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柯文哲之前拆反年改和獨派帳篷的事情引發討論,然而 PTT 八卦版上的風向卻和臉書許多意見領袖的看法截然不同;前者鄉民讚柯 P 拆的好,後者則質疑柯 P 曾談過的核心價值已經消失。

很少有政治人物,能獲得如此兩極的評論,然而柯 P 經營網路族群的獨到之處是無庸置疑的。這篇文章就告訴你,究竟柯文哲在網路宣傳這塊強在哪。

(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溫朗東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柯文哲的核心價值問題,很多人都已經談過。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柯文哲到底強在哪裡。

柯文哲的網路經營,是全臺灣政治人物裡面最強的。

不要以為那是甚麼網軍搞出來的。網軍這種砸錢灌水出來的東西,頂多只能帶帶初步的風向,根本成不了大局。柯文哲的強,是紮紮實實的把新媒體傳播技術做到全台第一。

先看在臉書專頁上的影片。這是個很容易看出整體戰力的指標,因為比起文字跟圖像,影片更具有整合性,成本更高,閱聽成本更低。

我手動算了一下,從2014年11月29日市長選舉結束以來,六都市長的臉書影片數量(可能微有落差):

柯文哲 201部
朱立倫 353部(加上總統選舉)
鄭文燦 165部
林佳龍 209部
賴清德  82部(加上行政院長)
陳菊   36部

單從數量來看,柯文哲只算是前中段班,但如果把影片的平均按讚數、分享數、留言互動數、總觀看次數綜合來看,每一項柯文哲都是海放。就算把蔡英文納入評比也一樣。

那是因為柯文哲的臉書影片品質高得驚人。

首先,柯文哲是最會用直播影片,製造「實境秀」效果的政治人物。比起經過剪接後製的影片,直播比較粗糙,但好處是比較即時,更重要的是,具有真實感。

真實感不等於真實,就算是直播,依然是有安排設計的痕跡。但直播要百分百按照腳本來,是不可能的事情。中間有太多不可預測的,任何一個角色/路人的臨場反應,都可能讓嚴謹的腳本失控。直播的真實感,臨場感,就是因為我們知道這一切不可預測(並且不能重拍)。

真實感不一定是好東西。就像是相機直出的人像不一定好看。在難以修飾的前提下,缺點(特別是錯誤的言論)很容易被暴露出來。

但柯文哲厲害的地方在於,他給自己設定了一個「敢言、暴衝、反差萌」的角色,並且這三年半來始終如一。這形成了一種保護傘,讓他帶有機鋒、過度坦率的演出,成為了具有媒體張力的獨特個人風格。與傳統政治人物的謹言慎行、表情呆板形成了強烈對比。(想想柯文哲的笑容,跟蔡英文的笑容,臉部肌肉的強度落差有多大!)

更厲害的是,他是用生命來實踐一系列的實境秀。

騎單車一天北高。

7個月天天搭公車上班。

這如果很簡單,每個政治人物都可以如法炮製。事實上,只有他做到了。

就算把警察開路、燈號調整這些可能的優勢都算進去,一個56歲,不是職業運動選手的人,要一天騎單車380公里,談何容易。

你可以說是作秀,說市長沒有必要會騎單車(或者會整天慢跑)。但對於許多民眾來說,這種獵奇、超人式的實境秀,用直接有力的方式,傳遞了「這個人意志很堅定」的真實感。

搭公車也沒甚麼了不起,難的是你有專屬司機,還天天搭公車上班。這過程傳遞了一種蔣經國式的清廉印象。「你有能力過得優渥舒適,但你沒有這麼做,這應該是個好人吧。」這樣的印象就靜悄悄的塞進人民腦中。

不過就是搭公車而已,一堆人也每天搭公車(還要轉車、距離還更遠)上班上學。但是,民進黨政治人物有誰做得到?

實境秀的張力在於,就連同班車同時段上學的高三小弟,跟柯文哲從陌生到熟識,也能成為戲碼。除非我們有辦法舉證說這些都是臨演,不然,我們就破不了柯文哲的素樸金身。

柯文哲的臉書影片除了實境秀之外,還有極其優異的大型活動宣傳影片。

影片要做得好,不是有錢就好。不然,國民黨的影片應該永遠是最好的。重點是真的了解這項技術,並且找到各式各樣的人才去執行。

有時候還走在發包標案的法律灰色地帶。

舉世大運的宣傳影片「其實我們一直都在」為例,這個案子的標案說明,具體到有點異常,好像在開標之前就已經想好怎麼做了。(光是這個影片名字,概念就很完整。)

製作規範中更具體指定腳本方向:表現方式不拘。

劇情須營造感性、激起愛國心之氛圍,以選手獨自備戰時內心渴望國人在場為其加油,同時表現曾經也在運動場上勤奮練習過的民眾,因繁忙生活而疏忽熱愛的運動,或因為家人、因為孩子認真練球的模樣…因為種種與「運動」有過回憶的民眾,卻因故沒有足夠動力進場為臺灣選手加油,最後因為心繫中華隊,想起運動選手揮汗熱血只為了聽到加油聲的那份渴望,奮而衝進球場為中華隊吶喊。

本案須以2個不同身分的視角串成一完整之故事線,另若畫面能作切割各自發展成獨立情節尤佳,請廠商依此方向提供詳細拍攝腳本;演員性別數須符合性別平衡原則。

如果你夠敏銳的話,應該可以注意到,除了情節素材提供的很完整之外,後半段這句「以2個不同身分的視角串成一完整之故事線,另若畫面能作切割各自發展成獨立情節尤佳。」更是有意思。

這表示在台北市觀傳局影片採購發包之前,就已經想好了,影片核心的創意手法。

上個月,在未來城市@天下裡頭有一篇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張基義的專訪,他講說在世大運熊讚影片飽經批評之後,臺北市政府採取的做法:

通常,公務機管裡都是一群很認真的外行人,他們很想要幫台北市政府宣傳,各局處就認真去拍影片,來不及發包也來不及走採購程序,就用了那支影片。所以網路上兩天被罵翻了,就撤下來。可見,市政府可能對世大運的核心價值是不熟悉的,所以痛定思痛,希望能找專業進場。

究竟是不是已經找好廠商的「綁標」?證據不足,難以斷定。就算是,那在道德上其實很難批評柯文哲,因為一般的綁標之惡在於「圖利實力不足的自己人」,當你把成果做出超水平的時候,這種惡性就大幅降低。

要做出好的政治宣傳影片,是一項專業。要能夠持續的產出具有吸引力的影片,就必須要跟得上時代脈動、擁有敏銳嗅覺、組出頂尖的文宣團隊……更重要的是,要能夠將「把網路經營好」當很優先重要的課題。

網路時代,政論節目收視率不到1%,實際觀眾不過就二十萬。大報發行量也差不多如此。但一隻世大運的宣傳影片,觀看次數可以到三百萬。一篇愚人節手繪圖像,有十萬人按讚,這表示看到這篇的人很可能有數百萬。

 

柯文哲愚人節當天換上的大頭照。圖片來源:柯文哲臉書

時代變了,話語權雖然不是全民的,但跟從前相比,已經不是傳統媒體能掌握的。經營有成的自媒體(例如一些youtuber),影響力可以跟傳統媒體並駕齊驅,甚至在某些場域來得更大。

很多人根本看不起網路,覺得那都是空氣票。是的,越鄉村,越基層,網路影響力越小。但對臺北市長,對總統大選,網路的影響力是絕對性的。

有另外一個掌握到網路時代的政治人物,他的推特影響力無與倫比,他是美國總統川普。

柯文哲的臉書圖文,也很有意思。他把很多細小而具體的政策,平鋪直述的一個個打出來。分開來看,每個政策都很小,很難一一記得。但是,每個都很具體,都會留下「這個人有做實事」的印象。(雖然你問柯粉,通常也說不出幾項柯的政績。)

柯文哲還有一點非常厲害,他在網路社群轉換上,快得驚人。

八個月前才申請了IG帳號,如今透過頻繁的發文,而且絕大部分都有梗,有他招牌的反差萌點。有從事過任何一種創作的人都知道,要做出一份六七十分的東西,不難。要規律性的、日復一日的產出「有點新意、有點意思」的東西,無比艱難。

柯文哲的IG遠遠把所有政治人物拋在後面,那個影響人數誰也不能比。蔡英文的IG連柯文哲的十分之一影響力都不到。

每次講到柯文哲的優點,就有人看不順眼。

我是真的不懂這種心態。你如果看出他的危險,你就要想辦法擊倒他。你要擊倒他,你就要搞懂遊戲規則。你就要知道他強在哪裡,像是海綿一樣吸收他的優點,找到他的破口。

事實擺在眼前,柯文哲就是最能適應網路政治時代的人,目前誰也比不上。

但不代表要悲觀,要絕望。五年前,誰想得到有今天?五年後,又有哪些新人物會出來?

承認他的強,才有機會打敗他的強。

繼續使用傳統政治戰的思維來看他,就只會覺得他外強中乾,不堪一擊。不,不是這個樣子。他用新時代技術包裝了保守黨國價值,貫徹了他的偶像--蔣經國路線。我不喜歡他,但他是貨真價實的強。

他身段柔軟,觀念新穎,為了網路宣傳,怎樣都能配合。他的團隊戰鬥力十足。他還有高學歷、爆衝敢言、裝傻賣萌、勤勞簡樸、超人意志的五項絕招。

我們如果沒辦法體會他的強,我們就無法阻止他。

搞懂遊戲規則,鍛鍊基礎能力,是競技的不二法門。

你準備好了嗎?

推薦閱讀:

又一次抹黑失敗!柯文哲前隊友爆料的 500 萬文宣收據,週刊查出根本沒這筆錢
柯文哲唯一不能交換的,似乎只有台北市長的位子跟權力
柯文哲紀念鄭南榕支持言論自由,其實在打自己的臉

(本文經原作者溫朗東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請見連結。首圖來源:柯文哲臉書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