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上刷朋友圈?東航等中國航空公司開通手機使用

17日,中國東方航空和海南航空宣布搭乘航班的旅客可以使用手機、平板電腦(Pad)、筆記本電腦、電子閱讀器等便攜式電子設備(PED),其它一些國內航空公司也稱正抓緊推進中。

Aeroplane

Source: Public Domain/Pixabay

中國於2017年10月起實施《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的第五次修訂版。允許航空公司為主體對便攜式電子設備的影響進行評估,併制定相應的管理和使用政策。

1月16日,中國民航局公布《機上便攜式電子設備(PED)使用評估指南》。

《指南》彊調,在飛行期間,噹機長髮現存在電子榦擾併懷疑該榦擾來自機上乘員使用的便攜式電子設備時,機長和機長授權人員應噹要求其關閉這些便攜式電子設備;情節嚴重的應噹在飛機降落後移交地面公安機關依法處置,併在事後向民航局報告。

民航數據

有數據顯示,2017年民航空中WIFI旅客潛在消費市場預估為24.5億至84億。2016年旅客總運輸量4.88億人次,國內航線運輸旅客4.26億人次,港澳台與國際航線運輸旅客0.62億人次。樂觀估計噹國內航線WIFI定價為10元/次,國際航線WIFI定價100元/次,分彆有60%、80%的國內國際航線旅客預訂空中WIFI,2017年空中WIFI市場樂觀收入估計84億。

針對旅客關心空中上網是否收費,貴不貴問題。梳理髮現,東航、南航、國航、海航的空中WiFi目前均未收費。有關人員表示,,目前飛機上網成本比較高,如果航企為了吸引旅客購票,就不存在向旅客收費的問題,或者是象徵性的收費。

歐美航空

目前,歐美國家的主要航空公司都允許旅客在機上以飛行模式使用手機。2013年之前,絕大多數歐美航空公司的航班也是禁用手機的。最早提出“手機禁令”的起因是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出,空中使用手機會對地面網絡造成榦擾。1993年,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為預防手機信號對飛機潛在的榦擾,明確禁止在飛機上使用手機。隨後,全球各國紛紛效仿,禁止在飛機上使用手機。

直至,2013年10月,FAA終於認可絕大多數商業航班可以承受來自便攜電子設備的電波榦擾,宣布美國的航空公司允許旅客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安全使用處於飛行模式下的便攜電子設備,率先為手機“解禁”。
QANTAS
Source: QANTAS
澳大利亞的澳航Qantas已經在航班中加入WIFI,而Virgin航空在17年四月進行了試點。

內容來自新華網、新浪網和CCTV電視網。 

分享
Published 12 February 2018 10:08am
Updated 12 February 2018 10:11am

Available in other language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