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的驚人力量
瀏覽數 535

情緒的驚人力量

這篇文章可以用聽的

00:00
00:00

我認為,所有癌症病人除了有生理毒素之外,幾乎都有心理毒素,意思是心裡都藏有巨大壓力,或是天生就屬壓抑型人格。我甚至提出癌友的心裡都有「向死漩渦」的理論,必須加以破除,才能痊癒。

2002年,有一對英國老夫婦,妻子罹患乳癌,先生有嚴重的 心臟病,醫生向夫妻倆表示,他們都活不了幾個月。夫妻倆在傷心 之餘,列出死前要做的50件事,然後乘坐豪華遊輪到世界各地旅 行,一年半下來,總共花了4萬英鎊。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對 老夫婦回到英國後到醫院檢查,竟發現妻子的乳癌已經痊癒,而先生的心臟病也穩定了。

2001年我還在巴斯帝爾大學實習時,我的一位女病人是聲樂家,平時對奶製品過敏,不小心吃到就會出現皮膚發癢、起疹子等 症狀。有一次,她要跟樂團到歐洲巡迴演出,問我要注意什麼?我 說當然要盡量避開乳製品。她巡演兩個月後回到西雅圖,複診時問我,她到歐洲吃了很多乳製品,為什麼都沒過敏。當時的我還不能 解釋清楚,但現在的我就很清楚原因了。

在台灣的宗教界有一位吳勇長老,31歲時罹患末期大腸癌,到 台大醫院開刀時,醫生發現癌細胞已經蔓延,無法切除,只好原封 不動地將傷口縫合起來。他回家後,和妻子跪在床邊,徹夜禱告,說也奇怪,他的大腸癌居然自動痊癒,而且還傳揚福音到85歲。 1998年我在西雅圖聽到吳勇長老的佈道會,頗為感動,就回家跟 內人講。內人說,吳勇長老的故事是真的,而且內人五叔那時剛好 在台大醫院實習,親眼看到手術打開吳勇長老腹部的時候,整個肚 子都是黑的,結果什麼都沒做就直接縫合。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不管是神蹟,還是正面情緒影響了粒線體,我們在臨床上或是親朋好友間,常會聽到類似的神奇故事。以前大家都說「你吃什麼,就變成什麼」(you are what you eat),藉以強調飲食的重要 性。但近20年來,有些人改口說,「你想什麼就是什麼」(you are what you think),表示思想或情緒對健康的重要性。

此外,我在美國診所看過很多病人在中年時罹患癌症或自體免疫疾病,竟然是和照顧年邁的雙親有關。華人普遍有孝道的觀念, 捨不得把年長的雙親送進養老院,老一輩的人可能也認為住進養老院,就是因為兒女不孝。子女礙於輿論,只能把雙親留在家裡自行 照顧。但這樣的觀念已經跟不上時代,因為有些老年疾病,例如失智、失能,沒受過專業訓練的人照顧起來是一種煎熬,非常吃力不討好,再加上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心靈和身體上的疲累,常常會拖垮有心照料的家人。

我曾在美國的復健中心和療養院工作過數年,發現完善的機構才能讓老人有更好的生活品質與自我尊嚴,因此我認為適當選用養老院或失智病房,才是對病人和家屬雙贏的選擇。

很多人生病前情緒都遭受過重大打擊

「心情影響健康」是每個人都認同的一個觀念,我行醫二十多 年來,強烈感受到心情和疾病之間的關聯性。我發現現代人的生理 疾病常常和心理的壓力或糾結有關,有時直接問病人心情如何,常常問不出所以然,不過,卻可從表情隱約看出病人的不快樂。所以 我在診間常問夢,藉以挖出病人的心理問題,也就是心理學上的潛意識。說也奇怪,把內心深處的糾結講出來、得到舒緩之後,很多 生理上的疾病就變得很容易治療,甚至不藥而癒。挖掘病人內心時,我桌上的面紙通常都用得很快,因為病人常講一講就哭得唏哩嘩啦,表示他們內心確實深藏許多鬱悶與糾結。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我認為,所有癌症病人除了有生理毒素之外,幾乎都有心理毒素,意思是心裡都藏有巨大壓力,或是天生就屬壓抑型人格。我甚至提出癌友的心裡都有「向死漩渦」的理論,必須加以破除,才能痊癒。

以上所說或許非常抽象,那麼,有沒有眼睛看得見的「實 物」,可以驗證心情和健康之間的關係呢?有的,在第四章,我們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粒線體失衡是罹癌最關鍵的因素,而且幾乎90% 以上的慢性病,都和粒線體功能下降有關,如果粒線體功能正常, 這個人就容易處在健康的狀態。

情緒會對粒線體造成什麼影響

那麼情緒會對粒線體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哥倫比亞大學的馬丁.皮卡德教授在2018年的《生物精神科學》(Biological Psychology)期刊發表了一篇論文,很清楚地證實了這個因果關 係。

這個實驗篩選了91位20 ∼ 50歲的媽媽,這些媽媽每天都要 照顧小孩,其中46位媽媽的小孩有自閉症,45位沒有。實驗進行 的方式是早晚各一次,透過問卷,詢問媽媽的情緒狀態,看看是 正面情緒居多(例如:歡樂、受啟發、感覺事情在掌控中),還是 負面情緒居多(例如:感覺有壓力、傷心、疲累),而且還要量化 情緒強度,實驗為期一週,並在第四天抽血檢驗粒線體健康指數 (MHI)。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實驗結果發現,正面情緒會使隔天粒線體的健康指數提升 10 ∼ 15%,負面情緒則相反。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情緒狀態和生 理運作有直接的因果關聯,而其中的橋樑,就是粒線體。至於為什 麼要在第四天抽血呢?其實這是一個相當聰明的設計,因為有人可 能會說,說不定是粒線體功能變好,使人產生正面情緒,而不是正 面情緒使粒線體功能變好。為了釐清這問題,第四天抽血就顯得 相當關鍵。實驗發現,前三天的正面情緒會讓第四天的MHI值提 高,但是,第四天的高MHI值並不能保證後三天有正面情緒。

我個人認為這個實驗不但設計得很有水準,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你全身所有的運作都仰賴粒線體的功能,而你的情緒好壞,竟然可以直接提升或降低這些微小胞器在細胞裡的功能,大家不覺得這非常奇妙嗎?

更新粒線體,根治慢性病

作者/陳俊旭

出版日期/2024-02-17

立即購買
追蹤我們看好書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