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垃圾:進化的6仔店 設計巧思逐個捉 - 20240303 - CULTURE & LEISURE - 明報 Our Lifestyle

打開垃圾:進化的6仔店 設計巧思逐個捉

文章日期:2024年03月03日

【明報專訊】「買嘢就去『7仔』,回收就去『6仔』。」設計公司CoDesign及CoLAB創辦人林偉雄憶述,最初便是這樣向環境局(現為環境及生態局)推銷「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的品牌概念,盼以簡單易記的別名打入民心,不怎麼環保的市民也能建立起回收習慣。事隔幾年,「6仔店」成為不少市民的生活日常,店內處處皆是設計巧思,你有發現嗎?

簡介:垃圾收費計劃討論足足廿年,這減廢火車頭終將在今年8月開動。垃圾打包後不再視不見為淨零成本,只盼大家想多一步,從源頭減廢,多多回收。經濟誘因加上監察執法,能否推動不太環保的人踏上減廢旅途?這欄目邀請社會各界打開朝夕相對的垃圾,一同設想在不遠的將來,人與垃圾將經歷不一樣的關係。

參考便利店設計

6仔店雖然未算「總有一間喺左近」,但現在已幾乎進駐香港每一區。2020年,CoDesign及CoLAB接獲政府委託,為回收服務重新定位,半年內要協助建立22間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即現時的6仔店。

有別於6仔店光鮮整潔形象,其前身「社區回收中心」大多設於街角或車房附近。林偉雄曾到場觀察,目睹地上到處堆積回收物,來者像走進倉庫。其時用家亦比較小眾,主要為「深綠」環保人士或拾荒者。至於現俗稱「大站」的綠在區區回收環保站,當時已經運作數年,大多位處偏遠但面積較大的閒置用地,空間條件與擬設的6仔店很不同。

CoDesign及CoLAB負責「6仔店」的品牌設計,目標是改變回收形象,擴展服務。他們找來One Bite Design Studio主理室內設計,後者進行資料蒐集,了解過外國回收設施的設計,卻發現難以在港應用。設計師郭頴欣(April)指:「外國本身地方大,其實(綠在區區)『大站』模式可以用作啟發,但是我們這個模式,在社區裏有咁多小店,好像沒有這些外國例子。」於是他們改從便利店、洗衣店和咖啡店取經。

林偉雄亦認同便利店形象值得參考,「要咁短時間改變市民的回收習慣,我們怎樣借助現有生活經驗,快點讓他們習慣那個模式?」團隊發現便利店與回收點的目標有幾分相似:方便、有系統的處理流程、服務時間配合人們生活。

空間引導行為

「其實空間改變了,人的行為是會改變的。」6仔店牆身色調以白色、灰色、綠色為主,十分簡潔。不過林偉雄透露,一眾營運機構最初對用色存疑,因為即使市民洗乾淨,始終回收物有可能帶有污漬,「嘩這間店咁白,他們很怕弄髒」。看似破格的構思有其根據,林偉雄以餐廳為例,「去餐廳看到白色枱布,你都會小心進食」。6仔店用色讓其顯得更乾淨,恍如咖啡店般,即使毗鄰大型百貨公司亦不會格格不入,亦鼓勵市民內進。

6仔店的空間設計還有另一特點。設計團隊了解日常工作流程後,決定明確區分公眾空間與後勤倉庫(back-of-house)。「(回收)同時職員搬來搬去、把東西綁紮,其實市民第一感覺是危險,第二覺得阻礙職員工作,第三(讓人感覺)都是在門口放下回收物就算。」April希望整體設計能讓市民感到受歡迎、安全、有信心,所以空間充足的話,6仔店的回收牆後方盡量保留職員通道。市民在牆的一側投放回收物,後勤人員則在另一側換袋收集,過程中雙方不會接觸。這種模式像便利店的飲品冷藏櫃,巧妙地便利職員工作,另一方面也為使用者帶來整潔感覺 。

按回饋調整設計

回收設備經過細心設計,亦按營運者回饋不斷調整改良,例如把較重的回收物(如廢紙)投口放在較近出口的位置。原以為回收物會像三色桶一樣,以桶形容器收集,但設計團隊後來發現以架子撐起大膠袋的簡單設計(圖)更方便運作。林偉雄說:「很多時候(職員)綁着袋口,或者壓一壓,整個膠袋扔落下游(回收商)。」

「6」的含意豈止「綠」

要打造成功品牌,一個好名字必不可少。「綠在區區」這名稱早於2015年出現,政府最初計劃在全港18區設立一個結合環保教育,以及協助社區回收資源的設施。林偉雄認為「綠在區區」頗通俗易明,意指「每一區都有綠色(回收設施)」,但若想廣泛接觸市民,便需採用更年輕化的取名方向。團隊建基於「綠在區區」,最終敲定「6仔店」這個別名,一來數字「6」與綠在區區的「綠」同音,二來有着廢物循環再用、六六無窮的寓意。「你見到一個『6』字,它已經代表了這個概念。」

以前社區回收中心的佈局以至處理流程,主要取決於個別營運機構;但專長品牌設計的林偉雄指出,將同一品牌下的店舖標準化很重要,「7仔還是麥記,去到每一間都差不多」。April透露,現時備存清單列明6仔店所需設備,每次只要因應店舖大小與佈局,像砌樂高般放置不同設備。譬如在面積較小的6仔店,投口可能二合一,或者只有一個膠樽投口,「變相職員要換得頻密一點,因為很快爆滿」。至於磅重機則會保留至少兩部,以作分流之用。

統一亦體現在回收種類,林偉雄做資料蒐集的時候,發現有些綠在區區「大站」分類仔細,甚至多達30多項。不過,此舉反而讓人眼花撩亂,而且下游回收商亦不一定需要太仔細分類,最終經多方溝通後,現時6仔店劃一收集9種回收物(見表)。「你想想如果這裏有30多個投口,我想(市民)會頭暈。」從前政府會用不同標誌代表回收物,膠樽的畫法「一時一樣」,林偉雄與團隊亦一舉把所有標誌統一。

「進化」後回收量升逾9倍

訪問相約於最新開幕、亦是首間設於港鐵站的6仔店「綠在青衣」,屢見市民進內回收,有師奶也有上班族。重塑品牌改變了什麼?林偉雄說,從前業主大多對回收設施有既定印象,搞回收很難租舖。據他了解目前情况逆轉,「有些大商場說『我們都想有間6仔』」。

6仔店去年回收量為約18,000公噸,比前身社區回收中心升逾9倍。林偉雄巡舖時見過老師帶着一群幼稚園生,實地進行回收教育。「以前在街角回收舖,做不到這效果。由幼稚園開始教育,他們長大會好適應,因為這件事已經融入生活一部分。」他曾經擔心6仔店做得咁「in」,會否排斥老友記參與?結果他發現拉着手推車的阿姐反而最熟知流程,流暢操控屏幕按鈕,為回收物磅重儲積分。

林偉雄樂見不同年代的市民都在轉變,自己也不例外。「有次夜晚走過垃圾站,突然看到兩個(印有)6仔的廚餘桶,我自己很滿足。」以前做設計,他總會想着作品可以走進博物館,「但有一天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垃圾房出現,我覺得是(為社會)帶來了改變」。

6仔店回收種類

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6仔店)現有40個,連同11個「回收環保站」(大站),接收9類常見回收物。細看回收注意事項,市民應事先清空容器及冲洗乾淨,一般來說混合物料的物件不接受回收,可移除雜質的話則需先除去。

【紙張】

‧宜回收:報紙、辦公室用紙、紙皮、書籍、雜誌

‧不宜回收:有塑膠成分的宣傳單張、銀行存款收據、超巿收據、包裝紙、紙盒、鞋盒、蛋盒、廁紙、抹手紙 (紙杯及紙碟則應分類至「紙包飲品盒」)

‧回收貼士:除去膠紙、雜質及不要濕水、除去含塑膠成分的封面、封底及內頁等

【塑膠】

‧宜回收:膠樽(飲品、個人護理用品);其他塑膠(乾淨膠袋、膠餐具、膠容器、包裝膠物料、光碟、發泡膠)

‧不宜回收:帶有金屬、橡膠及矽膠產品、其他複合物料如泥膠及膠紙

‧回收貼士:膠樽冲洗乾淨,其他塑膠保持清潔及乾爽

【玻璃】

‧宜回收:飲品樽、食品樽、醬料樽

‧不宜回收:煮食容器/餐具、魚缸、水晶/瓷器、玻璃家具/鏡、化妝品容器

‧回收貼士:移除樽蓋;倒清剩餘物;簡單清洗

【紙包飲品盒】

‧宜回收:牛奶盒、鋁箔盒、紙杯紙碟

‧回收貼士:需移除其他雜質、冲洗乾淨、清空

【其餘5類回收物】

金屬、充電池(不包括一次性電池)、小型電器(不包括醫療及健康儀器、個人衞生用品)、慳電膽及光管、受管制電器(四電一腦)

(資料來源:bit.ly/4bUaaLP

文˙ 朱令筠

{ 圖 } 黃志東、朱令筠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