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边塞诗人_百度百科

四大边塞诗人

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
收藏
0有用+1
0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边塞诗人,主要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题进行创作。从汉代开始,到南北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人,至隋朝时期,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以及陈子昂等诗人进一步推动了边塞诗的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四位善于边塞诗创作,作品较为出名,因此被合称为“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代表作《从军行七首》、《出塞》等;高适代表作《燕歌行》、《蓟门行五首》等;岑参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王之涣代表作《凉州词》《登鹳雀楼》等。
中文名
四大边塞诗人
别    名
唐代四大边塞诗人,边塞四诗人
国    籍
中国
职    业
诗人
所在时代
唐代
主要成员
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
主要成员
四大唐朝边塞诗人分别是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 高适: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王昌龄,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城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的三篇代表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凉州词二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不同时期的边塞诗人所处文化环境有相当的差异,其特质也往往不同,他们的诗作风格往往体现了社会历史变迁和社会心理变化,初盛唐边塞诗往往激情流露,昂扬奋发,中晚唐边塞诗往往反映出忧患意识和文化反思,尤其是唐代边塞诗中的闺银屏诗形象地再现了闺妇的孤独生活和痛苦情感,以及她们对边塞战争的态度,具有较高的价值。时代精神对边塞诗人的影响。时代精神包括三个方面:进取精神、尚武精神和游侠精神。时代精神对边塞诗人强烈的功业意识和出塞从戎的壮举,产生了重要影响。唐代边塞诗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诗人行旅和风物景色等均与地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