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銀行】中國微眾銀行對香港虛擬銀行的3點啟示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210525

【虛擬銀行】中國微眾銀行對香港虛擬銀行的3點啟示

博客

發布時間: 2021/05/25 18:28

最後更新: 2021/05/26 18:09

分享:

分享:

【虛擬銀行】中國微眾銀行對香港虛擬銀行的3點啟示

又來到介紹一眾外地虛擬銀行案例的時間,早前分別介紹了日本「auじぶん銀行」、德國「N26 Bank」和南韓「 카카오뱅 크Kakao Bank」,這一次我們會看一下中國內地的例子,介紹有騰訊作為大股東的「微眾銀行」,她又有甚麼成功之道呢?

【日本虛銀「auじぶん銀行」成立近12年 有咩地方值得香港借鏡?:按此

微眾銀行(WeBank)於2014年以中國首間民營及互聯網銀行名銜開業,擁有互聯網巨頭騰訊作股東,坊間笑稱「企鵝銀行」。開業5年已管理高達4,400億元資產並賺取39.5億元淨利潤。

WeBank的願景「科技、普惠、連接」

WeBank能夠成功,除了坐擁騰訊的名氣,還得歸功於透過「科技」和「普惠」以達致「連接」的願景。

首先,WeBank致力普惠金融服務,專注為國內被忽略的一群客戶即小微企業(Small and micro businesses)、缺乏銀行及無帳戶者(The unbanked and underbanked)提供更可負擔,更便捷的銀行服務。

除了獨特的市場定位,WeBank當然利用了騰訊作為互聯網巨頭的資源發展,標榜以ABCD 4項金融科技服務大眾 ,即A:人工智能、B:區塊鏈、C:雲計算、D:大數據,來提供每個人都能接觸的銀行服務。

那麼WeBank提供了甚麼產品,「連接」起國內每一個人和企業呢?

WeBank的主要銀行產品

WeBank的銀行產品主要為貸款及信貸產品,透過「微眾銀行及微眾企業愛普App」作主要服務平台。

貸款服務方面,有無帳戶人士亦能享用的貸款產品「微粒貸」,每日計息,一般為日利率0.02%、即約年利率7%;專供小微企業申請的貸款產品則稱為「微業貸」,為小微企業提供無抵押流動資金。

【2021年虛銀必須解決的3件事:按此

例了「微粒貸」和「微業貸」,WeBank還有另一主打貸款產品「微車貸」,為大眾提供汽車有關開支貸款。

Webank還有提供小額消費信貸產品「小鵝花錢」,性質與螞蟻「花唄」相似,即綁定微信支付後可於消費時滿足臨時借貸需求,可應用於微信消費,紅包、轉帳等場景。

我個人認為WeBank能於短時間內賺取過億利潤歸功於2大原因,分別是:

1. Webank成功謹守其「獨特的市場定位」
2. WeBank視自己為「科技企業」而非「銀行」

於銀行市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專注勝任「連接」客戶與傳統金融機構的角色

WeBank專注實現以「科技」達致「普惠」及「連接」,並沒有呈現「市場顛覆者」角色嘗試佔據或重塑現有銀行市場的迹象,令她至今仍能屹立於小微市場,受最近中國互聯網金融整頓影響較小。

「微粒貸」採用了聯合貸款模式,與現有中小型商業銀行合作,Webank擔任「中間人」,向銀行提供客戶、科技和數據分析,銀行則提供資金。身為一家新興銀行,WeBank的資金與存款固然有限,因此她將自己定位成擁有「銀行牌照的科技公司」,利用其科技上的優勢填補在此範疇較落後的傳統銀行,提供接連銀行設備的服務。

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5年到訪微眾銀行考察一事,反映了中國政府鼓勵及認可其普惠金融的價值,亦可反映政府鼓勵對傳統金融服務的改革。再加上微眾銀行已被列入中央銀行數位貨幣營運機構之一,能與6大國有銀行並列證實了政府對其信任。

重點投放資源發展金融科技,堅信銀行就是科技企業

WeBank早前於年報提到他們「堅信銀行就是科技企業,未來的銀行不僅需要深度應用科技,更需要把科技能力轉化為核心產品和服務」。

WeBank採用獨有「去中心化」IT系統,參考一眾科技巨頭的架構保證了IT平台的靈活性以便日後擴張。其次,WeBank的科技研究投資費用佔收入比重近10%,因此IT營運成本相比傳統銀行顯著低,僅為市場平均的十分之一,資源主要用於發展ABCD四項金融科技,確保WeBank的產品以科技能力為主。

WeBank對港虛銀3點啟示,請按下一頁

 

本文由欣橋及華田共同撰寫。

【文章來源:華田銀行;已獲授權轉載。原題:銀行閑談 (124) — 案例分析 — 中國「微眾銀行」對香港虛擬銀行的三點啟示】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Wallace Tin

欄名 : 華田銀行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