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導航高齡健康之路:不只醫養合一,更要智慧醫養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966

工研院導航高齡健康之路:不只醫養合一,更要智慧醫養

這篇文章可以用聽的

00:00
00:00

隨著年紀增長,通常有多種慢性病,需要醫療也需要照顧。一個準備好的高齡化國家,不會讓人自己四處奔忙尋找服務,而是讓所需要的服務跟著人走。工研院協助衛福部規劃的「次世代數位醫療平台」已經實現這個願景,善用創新科技的力量,讓「智慧醫養」成為普世的祝福。

來到南投埔里鎮的陳宏麟診所,在溫暖的燈光下,一樓櫃台的護理師正在和患者做糖尿病衛教,診所的旁邊還有藥局就近服務患者與長輩,2樓以上是屬於高齡長輩的巷弄長照站、好形好味健康食堂以及銀髮健身俱樂部。

這間診所雖小,卻完整體現結合醫療和養老的服務,也就是近年我國中央部會力推的「醫養合一」。工研院與陳宏麟醫師共同打造的慢性病管理平台,目標是協助康健的人維持健康,並幫助慢性病患者控制病程,實踐《黃帝內經》的「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理想。

老化是不可抗拒的生命歷程,不過,我們可以努力的是,讓人以最佳狀態度過老年,盡可能保持健康、延長精采時光、延後疾病的到來。

台灣2025年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政府已積極因應,除實施服務更完備的「長照2.0」政策,也融合台灣強大的研發實力與資通訊底蘊,讓人工智慧、5G及穿戴式裝置等新興科技,結合高齡醫療服務與產業。

從醫養合一到智慧醫養,跨域整合是重點

然而,要做到智慧醫養,得先讓「醫養合一」,跨專業與跨部門的整合,是兩大重點。

當人的生理狀況隨年齡逐漸衰退,多種慢性病一起找上門,病徵表現就愈來愈複雜,沒有辦法單靠一門專業或一個單位就把人照顧好。只有整合醫療、照護及社福體系,並結合資訊科技,才能打好「智慧醫養」的基礎,協助國家達成成功老化的願景。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台灣的醫療與照護分屬不同政府部門,舉例來說,慢性病管理隸屬國健署、照護則涉及醫事司、長照司、照護司及社家署,各單位負責不同領域的事務。又例如輔具是社家署的業務範圍,護理人力是照護司管轄,長照業務則屬長照司,互有關聯又各司其責。

跨單位彙整健康相關資料是一項大工程,因為各單位的資料格式均不相同。要整合各方資源及人力,就得先將資料統一格式,上下游單位才能一棒接一棒,自由傳遞資料。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病歷帶著走,照護不中斷

數據整合將是智慧醫療的核心,2022年起,工研院協助衛福部規劃「次世代數位醫療平台」,為台灣的智慧醫養紮穩基礎,促使醫療照護超越醫療院所的藩籬,走向「個人化歸戶、病歷帶著走」的境界。

當慢性病狀況惡化,需要長期照顧,若有App或平台可以整合個人就醫歷程,不但有助長照服務的評估和銜接、確保慢性病管理方向正確,也能預先分析病程發展,安排在醫院或社區所需的治療、輔具等資源。政府部門也能根據平台累積的數據,即時掌握並追蹤國人的健康狀況。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政策鼓勵發揮科技底蘊,醫養合一如虎添翼

台灣資訊通訊科技(ICT)底蘊深厚,我們應善用科技力量,搭配政策鼓勵,發展更全面的智慧醫療。

以日本為例,因政策明定,機構內70%被照顧者恢復或維持健康,就可獲得額外補助,日本照護機構很樂意運用科技提升服務品質,甚至願意投資有助高齡健康促進的創新科技產品。

工研院參與建置「次世代數位醫療平台」,為國內醫療照護體系建立完善的資料基礎,促成照護科技精進,全方位打造智慧醫養系統。盼望未來超高齡社會的台灣擁有更全面、更高效的醫養合一照護服務,人人都能維持健康、成功老化。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副所長張慈映。圖片來源 / 工研院提供

<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工業技術研究院

切入國際生醫市場價值鏈,增進民眾健康福祉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