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協研究指青年初踏職場有壓力 倡大專院校向畢業生提供輔導服務 (13:13) - 20240515 - 港聞 - 即時新聞 - 明報新聞網

即時港聞

青協研究指青年初踏職場有壓力 倡大專院校向畢業生提供輔導服務 (13:13)

青年從校園過渡至職場時或有壓力。香港青年協會研究中心的「青年創研庫」一項研究顯示,逾三成受訪者初踏職場時,在規劃個人前途、處理職場人際關係,以及應付工作要求等方面感壓力。青年創研庫指,青年初踏職場需約2至6個月適應期,建議延長大專院校輔導服務至半年,並擴大跟進範疇,以及推出「青年心理健康服務券」先導計劃,為18至29歲青年提供三次免費心理輔導服務。

研究於今年2月至3月期間,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訪問604名18至29歲在職或待業青年,以及22名在職場上感到不同程度壓力的青年個案。受訪青年逾半介乎25至29歲,平均工作年期為2.6年。調查顯示,受訪青年現時主要壓力源於財務(36.4%)、個人發展及前途(35.6%),以及工作(29.6%)。青年創研庫社會民生組成員徐嘉熹指,受訪青年面對身分轉變,需適應全新工作環境和職場文化,部分人曾出現焦慮、失眠,以及「情緒性進食」等情况。

另外,有52.6%受訪者表示若出現情緒或精神健康問題亦不會告知他人,當中42.1%人指因害怕情緒或精神健康問題成為他人話柄。同時有半數受訪青年認為職場對患有情緒病員工的接納程度低。

青年創研庫社會民生組副召集人郭達生建議,大專院校為有持續跟進需要的畢業生提供情緒輔導服務,為期半年,費用可因應學生可負擔能力定價。他指,大專院校一直有追蹤和支援畢業生的就業情况,提議跟進服務可擴展至情緒健康評估,為有需要青年提供心理健康資源。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項目主任趙凱澄則建議,政府推出「青年心理健康服務券」先導計劃,跟進潛在或隱藏的有需要青年個案。她指,使用心理輔導服務一直以來存在「標籤化」問題,但倘擴展至所有青年均能免費使用,有助避免「標籤化」。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青協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