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出现大小便失禁,该如何康复?今天总算知道了_患者
评论

中风后出现大小便失禁,该如何康复?今天总算知道了

【居家康复第116讲】脑卒中后发生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是很常见的,可能是脑卒中后各种相关损害的综合结果。其中大小便失禁是脑卒中后一个常见问题,大约40%~60%的脑卒中患者在急性住院期会出现尿失禁,而脑卒中后6个月时下降到20%。大部分脑卒中患者还会发生大便失禁,但是大多数在2周后消失,持续的大便失禁被认为是预后不良的指征。大小便失禁不仅会增加患者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如焦虑、抑郁、失眠、难堪、自感无用等,而且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直接的伤害,如发生阴部湿疹、刺激性皮炎、皮肤损伤等,同时会给患者的生活、工作、社会交往、夫妻生活等带来严重的不便。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神经传导通路病变等均可引起中风后大小便失禁的现象,若不妥善处理可导致严重后果,且严重妨碍其他功能的改善。因此,下面笔者就来说说中风后出现大小便失禁该如何康复。

1、积极治疗中风,促进患者意识恢复

大小便失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即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不知道什么时候解大小便,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二是患者中枢神经受损,导致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可引起大小便失禁。有资料显示,在中风急性期,某些患者控制大小便都有困难,尤其是伴有意识障碍的患者。不过中风患者一旦能活动并能自己协助料理时,通常大小便失禁也消失了,故一般在3个月后,它们很少成为问题。因此,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治疗还是以治疗中风为主,尤其是促进患者意识恢复,中风好转,可能大小便失禁的症状就会好转。

换句话说,只有中风治疗到一定程度才能恢复正常大小便功能,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现在可选择使用纸尿裤或导尿管,但留置导尿管要定期更换尿袋,并及时冲洗。当然了,大小便失禁是否恢复正常,还是因人而异,与其中风的严重程度、病变大小、是否是重要部位等有关。此外,持续的大小便失禁常与知觉问题或病前存在泌尿系统问题有关,如前列腺肥大或括约肌松弛而引起的障碍,若有必要时,应根据情况予以相应治疗。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不管何种问题引起的大小便失禁,在患者能充分控制自己之前,家属或陪护都应定期、定时地帮助他。注意每日温水多清洗会阴部,清洁动作轻柔,避免大力损伤皮肤;避免使用干燥而坚硬的纸巾进行擦拭;在接触尿液和粪便的皮肤区域涂抹麻油保护,以免接触性皮炎和溃烂;对已有损伤的皮肤使用生理盐水清洗;在每次更换失禁护理产品(如纸尿裤)后,也需用水清洁并保持局部皮肤干燥;污染的床单应及时更换。总之,做好大小便失禁的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3、加强运动训练

中风后中枢神经受损,导致神经控制能力下降,则更容易出现肛门括约肌松弛,排便就不受意志支配,会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排便。因此,如果病人意识清楚并能配合提肛收腹训练,应每日3次,每次30~50次进行提肛收腹训练,对减少和控制大小便失禁有帮助。此外,盆底肌的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也有助于减少和控制大小便失禁。值得注意的是,大小便失禁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具有多种病理生理基础得到一种临床症状。因此,应加强运动训练,增强患者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4、建立一个规律的如厕时间

帮助患者建立一个规律的如厕时间,有助于尿便障碍的患者制定和执行膀胱、肛门训练计划。研究显示,如果作息时间与患者大小便习惯相一致,训练会更有效。因此,需要观察记录每天失禁的次数和时间,摸索失禁规律,进而制定一个规律的如厕时间。

5、保持乐观,积极面对

中风后大小便失禁,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如担心他人耻笑、觉得羞愧等;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减少或失去生活乐趣;对失禁问题避而不谈,对患者的生活、工作、社会交往、夫妻生活等带来严重的不便。因此,患者应采取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不要逃避,学会处理负面情绪,提醒自己大小便失禁只是中风后引起的一个健康问题,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此外,家人的作用也十分关键,应营造出温暖的家庭氛围,不要有嫌弃患者的态度,一定要更耐心的对待患者,还要经常鼓励患者。

2、参考文献:①《循序渐进—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P109;刘钦刚主译;②《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年版》

3、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