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2022-02-22由 少數派 發表于 農業

室內怎麼降低溼度

我們一年四季都會關注在溫度這個屬性上,它客觀地影響著我們衣物地增減,以及是否需要使用製冷制熱電器。但事實上,空氣的另外一個屬性也會切實影響到我們感受到的溫度——溼度;而且一些南方特有的「神奇」景象事實上也和溼度有關:南方常見的「回南天」,瓷磚地板都會變得溼漉漉的,好像只能透過通風解決;長江流域的「黃梅天」時間段內晾曬的衣物,往往在「黃梅天」過後要重新洗曬一下,不然很容易發黴。

所以,在這篇文章裡我將帶大家認識溼度、溼度對我們有什麼影響以及我們可以怎麼改變室內空氣的溼度。

什麼是相對溼度

無論是我們日常口語中提到的溼度,還是感測器上給出度數溼度,大部分的情況都在指「相對溼度」概念,單位也用

%

來標識。但想要理解「相對溼度」還是要從解釋更廣義的氣象學上的溼度開始,為了更方便理解我也會同步舉例。

氣象學上的溼度指的是: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它是指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而不含有任何水蒸氣的空氣則被叫做幹空氣,我們可以把不含有任何水蒸氣的空氣理解成是一個空杯子。

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 / 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左:幹空氣可以理解成空杯子;右:空氣絕對溼度是有上限的,飽和了會凝結出來

絕對溼度就是指一定體積的空氣中含有的水蒸氣的質量,可以理解成剛剛那個杯子裡有多少質量的水。正如杯子裡可以容納的水是有上限的一樣,一定體積的空氣可以容納的水蒸氣也是有上限的,這個上限一般被稱為

最高溼度,

超過溼度的水蒸氣會凝結出來,就和超過水杯容量會流出來一樣。

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 / 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相同的絕對溼度(水量)在不同溫度(杯子)下相對溼度(水位線)也有區別

空氣中水蒸氣的溶解量隨溫度不同而變化,溫度越高可容納的水蒸氣越多,溫度越低可容納的水蒸氣越少。這裡繼續用杯子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杯子受熱會膨脹,自然可以容納更多的水;受冷則會收縮,可以容納的水會更少。但空氣受到溫度的影響可與遠比杯子大多了,一立方米的空氣可以在攝氏 10 度下溶解 9。41 克的水,而在攝氏 30 度下則可以溶解 30。38 克的水。

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 / 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不同溫度下的絕對溼度,圖片來自 Wiki,單位 g/m^3

而我們日常生活裡接觸到

相對溼度

也是從絕對溼度衍生而來,它是當前溼度和最高溼度的比值,比值越高說明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越多;繼續用杯子舉例,相對溼度就相當於水杯裡的水佔杯子的容積的百分比,百分比越高就說明水杯裡的水越多。

相對溼度也是如此,百分比越高,空氣裡的相對含水量就越多;當然還因為實際溼度還會受到溫度的影響,所以即使是相同百分比的相對溼度,溫度不同空氣中實際的水蒸氣的多少也是不同的。

不同的相對溼度對我們的影響

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 / 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不同月份全國各地溼度圖,圖源:國家氣象資訊中心

而相對溼度對我們也有著非常多的影響。在低溼度環境下,面板水分蒸發速度會更快,面板嘴唇會出現乾裂、喉嚨也會因此發癢,此外粉塵花粉等物質會更容易在空氣中傳播,導致或是加重過敏性鼻炎;低溼度環境還會使流感病毒、致病力強的革蘭氏陽性菌繁殖速度加快,導致流行疾病的傳播。

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 / 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出汗只是降低體溫的第一步,等汗液蒸發以後才能真正降低體溫

但也不是溼度越高越好,一方面人主要依賴汗水帶走身上的熱量,高相對溼度會阻礙汗水汗水蒸發,在炎熱的天氣之下會讓人感覺更熱;另一方面水蒸氣會吸收空氣中的熱,加上水的比熱容比空氣大,以及水蒸氣還會提高衣物的熱傳導率,所以寒冷氣候下溼度高的地方會讓人感覺到更冷,堪稱魔法攻擊。

正是因為溼度會導致實際溫度和人體感覺到的溫度出現差異,所以氣象學上還專門設立了一個體感溫度,將能更準確的表示人體感受到的問題。演算法可以在 這裡 找到,我也製作了一個 捷徑 方便 iOS 使用者使用。

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 / 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室內溫度 28 ℃,溼度 83% 時的體感溫度,會讓人感覺悶熱

此外高溼度同樣會導致細菌、病毒、蟎蟲的 繁殖速度。而黴菌最適宜的溼度是 70% 及以上,長江流域的梅雨季也是因為持續下雨導致室內溼度長期位於 70% 以上,黴菌則會導致衣服牆壁的發黴。而根據美國採暖、製冷與空調工程師學會

的研究發現微生物和化學反應也會在溼度較高的環境下變得更為活躍,形成揮發性有機物,加上細菌、病毒和真菌導致的微生物汙染,還會進一步加劇室內空氣汙染。

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 / 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不同的溼度對環境的影響,左從上到下:細菌、病毒、真菌、蟎蟲、呼吸道疾病(暫無 50% 以上溼度資料)、過敏性鼻炎和哮喘、化學反應、臭氧,圖源:ASHRAE

一般來說,室內的溼度在 40%-60% 區間內相對比較合理,人體感覺也相對舒適。

給家裡加溼

給家裡加溼最典型的地區就是北方了,因為北方室外寒冷,攝氏 10 度下相對溼度有 50% 時的空氣,被暖氣加熱到 20 度後,這部分空氣的相對溼度只有 27%。不僅會帶來大量的靜電,人體也會感覺非常乾燥。

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 / 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給家裡加溼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加溼器,而加溼器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室內溼度。如何選購加溼器的辦法大家可以參考少數派先前的文章:《冷冬將至,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加溼器》

給家裡除溼

相信也有不少讀者來自南方,他們不得不面對春天的梅雨、夏天的悶熱、冬天的陰冷。透過前面的原理介紹,我們也明白溼度是導致這一切的元兇,所以我們應該怎麼給家裡除溼呢?

開窗通風未必有用

給家裡除溼,大家可能第一反應就是開窗通風,但是要注意開窗通風未必有用。

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 / 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圖源:Suhyeon Choi on Unsplash

比如長江流域的梅雨季節,瘋狂下雨以後室外肯定比室內溼度更好,這個時候開窗通風反而會讓家裡的溼度更高。

又比如更南方的回南天,牆壁上和地面上都會出現大量水滴,這也是因為室外的空氣更熱相對溼度也更高,接觸到室內較冷的牆壁和地板時會因為超過牆壁和地板溫度可容納的最高溼度,最後自然會凝結成水滴附著在這些的表面。開窗通風同樣沒用,甚至反而會加劇這樣的情況的發生。

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 / 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透過溼度計及時瞭解家中的溼度情況

想知道開窗通風有沒有用,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買個溼度計,看看室內溼度和室外溼度哪個更高就行了。

大範圍除溼

大範圍除溼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空調的除溼模式,事實上製冷模式也可以降低室內的溼度,只是壓縮機執行和室內機送風的演算法不同而已,相比之下除溼模式效率

可能會

更高而已。

空調除溼的原理很簡單,將水蒸氣從空氣中冷凝出來再排走冷凝水就好了;一般製冷和除溼時,室內的蒸發器的溫度會很低,很容易讓水汽飽和並凝結冷凝水。

所以,空調除溼模式最大的問題就是可能會讓室內變得更冷或者溫度波動變大,有不少人都會感覺空調除溼會不舒服。

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 / 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空調的冷凝器位於外機,只能依賴內部的蒸發器再加熱,圖源:三菱電機空調官網

所以新的高階空調都會採用再熱除溼的方式去降低室內溼度,工作原理也很簡單,把經過乾燥的空氣加熱一次再送出來;當然這類的空調價格更貴,除溼時耗電量也更大。當然還有更高階的除溼不降溫的手段,比如大金的 3D 氣流風管式溫溼平衡內機,透過第三根管道回收外機排放的廢熱,再回傳給對應的內機,提升出風口的溫度,不僅可以減少對人體的刺激,也可以非常有效的節省電力,代價就是價格更貴。

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 / 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除溼機空氣經過蒸發器除溼以後,再回經過冷凝器升溫

所以相比之下,我更推薦使用除溼機。除溼機工作原理和空調的類似,但是除溼機的蒸發器和冷凝器距離非常近,空氣穿過蒸發器溫度會有所降低,但是再穿過冷凝器以後溫度會重新回到接近室溫的溫度,和大金的原理類似,很輕鬆地就完成了除溼不降溫的任務。

當然除溼機也不是完美產品,由於壓縮機直接做在了機箱裡面,所以工作時噪聲會更大,在下文中我將詳細介紹如何選購一臺除溼機。

小範圍除溼

除了房間甚至全屋的大範圍除溼,小範圍除溼也非常重要,獨立小空間由於長期密閉,而且水汽在空氣中的流動能力會弱很多,因此這樣的場景更需要小範圍除溼。最典型的場景就是衣櫥、首飾櫃、儲存盒或是書櫃等。

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 / 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典型的衣櫃內使用除溼袋,持續降低衣櫃裡的溼度,圖源:網際網路

小範圍除溼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適合不同的環境,比如除溼盒適合密閉的房間、除溼袋適合衣櫃、除溼片適合抽屜、而乾燥劑適合首飾盒或者儲存盒。一般而言小範圍除溼用到的這些都需要定期更換,不然除溼效果會大打折扣。

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 / 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用於存放鏡頭和相機的乾燥櫃,圖源:網際網路

如果你家需要存放精密儀器,比如樂器、相機、鏡頭等,我更建議你單獨購買一個乾燥箱。乾燥箱不僅可以精準調控箱內的溼度,防止精密儀器外部發黴;還可以加速內部空氣流通讓儀器內部的水蒸氣排除,防止儀器內部發黴。

挑選一臺合適的除溼機

選購一臺除溼機其實並不複雜,除溼機在乾的事情就是除溼,所以選購時我們需要關注的最重要的指標就是

除溼量

;而之前也提到過由於壓縮機的關係,所以除溼機工作時噪音也會很大,因此還需要關注工作時的

噪音

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 / 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一臺除溼機的引數詳情,圖源:網際網路

首先是除溼量,在選購時我們能經常能同時看到「額定除溼量」和「名義除溼量」兩個引數,經常讓人摸不著頭腦。我們只要對比

「名義除溼量」

就好了,「名義除溼量」是國家標準,規定了在 27℃ 和 60% 相對溼度下每小時可以除溼的量,對比這個就可以知道哪臺除溼機除溼效果更好。而「額定除溼量」更多時候則是從營銷的角度去闡述除溼量,比如上圖的額定除溼量就使用了一個更高的溫度和

更高的溼度進行試驗,最終得到了每天 22L 的除溼量。如果沒有

「名義除溼量」

可以詢問電商客服。

而噪音也會切實影響到除溼機實際的使用體驗,而且網上大部分對除溼機的中差評也是集中在噪音上的。由於壓縮機直接做在機箱內部噪音不可避免,所以我們也就只能在選購時選購噪聲儘可能小的機型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對聲音的感知也是非線性變化的,如果有兩臺除溼機噪聲分別是的 41 dB(A)和 50 dB(A),那麼請毫不猶豫地選擇 41 dB(A)的,因為 50 dB(A)的聽起來聲音像是彷彿是大了 2 倍

一樣。

雖然知道了

「名義除溼量」

,但是一般人還是不知道應該買多大的除溼機比較合適。好在美國家電製造商協會

有一張表格,可以幫助我們選購合適的除溼器。需要注意的是,美國採用平方英寸、品脫等單位,轉換到公制後我已經做了四捨五入;此外這張表格所使用的環境是 26。7 ℃,如果除溼機需要大部分實際在低於這個環境溫度下使用,可能需要考慮更大的「名義除溼量」除溼器。

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 / 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基於 AHAM 換算得到的表格,希望可以幫助你選購

我建議用家裡

客廳的面積

帶入上表進行選擇,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水汽在空氣中的流動能力是很弱的,所以抽溼機一般是哪個房間需要就帶去哪個房間,而家裡面積最大的一般就是客廳的面積,這樣選購的抽溼機既可以給客廳用,還能夠快速降低小房間的相對溼度。

透過上表我們敲定了大致的除溼機範圍。下面選購時我們除了噪音大小,還有另外兩個指標值得關注。一個是有沒有輪子,帶有輪子的除溼機可以輕鬆地在多個房間之間來回移動;另一個則是水箱容量,水箱容量決定使用多久需要去倒水,在錢包允許的情況下,水箱越大越好。

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 / 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一款擁有大水箱的抽溼機可以減少倒水的頻率,圖源:網際網路

使用除溼機時也最好緊閉門窗,這樣除溼實際時間可以大大縮短。當然喜歡開窗通風的也可以開著窗使用除溼機,只要外面不是大雨、或者溼度遠超室內的情況下,在一段時間後室內也可以獲得乾爽的感覺。

用更現代的方法換氣

其實全文閱讀下來,不難發現室內溼度處於不合理的區間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外部天氣環境引起的,當然內部原因也有:比如室內晾曬潮溼的衣物也會增加溼度。大部分時候我們想要換氣只能開啟窗戶被動地接受窗外的空氣,無論是室外溫度過高還是過低、抑或是溼度過高或者過低,我們都無能為力,只能通風一段時間後再緊閉門窗開啟空調或暖氣調整溫度,利用加溼器或除溼器調整溼度。

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 / 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全熱交換原理,圖源:三菱造紙官網

我們現在也有更好、更現代的方式去換氣了,也就是全熱新風系統。全熱新風系統本身就解決

沒有開窗條件

的換氣問題的,他的工作原理簡單而言就是:內建全熱交換模組,會把室內即將排放出去廢氣的溫度溼度與即將送入室內新風的溫度溼度做交換,使得新風獲得廢棄的溫度和溼度。這樣不僅做到了換氣的工作,也使得室內的溫度和溼度不會受到室外影響而劇烈波動。像我家就是安裝了松下的全熱新風,不管外面溫度溼度波動地有多厲害,室內有沒有開空調和暖氣,也不擔心開窗以後戶外吵鬧,隨時都可以換氣,還不用擔心家裡有灰塵。

你家的溼度適合嗎?太潮 / 太乾都可以來看看這篇科普

沒有熱交換的新風系統冬天一定要開加熱絲,基本和省電無緣,圖源:網際網路

全熱新風相比於顯熱新風

,可以更好地維持室內溼度,顯熱新風會產生冷凝水,冬季容易凍結。全熱新風相比於僅有過濾裝置的純換氣的新風,更加節約能源,不會因為夏季換進來的熱氣或是冬天換進來的冷氣導致空調暖氣超負荷運作;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純換氣的新風會同時宣傳「有電熱絲」和「省電」,一般省電是指加熱絲不工作的狀態,但是冬天怎麼又能不啟動加熱絲呢,更別提加熱絲到底能把氣流加熱到多少度的問題了。

這也是我為什麼我在這裡推薦全熱交換的意義,它可以一年四季都讓你享受到新鮮空氣的同時節省家裡的能效。它和調溼、調溫裝置並不衝突,在必要時還是需要使用空調、暖氣、加溼器或是除溼器來改善家裡的氣候環境。

最後

溼度和溫度都和我們息息相關,是室內氣候的重要組成部分,控制好溼度不僅可以讓我們過的更舒適,還可以大大減少生活中的不少麻煩。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你,讓你更好地控制居家溼度,過上溼度合適的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