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博物院“十大国宝”——看清宫旧藏,赏马上王朝风采_百科TA说
吉林省博物院“十大国宝”——看清宫旧藏,赏马上王朝风采
作者  文蕴人生百态
阅读 340赞 0

吉林省博物院,原名吉林省博物馆。始建于1952年的吉林市,两年后随省政府迁于长春市。2003年,与当时的吉林省近现代史博物馆组建成吉林省博物院。2007年,在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动工兴建新馆,2015年底整体迁至新馆,次年4月,新馆正式向社会开放。

吉林省博物院现有各类藏品12万余件组,以高句丽、渤海、辽金时期的文物以及中国历代书法绘画、东北抗日联军文物等为特色。

2013年11月,吉林省博物院启动了“十大国宝巡礼”活动,从众多馆藏文物中选出十件,到社区基层展示。在随后的日子里,尤其是”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总会见到这些国宝的身影。

这“十大国宝”,可以说是吉林省博物院的代表,里面有清宫旧藏的书画珍品,还有辽金等马上王朝的存世珍品。让我们在走进博物馆之前,先简单了解一下这“十大国宝“。

一、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卷

纸本,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清宫旧藏,散落民间,1982年博物馆从民间搜得。

此件书作由苏轼的两件行书作品拼接而成。这两件行书作品都是苏轼晚年所做,当时在贬官赴任途中遇雨,有感而发。

二、金代张瑀《文姬归汉图》

绢本设色,纵29厘米,横129厘米。清宫旧藏,1962年从民间搜得。此画描绘的是东汉末年蔡文姬从匈奴返回汉地途中的行旅情景。

画品的作者,经郭沫若考证为金代人张瑀,其身世不详。此画是难得一见的金代绘画珍品。

三、明董其昌《昼锦堂图》卷

纵42厘米,横180厘米。收于民间,也是清宫旧藏。

北宋宰相韩琦曾筑“昼锦堂”,欧阳修为其撰文《昼锦堂记》。董其昌依欧阳修文中所载,画就《昼锦堂图》。且又将欧阳修撰文草书成卷,达13米之长。

四、清丁观鹏摹张胜温《法界源流图》卷

纸本设色,纵33厘米,横1635厘米。

乾隆在位时,崇信佛教,当时清宫藏有宋大理国时张胜温所画《大理国梵向卷》。乾隆不满意于其中所画佛事,命丁观鹏重新临摹,将原画中间部分临摹为《法界源流图》,描绘的是佛教中的各种神佛法事等。

五、清乾隆剔红云龙纹圆捧盒

高20.5厘米,直径28.5厘米。

捧盒是食盒的一种。此件捧盒木胎,圈足。通体髹朱红漆。器身雕刻龙纹、海水纹、锦地纹。通体花纹繁复,雕刻精美。

六、金扣白玉腰带

1958年,出土于扶余县更新公社西山屯金代墓葬中。长138厘米,由金扣、玉铊尾和18件玉銙组成。上面缀有两个黄金圆帽,圆帽中间夹着一只海螺。此件腰带应为有一定地位的人所佩戴,是研究金带官制、服饰的有力实物。

七、汉代白玉耳杯

高3.2厘米,口长13厘米、口宽9.5厘米。1958年,出土于集安县城内粮库,是高句丽时代的一处建筑遗址。杯子材质为新疆和田玉,作椭圆形,两侧各有一弧形耳。此件器物可能是中央王朝馈赠之物。

八、汉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

长15.7厘米。1968年,出土于榆树县刘家乡。钩首为鹰状,鹰眼中嵌黑色玉石,钩身为一鸟喙神人,怀中抱鱼。尾部似飞鸟,口中含有蓝色宝石。背部有错金铭文“丙午神钩君必高迁”八个字。

带钩在古代主要用于扣接束腰革带或别在腰带上,以供悬挂囊物、装饰品,且被赋予辟邪趋吉的作用。

九、宋“松风清节”琴

通长116.4厘米、肩宽18.4厘米、尾宽13厘米。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张伯驹任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时,自藏家手中收入馆藏。

此琴为仲尼式百衲琴,桐木斫成。朱红间栗壳色漆,鹿角灰胎。琴上刻有“松风清节”四字,因而得名。还刻有楷书腹款“大唐贞观五年,雷击良材,雷霄监制百衲”十六字。不过经专家鉴定,此琴为北宋中期所造,是一件唐琴伪品。

十、辽契丹文八角铜镜

直径26.2厘米。1971年,出土于大安县红岗。镜子背面铸有契丹小字,辽金史专家陈述先生释读为:”时不再来,命数由天;逝矣年华,红颜白发,脱超网尘,天相吉人。“

镜边刻汉文“济州录事完颜通”七字。由此可见,此镜为辽代旧物,后经完颜通签刻发放使用。

0
  • 作者  文蕴人生百态|发布:2021-06-09 04:55:05    更新:2020-09-17 01:53:48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tashuo@baidu.com。
+ 1已赞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