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钥_百度百科

楼钥

南宋文学家
收藏
0有用+1
0
楼钥(1137年-1213年),字大防,旧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2]楼璩第三子。 [3]南宋大臣、文学家、政治家、理学家。 [2]
楼钥于隆兴元年(1163年)中进士,待阙期间曾随汪大猷使金,著有《北行日录》,记使金见闻,多中原沦陷之感。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孝宗时官至宗正丞、知温州。光宗即位,召赴行在,除考功郎中兼礼部郎中,迁国子司业;除太府少卿,迁起居郎,以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草内禅诏书,辞婉而切,朝野传诵。宁宗即位,独当内外制,明白正大,得代言体。迁给事中,权吏部尚书,兼侍读。庆元中(1195年-1200年),入庆元党籍,出知婺州,提举太平兴国宫,旋均夺职。开禧三年(1207年),韩侂胄败死,起为翰林学士,迁吏部尚书。嘉定元年(1208年),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进同知枢密院事。后授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后去世。 [2]
楼钥立朝直言敢谏,论奏以“援据该洽、义理条达”著称。博通群书,识古文奇字,精通音律,为学多究实用,博综古今,小学训诂,多可传信。其亦能诗,抒忧国情怀,著述今存《书乐正误》《宋汪文定公行实》《范文正公年谱》等。又对《北行日录》作删改,编为112卷。 [2]
大防,启伯
攻媿主人
所处时代
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
出生日期
1137年
逝世日期
1213年
主要作品
《攻媿集》《北行日录》
本    名
楼钥
宣献
追    赠
少师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楼钥头像
楼钥,出身书香门第,楼璩第三子,母为汪思温长女。少好读书,潜心经学,融贯史传,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中进士,为胡铨所知赏,称赞他为“翰林才”。初任教官,后调温州教授。光宗继位,奏请爱护百姓,保养元气,提升为起居郎兼中书舍人。楼钥敢于直谏,无所避忌,就连宋光宗都说:“楼舍人朕亦惮之。”继迁给事中。朱熹论事忤韩侂胄被罢官,上疏要求挽留。宋宁宗即位,韩侂胄执掌朝政,不肯依附,遂改显谟阁直学士,出知婺州,移知宁国府。后告老归家,家居13年,读书授徒。韩侂胄被诛后,起用为翰林学士,升为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迁端明殿学士。嘉定初年,同知枢密院事,升参知政事,又授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卒赠少师,谥号宣献。

主要功绩

播报
编辑

藏书

楼钥《题徐铉篆书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楼钥学宗朱熹,性喜藏书,祖父楼郁家中藏书万余卷,筑东楼于月湖畔,藏书楼名“东楼”。好书不倦,自六经至百家传记,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手抄居半。贯通经史,酷嗜典籍,如诸子百家、音训小学诸书,悉究其渊奥。聚书逾万卷。凡精椠著本、刻本、抄本,必一一收藏,皆手自校雠,甚至动员奴婢亦参与校书之事,称善本者颇多。至晚年为得潘景宪的八十二篇《春秋繁露》一书,仍转辗访求,得而后快,是当今传世的本,《崇文总目》中所载只30篇。历几十年之聚集,东楼藏书逾万卷。内有楼钥随使金时所撰《北行日录》和深得世人推崇的楼钥名著《攻媿集》一百二十卷。时东楼经常接待读者:“客有愿传者,辄欣然启帙以授。”(光绪《鄞县志》)。“门前莫约频来客,坐上见观未见书。”(楼钥诗句,王应麟札)。藏书乐于出借给他人观览,有愿抄录者,则欣然启帙以授。其“东楼”藏书,与同邑藏书家史守之称为“南楼北史”。藏书印有“四明楼钥”。到了南宋末年,元兵南下,东楼藏书终随改朝换代而渐渐散失。至明末更全数败落,旧宅多归王家墩汤氏所有。 [1]

文学

楼钥因长期供职于内廷,擅长内外制及书奏启札之类应用文字。他博通经史,讲求实学,在训诂小学诸方面能纵贯古今,论述大多可信。其题跋文字尤以原原本本、证据分明而为后世所重。《北行日录》为其早年作品,按日记叙使金时行程见闻,反映了中原残破及人民生活的状况,表现了伤时忧国的情绪。
他的诗中也有这种感情的流露,如“中原陆沉久,任责岂无人”(《泗洲道中》)、“膏腴满荆棘,伤甚黍离离”(《灵壁道中》)。其写景咏怀之佳作,古体诗多雄奇壮美,如《大龙湫》、《连云亭望海中诸山》等,而近体诗则工于声偶,往往流丽,如“行尽杉松三十里,看来楼阁几由旬”(《同王原庆知道游天童》)、“一百五日麦秋冷,二十四番花信风”(《山行》)之句,皆为后人激赏。但饯送酬答,与人唱和而风格平庸的作品,为数也不少。
所著《攻媿集》,原为120卷,流传中有所散佚,清四库馆臣复删去“青词”数卷,编定为今本112卷。前14卷为古、今体诗,以下为状札、表笺奏议、外内制、序记书启、墓志等应用文,末两卷为《北行日录》。有武英殿聚珍版本,《四部丛刊影印聚珍本及《丛书集成》本。

宋史文载

播报
编辑
楼钥像
楼钥,字大防,明州鄞县人。隆兴元年,试南宫,有司伟其辞艺,欲以冠多士,策偶犯旧讳,知贡举洪遵奏,得旨以冠末等。投贽谢诸公,考官胡铨称之曰:“此翰林才也。”试教官,调温州教授,为敕令所删定官,修《淳熙法》。议者欲降太学释奠为中祀,钥曰:“乘舆临辛,于先圣则拜,武成则肃揖,其礼异矣,可钧敌乎”
宗正寺主簿,历太府、宗正寺丞,出知温州。属县乐清倡言方腊之变且复起,邑令捕数人归于郡。钥曰:“罪之则无可坐,纵之则惑民。”编隶其为首者,而驱其徒出境,民言遂定。堂帖问故,钥曰:“苏洵有言:‘有乱之形,无乱之实,是谓将乱。不可以有乱急,不可以无乱弛。’”丞相周必大心善之。
光宗嗣位,召对,奏曰:“人主初政,当先立其大者。至大莫如恢复,然当先强主志,进君德。”又曰:“今之网密甚矣,望陛下轸念元元,以设禁为不得已,凡有创意增益者,寝而勿行,所以保养元气。”
除考功郎兼礼部。吏铨并缘为奸,多所壅底。钥曰:“简要清通,尚书郎之选。”尽革去之。改国子司业,擢起居郎兼中书舍人。代言坦明,得制诰体,缴奏无所回避。禁中或私请,上曰:“楼舍人朕亦惮之,不如且已。”刑部言,天下狱案多所奏裁,中书之务不清,宜痛省之。钥曰:“三宥制刑,古有明训。”力论不可。会庆节上寿,扈从班集,乘舆不出。已而玉牒、圣政、会要书成,将进重华,又屡更日。钥言:“臣累岁随班,见陛下上寿重华宫,欢动宸极。嘉王日趋朝谒,恪勤不懈,窃料寿皇望陛下之来,亦犹此也。”又奏:“圣政之书,全载寿皇一朝之事。玉牒、会要足成淳熙末年之书,幸速定其日,无复再展,以全圣孝。”于是上感悟,进书成礼。
试中书舍人,俄兼直学士院。光宗内禅诏书,钥所草也,有云:“虽丧纪自行于宫中,而礼文难示于天下。”荐绅传诵之。迁给事中。乞正太祖东向之位,别立僖祖庙以代夹室,顺祖、翼祖、宣祖之主皆藏其中,祫祭即庙而飨。从之。
朱熹以论事忤韩侂胄,除职与郡。钥言:“熹鸿儒硕学,陛下闵其耆老,当此隆寒,立讲不便,何如俾之内祠,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复还讲筵。”不报。赵汝愚谓人曰:“楼公当今人物也,直恐临事少刚决耳。”及见其持论坚正,叹曰:“吾于是大过所望矣。”
宋宁宗受禅,韩侂胄以知阁门事与闻传命,颇有弄权之渐,彭龟年力攻之。韩侂胄转一官,与在京宫观,龟年除待制,与郡。楼钥与林大中奏,乞留龟年于讲筵,或命侂胄以外祠。龟年竟去,楼钥迁为吏部尚书,以显谟阁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寻知婺州,移宁国府,罢,仍夺职。告老至再,许之。
韩侂胄尝副楼钥为馆伴,以楼钥不附己,深嗛之。韩侂胄诛,诏为翰林学士,迁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楼钥年过七十,精敏绝人,词头下,立进草,院吏惊诧。入朝,陛楯旧班谛视钥曰:“久不见此官矣。”时和好未定,金求韩侂胄函首,钥曰:“和好待此而决,奸凶已毙之首,又何足恤。”诏从之。
赵汝愚之子赵崇宪奏雪父冤,楼钥乞正赵师召之罪,重蔡琏之诛,毁龚颐正《续稽古录》以白诬谤。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升同知,进参知政事。位两府者五年,累疏求去,除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辞,进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嘉定六年薨,年七十七,赠少师,谥号宣献。
楼钥文辞精博,自号攻愧主人,有集一百二十卷。

代表诗作

播报
编辑
【题孟东野听琴图因次其韵】
谁欤住前溪,夜深以琴鸣。天高颢气肃,月斜映疎星。
橡林助萧瑟,泉声激琮琤。弹者人定佳,能使东野听。
束带不立朝,遥夜甘空庭。龙眠发妙思,神交穷杳冥。
不见弹琴人,画出琴外声。郊寒凛如封,作诗太瘦生。
恨不从之游,抚卷空含情。
秋暑不可耐,几思泛中川。晚来兴有适,溪船偶及门。
凉月才上弦,平潮可黄昏。倚楫纵所知,卧看龙泉山。
长虹跨空阔,过之凛生寒。坐稳兴益佳,夜气方漫漫。
草虫鸣东西,飞乌相与还。仰头数明星,垂手摇碧澜。
坐客惜此景,不及携清樽。无酒要不恶,徜徉足幽欢。
幽欢有何好,叩舷澹无言。
【大龙湫】
北上太行东禹穴,雁荡山中最奇绝。龙湫一派天下无,万口赞扬同一舌。
行行路入两山间,踏碎苔痕屐将折。山穷路断脚力尽,始见银河落双阙。
矩罗宴坐看不厌,骚人弄词困搜抉。谢公千载有遗恨,李杜复生吟不彻。
我游石门称胜地,未信此湫真卓越。一来气象大不侔,石屏倚天惊鬼设。
飞泉直自天际来,来处益高声益烈。从他倒泻三峡流,到此谁能定优劣。
雁山佳趣得要领,一日尽游神恶亵。骊龙高卧唤不应,自愧笔端无电掣。
轮囷萧索湍不怒,非雾非烟亦非雪。我闻冻雨初霁时,喷击生风散空阔。
更期雨后再来看,净洗一生烦恼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