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星際效應》迷的情書】NASA 出動超級電腦,讓你體驗馬修麥康納掉進黑洞的感覺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寫給《星際效應》迷的情書】NASA 出動超級電腦,讓你體驗馬修麥康納掉進黑洞的感覺

如果你還記得《星際效應》中馬修麥康納,因為想收集奇異點資料而自願掉進黑洞,那你肯定會對大導演諾蘭拍出來的畫面印象深刻。

美國太空總署(NASA)近日就公開了一段影片,透過多達 10TB 的科學資料,配合超級電腦的高速運算,向外界展示掉進真實的黑洞後,究竟會發生什麼樣的體驗。然而,這可能是多數人一輩子都無法擁有的感受。

在影片中,觀眾將被帶往一個遭熾熱發光氣體盤所包圍的超大質量黑洞(supermassive black hole),根據 NASA 說法,這個由電腦模擬出來的黑洞,其質量約有太陽的 430 萬倍,相當於位在銀河系正中心的「怪物」。

掌握 AI 趨勢 & 活動資訊一點都不難!訂閱電子報,每週四一起《AI TOgether》

感謝訂閱!隨時注意信箱的最新資訊

電腦模擬出觀看者「無法抗拒」的飛向巨大黑洞後,出現了短暫的繞行,接著觀看者將穿過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而這也是物體掉進黑洞時,最為常見的流程。

由於黑洞的引力非常大,包含光在內的任何東西都無法脫逃,所以科學家目前還無法確定,黑洞內部究竟有些什麼東西,但部分科學理論認為,黑洞中心具有無限的密度。

NASA 指出,這段身歷其境影片背後擁有高達 10TB 的科學資料,並在具備 129,000 個處理器的超級電腦上,占用約 0.3% 的工作效能且連續運算五天,若是換到主流筆記型電腦上生成,想要算出這麼一段不到幾分鐘的短片,至少就需要 10 多年。

NASA 天文物理學家 Jeremy Schnittman 表示,假如人類有選擇,那麼掉入超大質量黑洞時,理論上會比掉入恆星黑洞(stellar-mass black hole)來得舒服一點,畢竟後者具備更小的事件視界,以及更強大的潮汐力,掉進去的物體通常會於到達事件視界之前,就被撕扯得稀巴爛。

【延伸閱讀】

◆【生成式 AI 上太空】NASA 工程師驚人發現:AI 設計太空零件竟然像外星人!

◆新一波太空探索熱潮!小行星採礦業為何死灰復燃,進度可能比 NASA 還快?

◆你的團隊中也有「消音效果」嗎?從 NASA 太空意外了解沉默如何扼殺團隊的未來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資料來源:《digitaltrends》《NASA》。首圖來源:《screenmus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