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華

(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長)

編輯 鎖定
江華(1907年8月1日-1999年12月24日),原名虞上聰,出生於湖南江華縣,瑤族。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黨務工作和政法戰線的傑出領導人,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長。
1999年12月24日10時08分,江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杭州逝世。
中文名
江華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7年8月1日
逝世日期
1999年12月24日
畢業院校
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
主要成就
主持了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10名主犯的審判工作 [1] 
出生地
湖南江華縣

江華人物生平

編輯
江華
江華(4張)
1907 年8 月1 日出生於湖南江華縣瑤族貧苦農民家庭。
1925 年在湖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6 年冬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先後擔任共青團湘南特委羣委書記、衡陽總工會青工委主任、湖南汽車路總工會湘南辦事處主任。
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事變後, 化名黃琳擔任中共湘南特委政治交通員。此後, 歷任萍鄉縣委秘書、茶陵縣委書記。
1928 年11月調紅軍工作, 先後擔任紅四軍前委秘書、紅四軍政治部秘書長, 是紅軍初創時期軍隊政治工作領導人之一。參加井岡山三次反“ 圍剿” 鬥爭、大柏地戰鬥、長嶺寨戰鬥、三下龍巖城等著名戰鬥。
1929 年6月任閩西特委秘書長、福建省委軍委常委。
1929 年底, 到上海蔘加中央軍委軍事訓練班學習。
1930年春改名黃春圃回紅軍工作。歷任團政委、師政委, 參加五次反“ 圍剿” 鬥爭。
1934 年夏,廣昌戰役後, 受“左” 傾錯誤路線打擊, 被撤銷職務。同年10 月,隨紅軍三軍團長征。遵義會議前夕恢復工作, 任紅三軍團直屬隊政治處主任。紅軍長征到陝北後, 任中央軍委警衞團政治委員、陝甘軍區關中軍分區司令員、紅二十八軍政治部主任。西安事變後, 奉命率部接防延安, 任延安城防司令部政委。
1937 年春入抗日軍政大學第一隊學習, 後任第四隊隊長。畢業後,任中央軍委第四局副局長、局長。1938 年8月改名江華,赴山東敵後抗日,歷任八路軍山東縱隊政治部主任、八路軍蘇皖縱隊政委兼司令員、山東縱隊二旅政治委員兼濱海軍政委員會書記、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等職務。
1943 年秋回延安,入中央黨校一部學習。
1945 年夏參加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任山東代表團副團長。抗日戰爭勝利後,歷任中共安東省工委副書記、遼東省委第二書記、遼東軍區第二政委、中共遼東分局組織部部長兼社會部部長。
1948 年5 月調任安東省委書記兼安東軍區政委。
1949 年8 月,任杭州市委書記兼市長,杭州市警備司令、政委。
1954 年8 月任浙江省委書記。
1956 年任華東局書記處書記, 浙江省委第一書記, 省政協主席, 浙江省軍區政委、黨委第一書記, 南京軍區第五政委。在“ 文化大革命”中, 受到林彪、“ 四人幫” 的殘酷迫害。
1975 年1 月, 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
1978 年, 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 當選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並任中央政法委員會委員。
1980年, 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為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庭長, 主持了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10 名主犯的審判工作。是中共第八、十屆候補中央委員, 第十一屆中央委員。在黨的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1999 年12 月24 日在杭州逝世。 [3] 

江華曾任職務

編輯
江華同志是中共第八、十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在黨的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3] 

江華家庭情況

編輯
妻子:吳仲廉 [2] 

江華人物評價

編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江華同志擁護鄧小平同志領導全黨實現歷史性的偉大轉折,擁護黨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1983年6月,他退居二線,雖已屆耄耋之年,仍然十分關心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關注我國民主與法制建設和人民法院的建設,關注祖國統一大業。作為少數民族出身的領導幹部,他十分關心民族團結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多次深入邊遠地區村寨調查研究。他衷心擁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在病重期間仍時刻關心着黨和國家的大事,孜孜不倦地閲讀《資本論》,研究黨的歷史,總結經驗教訓,向中央提出建議。
江華同志一生忠於黨、忠於人民,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具有堅定的信念。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一貫堅持黨性原則,顧全大局,維護團結,遵守黨的紀律和政治生活準則,維護黨中央的權威。他努力學習,刻苦鑽研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善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他對革命和建設事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忘我工作,鞠躬盡瘁。他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保持人民公僕的本色。他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黨的集體領導制度,胸懷坦蕩,光明磊落,作風民主,注重聽取不同意見,相信羣眾,熱愛羣眾,堅持走羣眾路線。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事不對人,批評很嚴格,處理很慎重。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關心同志,愛護幹部。他廉潔奉公,生活儉樸,對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嚴格要求。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受到廣大幹部和羣眾的敬佩。
江華同志的一生,是為共產主義理想奮鬥的一生,是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奮鬥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的逝世,是黨和人民的一大損失。我們要學習江華同志的革命品德和優良作風,緊密團結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同心同德,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祖國而努力奮鬥。
江華同志永垂不朽!(《江華同志生平》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