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台灣民主史時常將李登輝視為促成總統直選、民主轉型的重要推手。然而真的是這樣嗎?這篇文章的作者提供一個不同的解讀觀點:當李登輝說出自己「經歷無數困難」完成修憲讓中央代表全面改選時,其實是無視民進黨和野百合學運的貢獻。

(責任編輯:黃靖軒)

我實在不忍心,對一位高齡94、因為胃不舒服、臨時取消出席「總統直選與民主台灣」學術研討會演講的老人家,提出批評。但李登輝在由黃煌雄代讀的演講稿中,再度強調:

「登輝歷經無數困難,在人民支持之下,1990年6月召開「國是會議」後,完成「寧靜革命」,也就是六次修憲工作…中央各級民意代表全面改選。各地方縣市首長,也全部由人民選舉產生…最重要的是,「人民直接選舉總統」等相關條文正式入憲。」(引自2017.9.23李登輝演講稿)

這樣的說法,忽然使我憤怒起來。

李登輝忘了,他在野百合事件時,是站在台灣民主對立面的國民黨主席

李登輝說得彷佛1990年代台灣這一切民主化改革,都是他個人賜與台灣的大恩大德,而在街頭拼著被打被抓的民進黨及學生根本是個屁。

李登輝完全忘記了,當時,他正是站在台灣民主運動的對立面的中國國民黨主席。

當時中國國民黨說民進黨是暴民。毆打這些「暴民」的警察,與將「暴民」們繩之以法的檢察官、法官,通通都是李登輝總統的部下。

就我的記憶所及,整個台灣民主化的過程,和李登輝所說的不一樣。

1990年6月召開國是會議之前,有「三月學運」。

那一年3月16日:

由於學生選擇的靜坐地點在集會遊行所禁止的博愛特區中,靜坐者面臨了可能被警方驅離的狀況。於是,一些學運人士、社運人士、以及媒體記者,在知道這個消息後立刻前往支援,在寒風中一直撐到第二天早上,廣場的指揮中心成立,野百合學運度過了最危險的一個夜晚。(引自《維基百科》「野百合學運」條目)

當天其中一位靜坐的學生,就是現在的桃園市長鄭文燦

從這一天起,一直到3月22日,抗議的學生人數從幾個人,迅速發展至最多時6,000人以上,超過20間大學(當時大學只有3、40間),對剛剛當選間接選舉總統的李登輝與主流/非主流政爭中的中國國民黨,形成極大的壓力。

學生們提出「四大訴求」:

1、解散國民大會,重建一元化的國民大會制度。
2、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重建新的憲法秩序。
3、召開國是會議,全民共謀體制危機的解決。
4、提出民主改革時間表,呼應民意的潮流。

從這四大訴求內容,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出,當時的李登輝並没有民主改革時間表。國是會議,是被學生們被逼著要求召開的。

李登輝雖答應總統民選,但隨後他的手下又把直選扭曲成間接選舉

在國是會議中,李登輝雖然答應了民進黨「總統民選」的主張,但稍後李登輝當時的手下,如施啟揚、馬英九等,就把「總統民選」扭曲成「委任直選」,也就是維持總統間接選舉。

這下又把感覺受騙的民進黨人,氣得在1992年3月,聯合無黨籍人士組成「總統直選聯盟」,並在4月二屆國代中山堂集會時,由黃信介、許信良、施明德、林義雄率領10萬群眾,遊行靜求要求總統直選,足足在台北市中心搞了六天五夜,史稱「四一九遊行」。民進黨若干領導人,還因此被李登輝政府判刑。

民進黨領導的總統直選訴求,足足抗爭了將近兩年,才在1994年7月二屆國代臨時會前一、兩個月,李登輝才臨時突然鬆口同意總統直選。

李登輝的戲劇性轉變,使先前替他狡辯「委任直選」的幕僚、學者們,倉惶之間,不知如何改口。他們滑稽嘴臉的窘境,很多人應該迄今記憶猶新。

總統直選,是李登輝當時的主張嗎?至少我認為原先不是。

台灣有總統直選,肯定應該歸功三月學運與民進黨。

長期以來,李登輝一直顛倒是非,把總統直選、台灣民主化,說成是他的功勞。
沒有野百合學運,會有國是會議嗎?

沒有419遊行,會有總統直選修憲嗎?

李登輝的版本,一句話,就是把民進黨和野百合當屁。

這樣的歷史詮釋,是民進黨所應該接受的嗎?

(本文經專欄作者陸之駿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總統府 CC licensed)

推薦閱讀:

【陸之駿專欄】民進黨何不藉由年改花錢「巴結」現役軍人,落實軍隊國家化?
【陸之駿專欄】蔡英文必須要從這次停電學到的一課:撤掉老藍男團隊的時候到了
【陸之駿專欄】又是馬英九的德政!限電危機背後的問題:拖了 12 年的輸變電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