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_百度百科

柯文哲

中国台湾地区民众党主席
收藏
0有用+1
0
柯文哲,男,汉族,1959年8月6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毕业于台湾大学医学院,台湾心脏病专家,台湾民众党创始人,曾任台湾大学医院急诊部医师、创伤医学部主任、医学院教授、台北市市长。现任台湾民众党主席。 [15] [27-28] [95]
柯文哲高中就读于新竹中学。1977年,考入阳明医学系。1979年重考进入台湾大学医学系。198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医学系,通过医师考试,进入台大医院急诊室工作。1993年,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进修。1994年学成返台,任外科急救病房主任,并在台湾大学医学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柯文哲领导团队在台大医院率先引入体外心肺循环器叶克膜,建立了标准器官移植程序,成为台湾重症加护领域权威。 [23-24] [26]
2014年,以57%的得票率大胜国民党籍参选人连胜文,成功选上台北市长。2018年,以3000多票的微弱优势战胜国民党丁守中实现连任。2019年8月,创办“台湾民众党”并担任首届党主席。 [29] [95]同年12月,卸任台北市长。 [16]2023年2月,柯文哲从台大医院退休,备战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17]11月24日,柯文哲与副手搭档吴欣盈正式登记参选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22] 2024年1月13日,柯文哲及搭档吴欣盈在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落败。 [50]
柯文哲于2014年入选台湾“2014年度十大新闻人物”。 [1]上任台北市长后,他推动遴选制度 [52]、廉洁新政 [54]、公共住宅 [64]、自行车新政 [70]等政策,柯文哲表示两岸事务不是外交关系、不是国际关系,是一个有专属定位的两岸关系,呼吁台湾应摆脱意识形态,实现政党和解两岸和平。 [82-83]
中文名
柯文哲
外文名
Ko Wen-je
别    名
柯P
性    别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籍    贯
台湾省新竹市
出生日期
1959年8月6日
毕业院校
台湾大学
政    党
台湾民众党
学    位
博士
学    历
研究生
主要成就
首位将叶克膜(ECMO)技术引进台湾的医师
妻    子
陈佩琪
曾任职务
台湾大学医院急诊部医师、创伤医学部主任、医学院教授、台北市市长 [15] [27-28] [95]
现任职务
台湾民众党主席 [49]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早年经历

柯文哲18岁个人照 [25]
1959年8月6日,柯文哲出生在台湾新竹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柯承发曾考取台大医学系,但因家庭贫困不得不转念师范,当小学老师,后来又提前退休,到日企做了顾问,柯家的经济状况得以好转。母亲何瑞英是普通的公务员,现已退休。柯文哲的祖父柯世元因在“二二八事件”中早逝,所以父母从小就教导他要远离政治。在他决定参选台北市长时,其父还公开反对说:“我已经失去了父亲,不想再失去儿子。” [23-24]
柯文哲高中就读于新竹中学。新竹高中毕业纪念册上,他留下“切莫荒怠,把握时光”的座右铭。他说:“考试要考得好,不过就是天分、运气跟努力,前二者你不能控制,只有努力操之在手。”中学时母亲常劝他早点睡,柯文哲却回说:“再让我多念一会儿。”1977年,高考失利,以第二志愿考入阳明医学院(现台湾阳明大学)医学系。1979年,在大二结束后,选择退学,重新考入台湾大学医学系。 [23-24]

从医经历

198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医学系,同期的台大校友包括“行政院长”江宜桦、新北市长朱立伦、以及台南市长赖清德 [26]柯文哲以全台第一名成绩通过医师考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并受其师朱树勋影响而选择外科为事业,投入“急诊”与“重症加护”的前线工作。1986年进入军中服兵役,任少尉军医预官,于1988年退伍,回到台大医院任职。 [27]1993年,柯文哲被当时的台大外科主任朱树勋派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进修,担任外科研究员,研究人工肝脏
1994年学成返台,又到台湾大学医学研究所读了博士。回台后,当时担任台大医院外科主任的朱树勋,要求柯文哲建立器官移植小组,以心脏移植为目标。为了增加器官移植的成功率,在柯文哲领导下,台大医院率先引入体外心肺循环器叶克膜(ECMO),使台大器官移植病人的存活率大增。 [2] [26]他所负责的创伤急救团队,将病患存活率从19%提高到51%,并曾创下让病患连续使用体外膜氧合117天再移除,成功复原的世界纪录。 [28]大陆的叶克膜技术几乎都是由他引入并传授,为此他曾经17次到大陆授课。他35岁升任SICU(外科急救病房)主任,是台大医院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主任。 [24]柯文哲在器官移植小组期间,建立了标准器官移植程序,经由卫生署推行到全台湾。 [2]1999年,他40岁那年,任台大医院器官移植管理委员会委员兼执行秘书,并兼任器捐劝募小组负责医师职务。 [28]因患有亚斯伯格症,发言直接,在台湾大学医学院任教期间深受学生欢迎,但也因此容易影响人际关系。在医院每日都工作到晚上12点之后才回家,得到病患与其家属的肯定。 [2]柯文哲在重症加护领域取得的成绩,使其成为台湾此领域权威。 [24]
2010年,为了从美国引进整合医疗照护观念,柯文哲在台湾大学医学院中成立整合医疗照护,希望能够达到降低医疗支出,且改善医疗品质与医护的生活品质。 [2]

从政经历

  • 涉及一系列争议案件
柯文哲从政前期被称“政治素人”,但“素人”只代表从政前期其无党籍的身份,却与政治十分靠近。
1994年陈水扁竞选台北市长时,柯文哲是其医界后援会干部。2000年,柯担任陈水扁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台大医院后援会召集人,并为辅选请假半月。2006年陈水扁深陷贪腐丑闻,柯文哲仍坚定“挺扁”,多次强调“我不是浅绿,而是墨绿”。 [26]同年,原台中市市长胡志强与妻子邵晓铃出车祸受重伤。柯文哲带领急救团队,用叶克膜技术,成功挽救了她的生命。2010年国民党中常委连胜文辅选遭遇枪击,经过柯文哲团队抢救,连胜文迅速康复。柯文哲还为陈水扁组成民间医疗小组,判定陈水扁身体状况不佳,最终让陈水扁获得保外医治。 [23] [29]2012年“大选”,柯文哲为蔡英文积极争取医界支持,任“小英之友会”常务理事。同年6月,柯文哲等人组成陈水扁医疗小组,宣称陈水扁身体转差,要求当局允许陈水扁保外就医,批评当局对陈水扁“政治迫害”,并为此到“监察院”陈情。 [26]2013年6月,柯文哲学生曾御慈女医师遭一男子酒后驾车撞击,送至亚东医院,柯文哲亲至医院指挥急救,但最终仍不治。 [30]7月,陆军下士洪仲丘被虐死事件爆发,家属委托高大成法医协助调查,高大成将资料转交柯文哲研究,柯文哲发现“确实有些数据怪怪的。” [31]
  • 赵建铭内线交易案
2006年,陈水扁的女婿、台大骨科医师赵建铭涉嫌关说炒股事件,柯文哲在台湾民生报撰文《反省、认错、道歉,谈赵建铭案》。柯文哲声称台大不应该“在权势之前矮了身子”;对于赵建铭升任主治医师、享受专属特权等等传闻,认为台大医院要认错、道歉,才对得起该院百年的荣誉与传统。此举令舆论另眼相待,柯文哲从此被台湾民众熟知。 [24] [32]
  • 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案
2011年8月24日,台湾发生首例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案,由柯文哲负责的台大医院器官移植团队将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给了五名病人。身为创伤部主任,也是器官移植作业流程的制定者,柯文哲自请处分,以避免实际执行移植的年轻医生受到重罚。 [24] [29]8月18日,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因2011年8月艾滋器官移植案,认为柯文哲有疏失,决议将柯文哲降两级。8月20日,其妻陈佩琪召开记者会,对此决议表示不满,认为“公惩会”是用出事之后才改的器官劝募流程,来认定柯文哲有疏失,台大医院也未对外说明真相。 [2] 这起事件对柯文哲影响极大,接受政府、医院惩处之后,柯文哲是想以选举话题,来洗清自己的清白,让他决心从政。柯文哲选择从政,表面上因为台大医院失误移植艾滋病患器官案。但是深层次的原因是,在国民党执政多年后的台北民意已经发生变化。 [24] [31] [33]
  • 首次当选市长
2014年1月,柯文哲对外宣布参选台北市长。 [23]2月,柯文哲以无党籍身份参选台北市长。在竞选过程中,柯文哲通过处处学习执政经验、与选民互动交流、政治中立等策略争取年轻选民。 [23]为避免给人犒赏辅选功臣、利益纠葛的印象,总是避而不答,柯文哲在选前就公布,包括文化局长、教育局长、环保局长等职务,要开放民众推荐,再由市政顾问团遴选。柯文哲也是第一位利用网络公开所有竞选经费支出细目,并在募款金额达到法定经费上限时,主动关闭募款账户的候选人。他的这种做法,区别于过去政治人物的募款金额一旦超过选举支出就会留用做日后政治资本使用的旧习惯,赢得不少民心。 [34]
柯文哲接受冰桶挑战
2014年8月18日,柯文哲接受冰桶挑战 [24]
2014年11月29日,在民进党与“台联党”等的支持下,柯文哲最终以80万的超高得票数及58.2%的得票率大胜国民党籍参选人连胜文,成为60年来第三位无党籍的台北市长,也是第15任市长。 [3] [28]柯文哲竞选时的讲话声称:“要改变台湾选举文化,重新定义政治人物。政治应当为人民所共有、台北是你我共同拥有的家。这个城市不应当有蓝绿之分,而陷入意识形态的对立。市长有任期,而市民没有任期,我当市长,是把市长的权力拿回来,交还给全体的台北市民。这个城市不应该继续被权贵垄断、这个城市也不应该因为蓝绿而无法进步。” [27] [33] [35]
台北无党籍候选人柯文哲(中)以超过80万的超高得票数当选台北
29日夜间9点半,柯文哲在马上召开第一次团队的市政会议,决定部分市府小内阁的名单。在短短三天之内就推出了数位市府一级主管名单,无一人是出自其竞选团队。 [24]12月1日下午,柯文哲身返回台大医院处理去职事宜,并与昔日长官台大医学院院长黄冠棠、部属蔡璧如告别。针对内定副市长人选林钦荣遭外界批评,柯强调,不是在选“圣人”,而是选“会做事的人”。 [36]12月25日,就职台北市长,他表示100天内施政要让市民有感。 [37]
2015年4月14日,柯文哲前往市议会,进行上任以来的首次施政报告,遭到蓝营议员的围攻,多名国民党台北市议员痛批他是“苛政皇帝”“失言市长”,并要求“退回报告”。 [38]
  • 连任台北市长
2018年11月25日,台湾地区24日举行 “九合一”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台北市选情胶着,国民党丁守中与无党籍候选人柯文哲直到25日凌晨才决出胜负。最终,柯文哲以3000多票的微弱优势胜出,成为此次选举唯一获胜的无党籍候选人。 [39]
2019年4月7日,柯文哲参与大甲妈祖绕境。 [5]
  • 成立台湾民众党
2019年7月31日,柯文哲幕僚到“内政部”递件申请组党,党名为“台湾民众党”,预计8月6日正式成立。柯文哲幕僚表示,和郭台铭没有必要的关联性,对于柯文哲而言,继承蒋渭水的职志,一直是他的信念也是从政理念,如今组党,也是为了宣扬蒋渭水的理念。 [6]8月6日,柯文哲创立“台湾民众党”,此举结束了柯文哲“政治素人”的历史。柯文哲创立“台湾民众党”并担任首届党主席,声称要改变台湾的政治文化。他在创党大会致辞时,连续12次提到“政治文化”,可见对此相当重视。8月23日,台湾“内政部”已审查通过,党名维持“台湾民众党”。 [33] [40-42]
柯文哲创立“台湾民众党”
2022年7月19日,在2022上海台北城市论坛上台北市市长柯文哲出席台北会场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43]
2022年11月27日,台湾民众党宣布启动党职改选,党主席与党代表选举报名11月30日截止。据了解,截至2022年11月30日报名截止,最终只有柯文哲登记参选党主席。 [13]
2022年12月10日,台湾民众党第二届主席及党代表选举结果出炉,柯文哲以3780票连任主席。 [14]
2022年12月,柯文哲卸任台北市长,重回台大医院报到上班。 [16]
  • 备战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2022年12月,柯文哲筹设基金会备战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45]2023年2月,民众党主席柯文哲从台大医院退休,备战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17]5月8日,民众党主席柯文哲赴民众党中央党部,登记参选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 [18]5月17日,台湾民众党开会,所有中央委员通过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提名人选为党主席柯文哲。 [44]
柯文哲赴民众党中央党部,登记参选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
2023年7月,柯文哲举办首场个唱表演《囚鸟》《王妃》,门票收入超450万新台币。 [19]
11月24日上午,与副手搭档、民众党不分区民代吴欣盈前往台选务机构正式登记参选2024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22]
2024年1月13日,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柯文哲及副手搭档吴欣盈落败于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萧美琴 [46]
  • 参演舞台剧
2024年3月28日消息,柯文哲参演台湾“全民大剧团”人生系列作品音乐剧《倒垃圾 [96]

选举记录

播报
编辑
时间
参选职务
竞选对手
得票数
得票率
参选结果
2014年
台北市市长
853983
57%
当选 [3]
2018年
台北市市长”
580663
连任 [4] [47]
2019年
台湾民众党党主席
63
当选 [48]
2022年
台湾民众党第二届主席
3780
54.9%
连任 [14] [49]
2024
台湾地区领导人
民进党:赖清德
国民党:侯友宜
落败 [50]

施政举措

播报
编辑

行政政策

  • 遴选制度
2014年12月,台北市长当选人柯文哲举办“I-Voting劳动局长”记者会,让民众自己上网登记参选或投票选出下一任台北市劳动局长。 12月21日,标榜“开放政府、全民参与”的准台北市长柯文哲,多位局处首长都经由遴选方式产生,但却衍生诸多争议;至19日止,已有18位市政顾问或遴选委员不满求去。2015年1月,柯文哲宣布宣布成立廉政委员会,公布8名成员,并向外征求6位委员,再通过海选之后采取遴选制度选出最后的人选。 [51-53]
  • 廉政制度
2015年1月,台北市长柯文哲下令翻修市府廉政伦理规范,要求市府政务首长除跟家人吃饭外,所有行程都要报备登录,“连吃饭也要”。除政务首长纳入廉政规范,农历年后台北市府还将成立“廉政委员会”肃贪、查弊。市府政风处长刘明武说,参与成员将由遴选委员选出,市府外的委员至少占一半以上;政务首长未来包括餐叙、跑红白帖等行程以及财产申报、变动都要登录报备;若违反规定将签报市长,最重解职,若涉刑事责任则移送司法机关。 [54]
  • 改革台北市警政
2014年12月3日,台北市长柯文哲打响第一炮,宣称要改革台北市警政,主张撤除全部派出所,改成行动派出所。对于各方批评,柯文哲4日下午也改口说:“只是一个想法,不是要废全部派出所,是改为行动派出所,这需要经过精算。”他解释,这是抛出议题给大家讨论,强调“议题到实践最快要三个月,不是市长讲了就算”,不过他要求台北市要有“机动警网”,只要有民众报案,警察三分钟就要赶到现场。 [55]
  • 更改市政会议开会时间
2014年12月12日,柯文哲宣布,未来市政会议的开会时间,要从现在每天早上八点,提早到七点举行。 [56]
  • 上架手机版市民热线
2014年12月,“fix TPE”网站已正式上架,市民只需用智能手机拍照上传,就能及时向市府单位反映状况,目前已经累积27笔案件回报。民众将发现的违规问题拍下来后,透过定位系统,可立即传给对应单位,所以才称为“进化版的1999”(市民当家热线),不过还是会与现在的1999并行,不会完全取代。 [57]

经济政策

  • 反诈骗
2019年7月19日,据台北市警方统计,2019年5至6月间,金融机构及商家配合警方成功拦阻47件诈骗案,金额高达1880万元,其中以台北富邦商业银行协助拦阻7件、232万元,成效最为显著。为此,柯文哲在7月治安会报颁发感谢状,表扬阻诈有功人员,其中也包含台北捷运公司捷运西门町站站务人员。 [58]

社会政策

  • 停发重阳敬老金
2016年10月消息,柯文哲上任后大砍重阳敬老金。柯文哲表示,台北市长者人数未来4年内将达到20%,也就是每5个人就有1名长者,因此现在就应该准备,而不是双手一摊,说没办法。他指出,与其每年花7亿元新台币做一次性消费,不如用在长久性硬体建设,如老人照护中心、日间照护、医疗中心等,钱还是用在老人身上。 [59-60]
  • 社区养老政策
2016年5月,台北市社会局预计补助50处老人小区据点升级,开办日托服务等。柯文哲25日前往小区老人据点,为长者端上餐点,并一起共餐。当天,他还到南港久如小区参加“台北市老人活动据点升级记者会”,他表示,目前台北市有322个老人据点,社会局长许立民提出“老人活动据点5.0”计划,在现有基础上让小区据点服务功能增加。 [61]
  • 小田园计划
2015年4月,台北市教育局推动小田园计划。柯文哲13日在脸书贴文表示,最近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就是来自公馆小学的“小田园”。1个月前他到公馆小学参观小朋友的菜园,并种下了一排红葱头,如今已经长成漂亮的红葱。 [62]
  • 公共住宅政策
2014年7月9日,柯文哲提出租金补贴与公共住宅政策,并要让台北市政府“当最大的二房东”包租包管;另外还要推公共保姆政策。2015年3月5日,柯文哲计划花1300亿新台币,兴建25000户只租不售的公共住宅,对象不限台北市民,只要在台北工作、就学,以20至45岁的青年族群优先。2021年9月,柯文哲指出台北市公宅已盖1万8000户。 [63-65]

市政建设政策

  • 拆除忠孝西路公交车专用道
2014年12月24日,柯文哲宣布,拆除忠孝西路公交车专用道。 [66]
  • 台北大巨蛋工程停工
2016年5月,柯文哲上任以来,全力打击前任市长筹划兴建的台北大巨蛋工程(相关词条:大巨蛋案)。指责承包的远雄公司安全考虑不足、违反环评法、工程导致附近的松烟建筑物损害等,勒令停工又复工,再度停工。按照原定工期,大巨蛋应该在2016年夏天完工启用,因为柯对这项工程的疑问甚多,不同意前任市长所做的决定,远雄公司与台北市政府各执一词。2020年8月,台北市府同意大巨蛋复工。2022年10月,台北文化体育园区(大巨蛋)原定试营运,但民进党防火性能审查未通过导致开幕延期。 [67-69]
  • 自行车新政
2014年9月4日,台北市政府交通局的新闻稿说明,台北市自行车路网的未来规划,将建构三横三纵棋盘式路网。10月,柯文哲发布自行车新政“YOUR BIKE”,主打建设棋盘式自行车网络。 [70]
  • 新空气行动计划
2015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柯文哲发文表示,为建构台北“安心呼吸”的健康环境,提出9措施启动清新空气行动计划,在2020年将PM2.5降到15微克以下。 [71]
2019年1月消息,环保署公布全台细悬浮微粒(PM2.5)检测结果,台北市PM2.5年平均浓度已大幅降至14.6微克/立方米,首度达成空气质量标准,是“六都”中第一个达标的城市。 [72]

个人生活

播报
编辑

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
关系
姓名
简介
祖父
过世有7种版本,其中之一是死于“二二八事件”。 [12]
伯父
陈腾蛟
澎湖小儿科名医。 [73]
父亲
新竹市东园小学教师,担任教师32年。为负担其家中子女的学费,届龄申请提前退休,至南太平洋马绍尔群岛担任3年水电方面的监工,以赚取更高薪水。回台湾后在新竹科学园区担任管理人员,因精通日文,成为日系企业的顾问,家境因此转好。 [20]
母亲
何瑞英
退休公务员。 [20]
妻子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和平妇幼院区新生儿科主任。与柯育有三子。 [7]
长子
柯傅尧
台大机械工程学系硕士,患有“亚斯伯格症”(轻微自闭症),曾在内湖科学园区工作。 [74-75]

政治主张

播报
编辑

看待与民进党关系

2013年8月30日,柯文哲在接受大陆媒体《海峡导报》采访时否认自己是深绿人士,称“那要看对深绿的定义是什么,我是支持本土力量,但我不是基本教义派。” [76]
2014年11月30日,在家人陪同下,对群众发表胜选感言,指出:对于2016年“大选”,他不会介入,任内也不会加入任何政党。 [76]

看待与中国国民党关系

柯文哲自称祖父是“二二八事件”受害者,教授学生时他表示:“最讨厌的有三种东西,蚊子、蟑螂、国民党。”为了击败国民党,他在学生时代就大量阅读国共内战的书籍,在赴美留学时的书信中,可以看到大量讨论三大战役的内容,在他的单位SOP手册当中,还看到写着“计划开展原则”分文四大项:“革命靠宣传、革命分阶段、革命分队伍、革命要过半。”甚至在台大医院地下四楼环境恶劣的办公室当中,他说:“办公室就像延安的窑洞一样,当年共产党窝在窑洞,最后出击打败国民党,我也要从这里出发打败国民党。” [24]
2014年11月30日,入主台北的柯文哲在家人陪同下,对群众发表胜选感言,指出,对于2016年“大选”,他不会介入,任内也不会加入任何政党。 [31]

看待两岸关系

2013年8月28日,柯文哲表示,民进党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不管你承不承认,大陆都是一个强大的邻居,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才是正确的道路。2014年,柯文哲表达对两岸论述的看法,两岸要“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若他当选台北市长,不会反对两岸城市交流,并讽刺绿营天王对大陆太陌生,本来就应该去大陆。他还提出:大陆是最大经济体,无论喜欢与否,都要跟它交往,台湾跟大陆交往,有一些基本价值跟原则,他从头到尾都没有变过。 [31] [77]
2014年12月,柯文哲公开质疑“九二共识”,指“九二共识”是没有共识的共识,为什么要拿22年前的共识作为今天讨论的基础。 [31]2015年1月,柯文哲对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抛出两岸“两国一制”言论,说两岸关系与其谈“一国两制”不如谈“两国一制”。随后,他又修正自己所提出言论。3月,接受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和中国评论通讯社联合采访,柯文哲对之前“两国一制”的所谓失言,表示两岸交流的目的应当是“促进交流、增加善意”,在“互爱、互信、互谅”的前提下,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原则,来进行两岸的交流。2018年12月,柯文哲进一步提出“五个互相”(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谅解),减少不必要的误会,增加交流,促进善意,鼓励两岸人民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81]2019年6月初,柯文哲表示,当今世界上没有人认为有“两个中国”,所以一个中国不是问题。两岸事务不是外交关系、不是国际关系,是一个有专属定位的两岸关系。 [78-80] [82]
2024年1月1日,在2024年台湾领导人选举前夕,柯文哲呼吁台湾应摆脱意识形态,实现政党和解两岸和平。 [83]

个人作品

播报
编辑
个人作品
主要作品
序号
图书名称
出版机构
出版年份
封面图片
1
热血仁医 [84]
台湾商务
2013年
热血仁医
2
三采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2014年1月24日
白色的力量
3
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10月9日
白色的力量 2: 改变成真
4
白色的力量3 [87]
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11月6日
白色的力量3
5
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6月29日
白色的力量4
6
柯语录 [89]
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6月29日
柯语录
7
生死之间 [90]
商周
2019年8月31日
生死之间

人物趣事

播报
编辑

为什么叫“柯P”

在从政之前,柯文哲曾是台大医院急诊室主任,人称“柯P”。“柯P”的p不是doctor,也不是physician,而是professor,意思是教授,原来台大医院是台湾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单位,柯文哲既是医师也是一位有许多学生的老师,而院内习惯称他为“柯P”。
从政以后,外界依然改变不了将柯文哲称之为“柯P”,当然个性鲜明的柯文哲在台湾网友中拥有高人气,甚至被喻为“柯神”。 [91]

自比雍正皇

2015年1月消息,柯文哲接受媒体访文时,更自比为清朝皇帝,指出“我本来就是雍正啊,日批奏章2万字,最后吐血而亡”。柯文哲在TVBS所制作的“两个医生”专题报道中指出,且在批公文时,“没有隔夜的公文,都当天处理”。 [9]

人物荣誉

播报
编辑
2014年12月16日,台湾Yahoo奇摩网站与新闻App公布台湾“2014年度十大新闻人物”,柯文哲荣登10大新闻人物榜第2名。获年轻人与网民压倒性支持的政治素人柯文哲,在选战中击败出身政治世家的国民党参选人连胜文,成为台北市首任无党籍市长。 [1]

争议事件

播报
编辑

疑涉挪用案

2013年5月1日,柯文哲收到"法务部"调查局台北市调查处公函,将他列为大专院校教授涉挪用"国科会"补助款弊案的犯罪嫌疑人,柯表示自己家境优渥,当医师第一天就被父亲告知,已准备好退休金,要他勿失人格,所以他从医从不收红包。5月10日,柯文哲前往台北市调查处接受约谈,在约谈中他表示有三个"国科会"研究计划,许多项目混合,但发票与报帐是由助理处理,并非由他负责。约谈后他含着泪对记者痛批司法选择性办案。5月31日,"立法院"在会期最后一天深夜,由洪秀柱主持,王金平下令清场后,各党团一致同意后通过《会计法》修正案,将"假发票报帐行"除罪。6月上旬,"假发票除罪化"的修正引起舆论哗然,台湾地区领导人于是要求"行政院长"转请"立法院"覆议,6月13日覆议案通过,原决议撤销。 [8]

“洞洞”说事件

2014年9月,柯文哲在阳明大学演讲,谈到当初为何选择外科时,他说是用“消去法”,不喜欢就划掉。小儿科太吵,复健科太慢,病理科无法接触病人,泌尿科没看过病人上半身,耳鼻喉科两个鼻孔、两个耳朵与一个嘴巴,眼科剩下两个洞,妇产科只剩下一个洞,“而且是在女人大腿当中讨生活”,最后只剩下外科可选。此言立刻招致一片批评,说他歧视女性,演变为“洞洞说”事件。议员李彦秀拿出柯的著作《白色的力量》,指内容充满歧视女性言论,例如“当一个行业里女性数量在上升,那就代表这个行业在没落了。”市议员阙枚莎气得痛批“柯沙猪”。柯文哲办公室发言人林筱淇则说,书中“柯语录”内容都是部分节录,并非完整谈话内容,柯文哲对于书中内容造成误解,表达虚心检讨。 [23]

殖民进步论

2015年1月20日,柯文哲在接受美国权威杂志《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专访时表示,在全球四个华语地区,被殖民的历史越久,这个地方就越进步。他还同时以殖民史来给华人社会文化排序。“不好意思的讲,就文化而言,新加坡比香港好,香港比台湾好,台湾比中国大陆好”。 [10]

彰化黑道论

2015年05月2日晚间,柯文哲参加“内湖妈祖烟火艺文祭”,谈到曾参加大甲妈绕境,原本穿着警察背心的警员,在神轿进入彰化后,就会换成“刑警”背心,因为“彰化都是黑道”。台上主持人更亏他“台下的彰化同乡会在抗议了”。 [93]

2亿装潢各局处办公室

2015年9月,市长柯文哲上任以来规划2.28亿装潢各局处办公室,甚至用一备和二备金回避监督。经统计,柯文哲上任以来各局处装潢经费,2016年度的预算编列1亿5730万、二备金4000万、一备金2892万,加上统筹款或业务费265万,合计为2亿2887万。 [94]

“美学”问题

2018年10月20日,柯文哲在主持一个青年创业论坛时,谈及“美学”问题,他称,“美学是一种坚持,举例来说,日本美学比较漂亮,因为她们都化妆好才出门,不像台湾女性同胞,直接上街吓人”。这时,台下哄堂大笑,柯文哲则一笑带过:“你看,要失言了”。 [11]

违反防疫规定

2022年3月26日,民众党在台中金典酒店举办第二场“华山论坛”,党主席柯文哲在会中脱口罩高歌,经台中市政府查证,违反防疫规定属实。4月6日,台中市长卢秀燕表示,将依违反防疫规定开罚柯文哲等6人每人3000元新台币,出现台中市长开罚台北市长的案例。 [21]

社会评价

播报
编辑
柯文哲向来都是说的比做的多,他又强烈地渴望镁光灯,因此创造了特殊的喜剧风格,而他担任台北市长,为台北市创造了不知道多少的烂摊子。连胜文表示,他经过五年的观察后,对柯文哲这个人的结论就是,他是一个“被医学及政治所耽误的天生黑色喜剧演员”。(国民党中央委员连胜文评) [29]
对于两岸未来,柯文哲的政治主张是既不支持“九二共识”,又不支持“台独”的,唯一支持的就是两岸服贸对话。从这一点来看,柯文哲这个人,是“去政治化”而“重经济化”的。(香港时事评论员刘和平评)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