到一年時間,黃墩藝社已經成功舉辦了“印象黃墩”“歸來”“思源”“視覺寧海”“又見花開”“遷徙的風景”等各類書畫展6場次;組織浙江省水彩畫家協會會員、鄞州區藝術家、奉化區藝術家以及寧海知恩中學、潘天壽中學師生等開展學術研討、寫生活動20餘次,累計吸引1.6萬多人參與。

築巢引鳳,匯聚鄉村振興藝術人才

夏日傍晚,斜陽餘暉灑在橋頭胡眠牛山公園,走在寂靜的步道上,可以慢享悠然時光。在公園邊上,有一排新房,其中西側底層兩間,無門窗設計,東西通透,內牆的一側“黃墩藝社”四個字十分醒目,另一側掛著當日畫展海報,一股藝術“工業風”撲面而來,這裡就是橋頭胡街道投入上百萬元打造的“黃墩藝社”。筆者看到,總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黃墩藝社,內有三個創作室、兩個藝術交流空間和一個500平方米的展廳,是一處集創作、研討交流、展覽、公益培訓等功能於一體的文化陣地。

一個街道,緣何投入一筆不菲的資金打造高雅藝術中心?去年年初,寧海縣提出實施“藝術助推鄉村振興”戰略,街道深入開展調研。一次與橋頭胡鄉賢對接時,街道負責人發現,全縣眾多藝術愛好者和一些有藝術成就的藝術家裡,很多是橋頭胡人,或是有在橋頭胡生活、學習、工作的經歷。交流過程中,鄉賢們表示他們一直關注著家鄉的發展,並希望能發揮所長,為家鄉建設出力。

為此,街道以鄉情為紐帶,由橋頭胡鄉賢、當代知名藝術家薛峰發起,陳濱、周毅牽頭,聯合20多名省內現代藝術家組建團隊,成立了黃墩藝社。依託藝術家背後的資源,黃墩藝社很快引起了寧波大學、中國美院等高等院校藝術專業教授以及深圳、杭州等多地藝術家的關注。

街道黨工委書記鄔培棟說:“橋頭胡素來是寧海的文化特色鄉鎮之一。現在隨著生活水平提高,老百姓更是有了新期待,借力藝術助推鄉村振興戰略,讓藝術紮根鄉村,帶動鄉村旅遊,同時形成村民自主參與、共治共享的環境,黃墩藝社便應運而生。”

文旅融合,為發展鄉村經濟注入活力

今年,寧海要建立7個藝術特色村,其中兩個就安排在橋頭胡汶溪翠谷旅遊精品線上。在建立過程中,橋頭胡街道發動黃墩藝社成員踴躍參與,不僅在提升民宿品味、設計文創產品、打造美麗庭院等方面發揮作用,而且在公共文化傳播、公益培訓等領域起到重要作用。

“梅林溪景觀提升工程是世界銀行貸款專案,我們期望打造成為寧海乃至寧波小流域景觀工程的樣板。”在梅林溪景觀提升工程研討會上,橋頭胡街道負責人認真地與來自深圳的設計團隊交換意見。在黃墩藝社藝術家的牽線搭橋下,街道與女性先鋒建築師、城市設計師劉珩老師團隊取得聯絡,邀請他們為梅林溪景觀提升工程做設計。目前,一個設計前衛,兼具防洪、灌溉、景觀等功能的小流域景觀工程效果圖已經出爐,不久將啟動建設。

藝社匯聚了薛峰、丁建國等藝術人才,透過他們的資源,邀請到更多的藝術家,為橋頭胡建設注入新的活力。他們重視藝術鄉建,經常與村民面對面交流,讓藝術創作自然而然融入當地村民的生活。

“你看,我的庭院是不是比你上次來更有層次了?”東呂村村民呂曉波高興地說,前幾天黃墩藝社成員來東呂寫生,他們的藝術構思確實讓庭院增色不少。

呂曉波告訴筆者,平時他也喜歡寫寫畫畫,只要黃墩藝社有展覽都會去看。今年4月,他的書法作品參加了藝社舉辦的“又見花開”書畫展,讓更多的村民認識了他的字畫,這對他而言是一個很大的激勵。“他們經常會來我們村的庭院寫生,還手把手地教如何改造會讓我們的院子更加舒適、更加美,經過他們的薰陶,村民們也都開始學著自己改造庭院,現在村裡打麻將的少了很多,不少村民也會跑來問我,我成了庭院改造的‘行家裡手’了。”話語間,呂曉波流露出滿滿的幸福感。

“聞溪閬苑”是雙林村一家新開的民宿,6名黃墩藝社成員指導民宿主人陳劍萍創作“藍曬”,他們把大自然中找到的樹葉等材料,在塗有藍曬液的紙張上擺出各種藝術形狀,再放到太陽下曬,不一會兒清晰可見的藝術圖案就呈現在眼前。在藝術家的打造下,頗有藝術氣質的民宿、簡單易操作的文創產品為她帶來了不小的收益。“有很多新老顧客衝著我家的藝術風格而來,每到週末、節假日,如果不提前半個月,是訂不到房間的。”陳劍萍說。

橋頭胡街道辦事處副主任俞輝介紹,雙林村現有農家樂、民宿46家,床位750餘張,可以同時接待遊客1500人,去年旅遊收入近2800萬元。眾多的藝術家到汶溪翠谷開展藝術講座、文創培訓等,透過手把手的培訓,短短几個月,村民們開始學著改造庭院,做根雕、做貼畫……

持續提升,打造街道文化中心

隨著畫展、培訓、講座的舉辦,黃墩藝社被越來越多的村民熟知,名氣也隨之提升。“黃墩藝社成立後,在家門口就能觀賞到各類書畫展,不僅方便了我們,也讓外界藝術與本地藝術相互交流,提升了我們當地的文化藝術水平。”雙林村村民林健波說。

“以前,總覺得藝術很高大上,離我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很遠。現在看來,藝術就是生活的一部分。”龍儲村村民儲榮華指著身邊用酒罐製作的花盆說,溪坑裡的石頭、房前屋後的瓶瓶罐罐都可以成為藝術品。

老百姓對藝術文化的需求,也讓橋頭胡街道負責人下定決心,把藝社一帶定位為街道的文化中心。街道將再投入150萬元,在黃墩藝社一樓打造佔地1000平方米的“黃墩書房”,屆時一個擁有下沉式閱讀室、階梯式閱讀室,具有博物館風格的城市書屋將呈現在當地村民的面前。

橋頭胡街道黨工委宣傳委員董贇表示,下一步,文化中心還將配套建設鄉賢館、文化站、報告廳等場所,同時,依託毗鄰中國—烏克蘭產業園區,配套打造烏克蘭高層次人才交流沙龍區。目前,文化中心專案已申報市級公共文化示範點。

據黃墩藝社負責人周毅介紹,今年七八月份,橋頭胡街道將和市相關部門合作,舉辦一場“遊於藝”海峽兩岸青年邀請展,承辦徐明慧全國巡展首展等活動。此外,應偉建國畫公益培訓、王蒼龍書法公益培訓、王紫瑩兒童繪畫公益培訓等也將陸續展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12 字。

轉載請註明: 橋頭胡在“家門口”建起藝術中心,給百姓帶來了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