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攻略】大家身邊總會有一、兩個有養寵物的同事,原來透過觀察一個人如何對待寵物,能夠揭示他的內心世界和可能的人際關係模式。《香港財經時報》整8種養寵物的心理需求,並由心理師解析背後的心理動機,即睇詳情!

職場攻略|飼養寵物反映心理需求

台灣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表示,寵物主人在飼養寵物的背後往往反映出本人的心理需求,她在著作《從習慣洞察人心》(時報出版)中,探討了人們養寵物的心理動機,並可以分為以下8類:

8種養寵物心理動機

  1. 養觀賞型動物
  2. 喜歡帶寵物到處炫耀
  3. 收養流浪動物
  4. 喜歡養忠狗
  5. 養敏感型寵物
  6. 家有惡犬
  7. 喜歡養貓
  8. 虐待動物

1.養觀賞型動物的人

許多養狗的人都喜歡與愛犬親密互動,而這種親密的肌膚接觸經常都會延伸到他們與親密愛人的互動中,例如他們會熱情地擁抱久違的朋友,以展現愛意。

然而,有些人卻偏好養觀賞型寵物,並不習慣過多的肌膚接觸。當有人熱情地擁抱他們時,他們可能會感到不自在。

外表活潑,卻會避開過度身體接觸

此外,觀賞型寵物的主人通常都傾向於享受安靜且自由的環境,避免過度的身體接觸。例如一些飼養觀賞魚的人,儘管外表活潑,卻會巧妙地避開過度的身體接觸,並且只會在熟悉後才會展開更親密的互動。

因此,與這類型的人交往時,尊重他們的身體自主和個人空間是相當重要的。

2.喜歡帶寵物到處炫耀的人

有些人喜歡追求流行,因此也會跟隨潮流飼養寵物。當看到大家在社交聚會中帶著寵物,他們也會想展示自己的獨特品味。

選擇寵物如同挑選服飾

這種人選擇寵物就如同挑選服飾,追求外貌與名牌。他們可能會花大筆金錢購買昂貴的純種狗,並以虛榮的口吻說:「你知不知道牠的身價,高達十萬塊,跟我身上的名牌一樣貴,偏偏我就只喜歡牠。」一邊說還一邊露出陶醉的表情。

喜歡炫耀伴侶

喜歡到處炫耀寵物的人,和伴侶交往時,大概也會帶著伴侶到處炫耀。倘若不喜歡成為別人的展示品,那最好換個喜歡養流浪動物的伴侶。

3.收養流浪動物的人

會收養流浪狗的人,大多是真正喜歡狗的人,他們一旦找到自己喜歡的對象和生活方式,就會心滿意足地過著平凡的生活,而不會羨慕別人的生活模式。

難以拒絕他人

那些見到流浪動物便想將其收為己有的人,心中通常懷有濃厚的愛與同情。他們不僅愛護動物,面對不幸的人也會伸出援手。然而,這樣的善良往往會讓他們難以拒絕他人的請求,即使請求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疇。

另一方面,有些人會在流浪動物身上看到自己過去受欺凌的影子,而勇敢地站出來保護牠們。

將溫柔與關懷投向愛人

心理師林萃芬分享一次參觀美國動物孤兒院的經歷,一位12歲的男孩充滿熱愛地介紹著懷中的小黑貓,吸引了許多人想要收養。這樣的愛心與溫柔讓林萃芬相信,這些愛護動物的人長大後,也會將同樣的溫柔與關懷投向自己的愛人。

4.喜歡養忠狗的人

此外,會重視寵物忠誠度的人,無論是認識朋友或是尋找伴侶,都會非常注重對方的忠誠度。

對他們來說,好寵物的首要條件便是忠心耿耿,最好像電視或電影中的靈犬一樣,會跟前跟後地保護主人安危,反應靈敏地看顧主人財產,隨時隨地注意陌生人的動向,這樣才會覺得沒有白養寵物。

工作盡忠職守

除了要求寵物忠心、朋友要忠誠、伴侶要專情之外,喜歡養忠狗的人多半對家庭和事業亦很盡忠職守。

對老闆忠心耿耿

林萃芬有個朋友對老闆的忠心程度幾乎到了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地步,只要有人在他面前說一句老闆的壞話,就會和對方翻臉,不管跟對方的交情有多好;若有人做出對老闆不利的事情,他肯定會跟對方拼命。

即使有時候老闆會因為情緒失控而對他大呼小叫,他依然態度恭敬、沒有半點怨言。

5.養敏感型寵物的人

另外,林萃芬曾經遇到一位緊張至極的鄰居,鄰居的狗對任何微小的聲響都會反應過度,而鄰居本人對周遭的一切聲音也是同樣的敏感。有一次,僅因她走路的聲音稍大,這個鄰居就在家門口等她,並在她出門時跟著進了電梯。

瘋狂行為報復鄰居

在電梯門關之際,這個鄰居迅速地按了電梯的每一層樓,然後對林萃芬露出勝利的笑容。住在這個鄰居樓上的住戶更是苦不堪言,因為這位鄰居無法忍受樓上住戶的走路聲,甚至會用竹竿敲打天花板以示報復,導致樓上的住戶瀕臨崩潰。

情緒不穩、缺乏安全感

因此,如果伴侶也對聲音過度敏感,或是經常失眠並將問題歸咎於外在環境,或是經常懷疑有人想要陷害他,你就應當留意,這些都可能是他們情緒不穩、缺乏安全感、且容易展現攻擊性的徵兆。

6.家有惡犬的人

偶爾看到有人的家門口掛著「內有惡犬,請勿進入」的牌子,強烈宣告著「未經許可不准進入」的訊息,一方面希望嚴防有人危害到人身安全,另一方面亦表達出攻擊入侵者時決不手軟的態度。

不過也有某些寵物主人雖然養的是可愛的小型犬,卻會在門口掛上「內有惡犬,請勿進入」的牌子,意圖達到遏止偷竊、歹徒入侵的效果。

人際關係疏離

不過,如果對方真的在飼養凶暴的惡犬,就務必要提高警覺。

因為這類人可能是人際關係疏離、社會適應不良、對周遭人們充滿敵意的危險分子。例如有些主人會放任寵物咬傷路人、小孩等,表面上是寵物闖禍,但其實是代表寵物主人對別人既不友善,亦沒有同理心。

7.喜歡養貓的人

除此之外,林萃芬表示在《夜夜交際的貓》一書中,知名作家吉米.哈利(James Alfred Wight)精彩地揭示了貓和主人之間獨特且相似的關係,讓她對身邊愛貓的朋友有了新的理解。

貓似主人

曾經有一次,林萃芬到朋友家中作客時,看到家中的波斯貓和主人有著相同的習慣動作,兩者都會不由自主地托腮沉思。當她見到主人和寵物一起托腮沉思的畫面,頓時覺得不可思議。

貓和它們的主人往往有著令人驚訝的相似性,不僅在外貌上,更在行為舉止上。例如有位喜愛獨處、不喜歡群居的朋友,他的貓也展現了相同的獨立和愛冒險的性格。

「熱狗冷貓」不再適用

然而,「熱狗冷貓」的諺語在遇到某些熱情的貓主人時似乎不再適用。林萃芬另一位朋友就是一個熱情洋溢的人,所以他的貓和狗也同樣充滿熱情,每當有人拜訪時,朋友的貓總是會熱切地在客人身旁來回蹭蹭。

8.虐待動物的人

不過,林萃芬也有些令人心痛的動物相關經歷,她的一位朋友曾經痛苦地分享道,父親曾在搬家時,為了方便將家裡的小狗用鍊子拴在摩托車後,讓小狗奮力追趕,朋友眼看著小狗疲憊不堪卻無法救助,那段回憶讓他至今難以釋懷。

揭發朋友隱藏性格

此外,在多年前的一個陽光燦爛的周末,林萃芬和一群朋友在海邊的度假別墅享受輕鬆時光。在前往海邊的途中,他們遇到一隻落水的小狗,無辜的眼神和濕漉漉的毛髮讓人十分不忍,於是停下腳步商量如何幫助它。

但當中有位平時脾氣溫和的朋友卻突然對著小狗大吼大叫,嚇得小狗尿失禁,而他竟對小狗的恐懼反應感到興奮,笑了許久。

善良和暴力並非一目了然

這樣的行為讓林萃芬深思,善良和暴力的特質並非一目了然,尤其是與動物的互動中,許多人會在寵物犯錯時,用不同的方法來管教,從罵牠、打牠,到更為極端的用電擊項圈控制或是棄養。

林萃芬曾經有另一位朋友會以極為殘忍的方式懲罰家中的小狗,讓她不禁擔憂如果對人也用同樣的處罰方法,會是何等的恐怖。

虐待動物可能是更深層心理問題

事實證明,虐待動物的行為可能是更深層心理問題的表面現象,如《DSM-5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所指,虐待動物的行為可能與間歇暴怒障礙症或行為規範障礙有關,這不僅令人警惕,也讓人深思。

寵物成心靈安慰

人和寵物之間的關係究竟有多深?很多人養寵物的原因不僅僅是單純的愛心,而是背後更多的心理需求在作祟。在緊張的人際關係中,寵物成了許多人心靈的安慰。

主人的心靈寄託

以大都市紐約為例,不少忙碌的單身男女都會選擇養寵物來滿足心理需求。當寵物生病時,過度依賴寵物的主人往往難以承受分離的焦慮。隨著時間的推移,人與寵物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甚至他們之間的行為也變得越來越相似。

寵物不再只是寵物,它們成了主人的心靈寄託,他們的需求和社交活動也變得愈加多元和精緻。

透過寵物療癒身心

林萃芬在進行心理諮商的過程中亦發現,憂鬱的主人如果有寵物陪伴,無論是帶著寵物去逛街、照顧寵物,抑或是去騎馬,與動物的互動和肢體接觸,都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她曾經遇過一隻狗狗心理醫師,在與牠互動的過程中,會感受到被無條件接納、溫暖和安全,心情立刻變得舒暢。

林萃芬:不妨留意身邊的寵物主人

了解上述這麼多寵物和主人的故事後,不知道你是否聯想到曾經親眼目睹、親耳聽到的寵物故事?如果有的話,不妨將看到的線索先儲存在腦中,再利用機會慢慢觀察對方的言行舉止,相信必定有所收穫。

更多職場攻略相關文章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