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豫劇團 | 台灣百科全書 | Fandom
台灣百科全書
Advertisement

臺灣豫劇團台灣中華民國國立的國家級豫劇表演團體,同時是台灣惟1的1個豫劇表演團體和公立豫劇表演團體,隸屬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是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的派出單位,全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臺灣豫劇團

簡史[]

民營時期(1950年-1953年)[]

1950年,藝名萬麗雲的豫劇表演藝術家張岫雲和愛人李久濤越南富國島上成立民營豫劇表演團體中州豫劇團

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時期(1953年-1996年)[]

中州豫劇團隨撤退到島上的中華民國國軍台灣以後,在中華民國國防部支持下,1953年9月25日起改歸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變成台灣軍方經營的公家劇隊,就是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

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設在高雄市左營,和海軍陸戰隊總部1樣。

1959年,時任飛馬豫劇隊隊長張岫雲在政戰(政治作戰;政治工作;政工)系統支持下開辦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學生班,收第1期學生26人,培養出王海玲,後來又辦了第2期、第3期等幾期,學生藝名用字有「海」(1-3期)、「宏」(4期)、「揚」(5期)、「中」(6期)、「原」(7期)、「文」(8期)、「化」(9期)等。

1965年,台灣軍方打算不再經營京劇以外其他戲曲劇種的表演團隊,時任飛馬豫劇隊副隊長張岫雲越級向時任部長蔣經國力爭,讓飛馬豫劇隊成為惟1的1個被保留下來的軍方其他戲曲劇種表演團隊,她並在1968年退休。

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1996年-2008年)[]

1995年,台灣軍方決定不再經營戲曲表演團隊,解散各京劇隊(陸軍陸光劇隊;海軍海光劇隊;空軍大鵬劇隊),由台灣中華民國教育部整併為國立國光劇團(京劇)。

1996年1月1日,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改歸國立國光劇團,就是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

海軍陸戰隊飛馬豫劇隊最後1任隊長韋國泰軍職退伍轉文職雇員出任隊長。

不再屬於海軍陸戰隊。

臺灣豫劇團(2008年-)[]

2008年3月6日,台灣教育部不再經營表演藝術團隊,國家國樂團國立國光劇團移到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豫劇隊脫離國立國光劇團自主,變成平行單位,就是臺灣豫劇團

歷任首長[]

上級領導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和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主任。

歷任行政院文建會主任委員是王拓黃碧端(現任)。

歷任國立臺灣傳統藝術總處籌備處主任是林德福(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柯基良(代理,文建會主任秘書兼,現任)。

首任代理團長是韋國泰(國立國光劇團豫劇隊惟1的1位隊長),任期13天。

第2任代理團長是2008年3月19日上任的國家文藝獎得主王海玲副教授,她是張岫雲的學生,任期7個月。

現任代理團長是2008年10月23日上任的詹昭榮

豫劇大型舞台公演[]

  • 《快打三國》(2008年4月)
  • 《抬花轎》(2008年4月、5月)
  • 《秦少游與蘇小妹》(2008年5月)
  • 《阿彌陀埤》(2008年8月)
  • 《拜月亭》(2008年10月、11月)
  • 《曹公外傳》(2008年11月)
  • 《秦少游與蘇小妹》(2009年1月)
  • 《抬花轎》(2009年1月、2月)
  • 《香囊記》(2009年2月)
  • 《大腳皇后》(2009年2月)
  • 《拜月亭》(2009年3月)
  • 《劉姥姥》(2009年4月)
  • 《天女散花》(2009年5月)
  • 《司文郎》(2009年5月)
  • 《中國公主杜蘭朵》(2009年5月)

豫劇出版品[]

  • 《慈禧與珍妃》(2008年5月)
  • 《拜月亭》(2009年)
  • 《劉姥姥》(2009年)

外部連接[]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