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郭台銘與富士康>內容連載
春旅遊
郭台銘與富士康

郭台銘與富士康

  • 作者:徐明天
  • 出版日期:2008/07/28
內容連載 頁數 8/12


「富士康」出世

「富士康」這個名字出現在一九八五年,也就是鴻海開始邁向第二個十年的時候。
經過了十年的創業,鴻海已經大幅度提升了管理技術,進行了產品轉型,郭台銘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如果鴻海做得出精良又便宜的產品,為什麼只能賣給臺灣廠商?既然臺灣廠商也是幫海外大廠代工,鴻海為什麼不直接和海外客戶接觸?」
為此,郭台銘自創品牌「FOXCONN」,以此品牌直接在國外市場進行銷售。「FOXCONN」一詞,「FOX」代表模具Foxcavaty,「CONN」代表連接器。「FOXCONN」體現了鴻海兩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競爭力。當然,「FOX」也是英文「狐狸」的意思,取這個名字,也喻意著公司像「狐狸」一樣智慧而敏捷。
「FOXCONN」音譯為「富士康」。郭台銘進軍大陸以後,即將公司命名為「富士康科技集團」。
廿年後,「富士康」已經成了世界著名的企業品牌,但人們對「FOXCONN」還是各有各的理解。
二○○四年九月,臺灣經濟高層人士何美玥在鴻海土城研發中心動土典禮上說,她終於瞭解鴻海為什麼叫「FOXCONN」了,因為鴻海做的許多產品,別人都不知道,而且布局很深、策略靈活,像狐狸一樣。郭台銘聽後會心一笑,頻頻點頭。
郭台銘自己的解讀是:「聚才乃壯,富士則康。」這是二○○四年郭台銘寫的一副春聯,並以此與剛進富士康的大學生們共勉。
郭台銘對鴻海的解釋為:「鴻飛千里,海納百川。」
而一般人則把「富士康」解讀為「財富」的創造者和強有力的競爭者。富士康為招募大學生而印發的宣傳材料上寫道:「掀起你的蓋頭,揭開富士康的神祕面紗。秩序與效率的創造者,財富與夢想的耕耘者,快樂與健康的擁有者。他們為全球6C產業領跑,為二十一世紀中國科技業築夢,他們期待與您同步成長。」
當然,「FOXCONN」品牌的確立,開始是為了直接進行國際行銷。當時鴻海對外採取的是兩階段的營銷策略:第一階段,先和當地的專業廠商結合,以對方的服務網及品牌進入市場,待FOXCONN產品的品質受到當地使用者肯定之後,便進入第二階段,以自創的品牌行銷。為此,「FOXCONN」不但在美國註冊,還同時在其他二十一個國家註冊,這也是鴻海國際化的第一步,並首度成立美國辦事處,加強美國市場銷售網路及掌握資訊。
小企業要想開拓國際市場、創造國際品牌,困難很大,風險也很大。因此,郭台銘鼓勵自己說:「當你決定要做一件事時,一定要有執著、冒險、犯難的精神!」郭台銘還說:「如果能在臺灣開車,就能到全世界開車。」
一九八五年創立「FOXCONN」品牌之後,郭台銘第一次前往美國,並且順利爭取到美國電信客戶的訂單。鴻海邁出了國際化的第一步。

進軍大陸建廠

一九九六年,可以看做是富士康近十年來高速成長的起點。這一年的六月六日,富士康深圳龍華工業園建成使用。從此,龍華成為富士康全球製造總部和運籌中心。
富士康進入大陸是在一九八八年十月,在深圳西鄉崩山腳下開辦了百十來人的工廠,工廠名叫「富士康海洋精密電腦插件廠」,建立了進軍內地的灘頭堡。
現在的富士康在深圳龍華占據了大半個城區,在深圳名氣很大。富士康的員工到市區的餐廳吃飯,只要亮出富士康的名牌,就能得到最大的打折優惠,老闆還會親自出面張羅服務。前些年,如果進出深圳關口忘了帶身分證,一般的人會罰款四○○元,而如果自報家門:「我是富士康的」,關口的武警就揚揚手讓過去了。
但是,剛進入內地的時候,富士康太小,也沒有什麼名氣。現在富士康的員工都感覺很牛,而當時的郭台銘卻神氣不起來。有一件小事曾讓富士康的高層至今耿耿於懷。深圳福永有一個碼頭,有一次,郭台銘坐船從碼頭上岸,天正下著雨,司機想把車開到碼頭門前,但站在門口的公安卻不讓靠近,並與司機爭執起來,而且動手動腳,態度蠻橫。大個子的郭台銘上去勸解,並亮出自己的身分,但公安並不理會,仍然動粗,郭台銘也挨了一腳。找他們的領導理論,對方也不予理睬,態度很不好。對這件事,郭台銘非常氣憤,一直寫信反映到北京,直到最後當事人受到了處分才算。
郭台銘進入大陸,冒了很大的風險。但是,他當時看清楚了內地的優勢,做出了明智的選擇和布局。
在廿世紀八○年代末期,臺灣工人的基本工資已超過每月二、五○○元人民幣,而內地的作業員則是每月五○○元人民幣,兩者相差約五倍左右。特別是在臺灣有錢也請不到人,而內地工廠的門外,隨時可見打工仔、打工妹排隊找工作,而且這些人年輕,眼明手快。
另一個問題是,廿世紀八○至九○年代經濟起飛,臺灣土地價格節節上揚。反觀內地土地廣大,要多少有多少,就怕沒人利用。各地政府為積極招商,除了提供服務,為廠商鋪路整地,優惠政策從「二免三減半」放寬至「五免五減半」,也就是前五年不用交稅,後五年的稅只要一半,而且如果廠商繼續投資,還可以繼續享受優惠,特別是深圳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櫥窗,建設開發熱火朝天。
內地的土地和機會,為郭台銘提供了巨大的舞臺,成為富士康國際化戰略的重要布局。
一九八八年,還只有少數臺商到大陸探路,郭台銘就是其中之一。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在深圳發表「南巡講話」。大陸整個經濟開放日趨積極,拓寬吸引外資的步伐,包括寶成集團、台達電集團等臺灣有名的公司都開始到大陸投資。
一九九三年,郭台銘加快在深圳的布局。當時土城的一些臺灣自行車廠也來到深圳龍華,上下游企業集體在龍華買下大片土地。郭台銘也看中了緊靠深圳市區的龍華,當時,那裡是一片荒野,野草長得比人還高。郭台銘站在一個高處,振臂一揮,對當地的政府官員說:「看得見的土地我全要了。」
劃完紅線,就開始建廠,緊接著趕工生產出貨。一九九六年,富士康開始向龍華搬遷,以後每年都有新廠房建成,一直到今天,富士康已經在龍華建成一、四○○多畝土地的工業園區,並且還在不斷地買地,還在建設。進軍大陸建廠,成為富士康最重要的轉折,威震世界的「富士康科技集團」就這樣在大陸誕生了。

12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