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組報告:老舍小說《柳家大院》@中國現代小說與電影課程(2)|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09 17:58:53| 人氣9,091|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一組報告:老舍小說《柳家大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 作者介紹

老舍 (1899~1966)

現、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絮青、鴻來、非我等。滿族北京人。出生于一個貧民家庭。

1918年北京師範學校畢業後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並從事小說創作。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后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日常工作。在創作上,以抗戰救國為主題,寫了各種形式的文藝作品。1946年應邀赴美國講學1年,期滿後旅居美國從事創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應召回國,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參加政治、社會、文化和對外友好交流等活動,注意對青年文學工作者的培養和輔導,曾因創作優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

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

優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說構思精致,取材較為寬廣,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斷魂槍》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多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主要著作有:
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文博士》、《駱駝樣子》、《火葬》、《四世同堂》,《鼓書藝人》、《正紅旗下》(未完)。

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

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

劇本︰《龍須溝》、《茶館》。

另有︰《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藝評論集》和《老舍文集》等。


2. 內容簡介

老舍在1933年11月刊於《大眾畫報》發表《柳家大院》一文(後收錄在老舍的《趕集》)。而在1930年代前對婦女的輿論氛圍則集中在情愛、自由離婚戀愛論述、健美體育等論述。 由上述所言觀之,在民國時期對女性的討論,重在於如何塑造新女性;而不是關注在舊女性身上。即偶有注目,亦不過要舊女性革新向上、脫離傳統的束縛。但是這些言論反而忽略舊女性的生存環境自有其脈絡,不是從西方抄幾句話,粉飾一番就能改善的。因此,老舍這篇小說乍看之下不合時代論述;事實上,反而更是老舍對時代論述不足處的回應。

在<柳家大院>一文中,老舍陳述北京的一個四合院王姓房客的兒媳婦之死。本來死了一個人其重要性並不足以構成一篇批判性小說。但是此媳婦之死,非死天災、乃是死“人禍”,死於壓迫之下。

因此,若是詳細觀察王家媳婦之死,便可發現老舍藉此一事件,指出民國時期的中國社會中傳統與現代的糾結,婦女的環境並未比從前改善多少;並且男性在此環境中,亦未能跳脫其限制。

3. 內容分析

在柳家大院一文中,我們至少看見小說人物面臨三種困境。

(1)第一種困境是階級性的困境。

這是屬於經濟層面,也就是貧窮壓迫。那時候,洋人代表了經濟很強勢的族群,而住在柳家大院的所有人,都是沒有太多錢的。

王家父子在民國經濟體系中,也受到壓迫的一群,不過老王在洋人那邊打工,所以分外有點自傲,自視為「文明人」;所以對其他人有種不屑一顧的態度;當然,對自己的小媳婦亦同樣。

而嫁入王家的小媳婦,雖然不需參與生產勞動和階級壓迫,但是在其夫家之生活,和嫁入王家之過程,皆指出其成為夫家投資性商品,而表現出時候的女性,具有可買賣性質;甚而連其身亡亦有經濟價值。從文中︰「小媳婦總算死得「值」。一身新紅洋緞的衣褲,新鞋新襪子,一頭銀白銅的首飾。十二塊錢的棺材。還有五個和尚念了個光頭三。娘家弄了四十多塊去;老王無論如何不能照著五十的數給。」

不獨小媳婦如此,和小媳婦作對的二妞,其命運亦是如此。從文中︰「老王又有了高招兒,兒媳婦一死,他更看不起女人了。…去她的。賣個三百二百的除給兒子續娶之外,自己也得留點棺材本兒。」因而,在這種氣氛下,造成女性的人命輕賤。


(2)第二個困境是傳統層面的性別壓迫。

最顯著的角色就是王家小媳婦,在小說中老舍藉算命先生的哀嘆表露無遺:「他是學“文明人”呢,他要作足了公公的氣派。老王去上工的時候,把折磨兒媳婦的辦法交給女兒替他辦。 小王呢……一定揍媳婦一頓。……誰叫老婆吃著男子漢呢,誰叫娘家使了彩禮呢,挨揍是該當的。 院裡的人總說我不對;婦女們也這麼說。他們以為她該挨揍。他們也說我多事。男的該打女的,公公該管教兒媳婦,小姑子該給嫂子氣受,他們這群男女信這個! 院子裡的人都出來看熱鬧,男人不過來勸解,女的自然不敢出聲;男人就是喜歡看別人揍媳婦----給自己的那個老婆一個榜樣。 」

正如二妞,在父家時她是壓迫大嫂的;其地位於此時是優位,更自居「女學生」。但是當她嫁入夫家時,雖然文中並沒有提及後事,但可想像到︰大嫂的形象不也將成為她的形象?

再論男性的小王,雖然在夫婦關係間他是處於優位,只有他打妻子,妻子沒有絲毫反抗;但是在父子關係中,小王則居於低位︰事事得聽從父親,他對妻子的愛不能違背於父親的意志,所以他是被迫去壓迫妻子。

唯獨老王的形象似乎看起來是最居優位的,只有壓迫人而無被壓迫。但是他的優勢也只在這個體系,一但進了別的體系他也成了被壓迫者,只是洋人沒有把他當奴隸看待而已。

(3)第三個困境,是現代文明層面的性別壓迫。

在這個層次中,壓迫並不單存,其所顯現的不是赤裸裸的父權,而是以文明為面具,躲在其後的壓迫。因此,在這個脈絡之下去思考《柳家大院》一文,就能發現西方文明遇到傳統時其弔詭處。

其弔詭處之一:輿論在論及文明時,其想像的範圍是以西方作為摹本。將所謂的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獨立等引進中國。甚而在這些進度人士的想像中,以文明對上傳統應該是摧枯拉朽的順利。但是我們在《柳家大院》中可見,傳統在底層社會中所具有的活力;能夠和文明結合並且未被同化。而文明遇到傳統並未擊敗之,已是令人深覺弔詭。

而文明和傳統的較量中,甚至被傳統所驅使,則是其弔詭之二了。

(4)在整篇文章裡的敘述,可以看出老舍運用了幽默、諷刺的筆法,指出了民國所謂現代文明在底層社會所產生的問題。就是表面上可能有西化、文明化,但是骨子裡依然是傳統的那一套在運作。而在老舍的角色塑造中,屬於這一類的角色男女都有。男有老王、女則是二妞;恰好此二者又都是主要的壓迫者。因而或許在老舍的觀察中,具有半調子西方文明的人在此時反而是主要的壓迫者。而傳統的小王和其妻則處於被壓迫的角色。

除了男性優位者對女性的壓迫,來女性亦不自覺的加入了這種壓迫體系。不僅女性在這種困境中毫無出路,甚至連男性也未必能脫出此種環境。

小說中小媳婦丈夫小王也深受父權的壓迫。他愛他的小媳婦,但卻在父親面前不得不從命下手施暴於小媳婦,被迫違背其個人意志。

面對這樣的困境,老舍並未在小說中設定一個角色提出解決辦法。僅是消極的諷刺「文明是三孫子」。而在小說中的敘述者則是算命先生,老舍運用算命先生----一位被現代文明視為傳統劣質面事業的從業員,道出光怪陸離之相,此中豈無深意?傳統中算命先生的職責,不外乎是未卜先知和逢凶化吉。

未卜先知重在指出明確方向和道路;而逢凶化吉用在解決困境。但是在小說中,算命先生的功用是消極的。只能說出困境,而不能未卜先知;只能與人好言安慰,而不能逢凶化吉。

或許老舍意圖指出,中國的處境是西方文明的皮毛未足治之,反足害之。而傳統亦只能指陳當代之弊,也無力為之。所以中國之弊病,是一種結構性的;不是單純制度和現象的問題。因此,在結構性的籠罩下。小媳婦的結局是自殺,表達其無力回天的象徵。不獨女性形象如此,男性形象的小王在末尾也被消音,成為無聲者,等待其父老王的安排。而民國初年,底層社會的複雜性。僅僅討論女性的命運如何悲慘,如果男性說把女性的不幸歸諸於命運,無非是男性權力自我合理化的遁詞。那麼,小說中的男性形象小王又該如何呢?

4. 內容結論

在傳統中國的社會中,女性一直是家庭中最弱勢的社群,比如說︰以前家中沒有男生就不能繼承父親的遺產,女生不能分到一分一毫的遺產,妻子要保丈夫的遺產也是很困難的,多數都由丈夫的兄弟來分配丈夫的遺產。而在《柳家大院》中,我們可以看出女性在民初時期的地位也是沒有得到改善,被公公、家姑、丈夫打、欺負,有口難言的委屈,只好上吊自盡的悲情,上無公公奶奶的只能嘴巴利,無私人收入,也離不開丈夫;而丈夫打妻子,是一件「天公地道」的事,有時候更是必須演給其他人看的;而且,在那時候的男性眼中,只是一個投資工具,是用來賺錢、生孩子而已。

也許是教育未能深入到低層社會,但是,教育亦未有教導出使人民互相融洽的道理。從二妞的行為舉動就可以看出,當時教育只有教導知識而沒有好好地培育出一個會讓社會融洽的人。

可能因為經濟不太好,生活艱難,而使人變得冷酷無情、物質化、毫無人性可言,自己的媳婦因為被自己和家人迫至自殺,卻理直氣壯、毫不羞愧地面對自己的過錯。老王這角色,寫得真好!寫出了中國人千百年來的惡行︰自以為是、不知悔改、「堅持傳統」!那個媳婦也是家人之一,你毫不對她有所感情,她的死,如同一個工具損壞一樣,只擔心一件事︰錢!這真是中國人的寫照!


組員名單
數學四: 褚孝良 492210024
數學四: 蔡佳成 492210034
哲學一: 楊兆豐 495125005
通訊一: 江長晏 495430041
通訊一: 許龍家 495430020
通訊一: 盧耀宗 495430001
資工一: 陳國慶 495410004
資工一: 許基傑 495410097

台長: 辛金順老師
人氣(9,091)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辛金順老師
試從柳家大院這空間去探討低層階級的庶民生活與文化.並從其困境和壓迫中,去解讀老舍對於那個時代的&quot國民性&quot之一種悲憐的諷刺.

從這篇小說可聯想到魯迅&quot狂人日記&quot裡的吃人意象.
2007-04-09 18:25:38
辛金順老師
老舍《柳家大院》的一些補充:

這篇小說的敘述策略:(策略,意指作家通過一種理性思考,通過種種安排和設定,如情節營構、角色的心理動態、敘述視角的焦聚、社會背景的襯托等等)

第一人稱:「我」→算命先生,做為敘述主體。所有的場景和故事都隨著敘述者的視角和思想感情而展開。

1.以懸念的倒敘方式:「大院裡又透著熱鬧,出了人命」做為開頭。
2.接著描繪大雜院的生活圖景:交待低層庶民的生活環境。大院內二十多間房,下雨時都會漏水。住得最久只有兩家(我和老王家),大部份搬遷來去,主要是付不起房租。由此顯示大院內的居民都是一群社會的弱勢者。

3. 描述「我」、老王、張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狀況。

4. 敘述老王家裡那死了的小媳婦:「像窩窩頭的那位」,交待她自盡的前因後果。

5. 然後敘述「小媳婦的娘家不打官司,要錢」

6. 敘述自認文明人的老王借小媳婦之死為由,向張二敲詐、向洋太太跪下乞求借錢、並打算將自己的女兒二妞以二百元賣出去。

7. 最後的敘述視角落在房東的欺善怕惡和壓迫上(因怕洋人而不敢得罪老王,卻將張二一家攆走)做為結束。

從「我」的敘述中,作者所要揭示的是:

低層階級和社會弱勢者生活的悲哀。他們是永遠被壓迫和被剝削的階層,可是他們在自己的生活群中,卻又壓迫和虐待更弱勢者。如老王自認「文明人」,自欺欺人,慫恿兒子打媳婦,放任女兒虐害嫂子,將比他們更弱勢的小媳婦(包括娘家的窮,使了一百元的彩禮)當出氣筒。

此外,也寫出了女性在傳統父權社會中的蒙眛和悲哀。老王、張二(包含我,敘述者本身)都是舊禮教社會裡根深柢固的產物,女性被他們視為「物」(可以當買賣的商品和生殖工具),是男性欲望權投射的對象;因而大雜院在此是中國社會的縮影,突顯男權奴役他性的文化特質以及女性本身的不覺醒。

1. 女性在傳統父權社會下的悲哀:

如老王掛著洋奴思想的「文明」面具,實則以父權權威將小媳婦置於死地(如充足公公派頭,挑兒媳婦毛病,或唆使兒子打媳婦,或交代女兒折磨嫂子)。小王十天半月的從城外石廠子回來,一定會揍小媳婦一頓(敘述者:「在我們柳家大院,揍兒媳婦是家常便飯」)。娘家將女兒以一百元賣出,當女兒死了,想的卻是錢;二妞也被老王當著「物品」,準備以二、三百元賣出,以便給死了媳婦的兒子續弦。至於張二嫂也常在不分青黃皂白的情況下被揍,「反正打媳婦是理所當然的事」,在此可以明顯看出,低層階級的女性在如此父權統治信條下,完全喪失主體性(更談不上是張愛玲筆下那「繡在屏風上的鳥」),而成了被男性奴役的「奴隸」(如柔石小說中「做為奴隸的母親」),是男性權力的投射物、商品或生殖工具而已。

2. 女性的不覺醒:

在傳統父系文化和禮教制度所圍成的一道牢獄中,女性本身已習於為奴。尤其是低層階級者,她們被視為物對象,商品,卻不知覺。在此,二妞虐待小媳婦,成了父權下的幫凶,而她自己最後也可能會被其父當著物品般賣出就是最好的明證。是以,在這樣的肉體和精神牢獄中,小媳婦唯一歸宿就只有死亡而已。

另一方面,小說也以曲筆寫出了大院中群眾做為旁觀者的冷漠與無情。這些無名無姓,面目模糊的圍觀群眾或看客,所扮演的卻是魯迅筆下所謂的「無主名無意識的殺人團」。他們都充滿著好奇心,喜歡以看戲的心態看別人揍媳婦,而且還覺得痛快(如小媳婦和
張二嫂被揍,他們不加以勸解,還當著熱鬧來看)。這些麻木的群眾,都具有奴化的文化心理,他們成了間接的幫兇,成了「吃人」的人。

老舍也在此寫出了中國人的奴化性格:如老王在洋大人家剪草,卻愛自吹為花匠,並沾沾自喜為文明人,「洋文明」成了虛幻的價值認知,一種被殖民和奴化的現象,或一種喪失主體的體現。而老王向洋太太的跪乞,以及房東不敢得罪老王均因畏懼於洋大人的權勢等,突顯了中國國民性中根深柢固的奴化性格。老舍在此以嘻笑詼諧的筆調,卻寫出了他對國民性的悲哀和失落。至於魯迅所謂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在老舍的筆下,卻以笑中含淚,淚中含笑的敘述方式,展現出來,而使其小說含意,更顯意旨遙深。

語言策略:

老舍在這篇小說中,以他一貫的詼諧、通俗而生動的北京土語對故事進行敘述。如「文明是三孫子」、「別再裝孫子啦」、「沒見過這樣死巴的人」、「喝兩銅子的貓尿能把全院的人說暈了;窮嚼!」「長得像擱陳了的窩窩頭,一腦袋黃毛,永遠不樂」等等。他有時也會以誇張的描摹,或以風趣的議論,讓一個充滿悲傷的故事添上一份喜劇的色彩。如以「文明」做為另一種「吃人」的壓迫,並以戲謔的口氣,對老王加以諷刺。如:「文明人,就憑看篇晚報,別裝孫子啦!」、「老王是給一家洋人當花匠,總算混著洋事。其實他會種花不會?他自己曉得。若是不會的話,他自己也不肯說。給洋人院裡剪草皮的也許叫做花匠。」或「好像文明人的吹鬍子瞪眼睛是應當應分。反正他掙錢不多,花匠也罷,草匠也罷。」這些語言,無疑加強了小說的感染力量。

人物塑造:

作者沒有花太多的筆墨來對其悲劇下的人物加以刻劃,對於其心理也沒多描寫。因為這不是他所要聚焦的地方。所以老舍並不細繪小媳婦的外貌或言行,而只從側面勾勒她弱小的身影,在龐大父權社會暗影下,以及「吃人」的假文明和禮教的大背景中,被壓迫和完全全吞噬的悲哀;除此他也以調侃的筆調,諷刺老王的奴性與無知。然而,從這些悲苦和喜劇式的人物背後,他其實所要挖掘的,卻是社會最底層的悲劇暗影和中國國民性的深刻問題。

在老舍的筆下,他對這些窮苦低層社會人物,還是充滿著憐憫和同情的。他們身在大院(中國社會的縮影)中,被窮困所吞噬,又互相壓迫,互相傾軋;他們是一群常被強者欺壓的弱勢者,這些弱勢者,卻回過頭來欺壓比他們更弱勢的人,這樣欺壓式的人生景象,
無疑展現了低層人物的悲涼和無奈。老舍的《柳家大院》中,所述說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2007-04-10 16:30:15
哲學一: 楊兆豐 49512
柳家大院並沒有像魯辛一樣,從描寫當時知識份子對舊傳統的想法。
但是,老舍以深入民心的手法,加上詼諧、通俗而生動的北京土語來寫出大眾生活之苦、舊傳統對國民的深害、父權過份影響社會發展心態、中國人不思進取、莫視女性人權等等的社會黑暗面。
這個手法,可以讓當時知識份子更加希望改革舊傳統。或者是這種,共產黨才會掀起文化大革命。
哈,我想老舍當時一定想不到,自己會身受自己文章所害吧。
2007-04-11 22:22:51
哲學一: 楊兆豐
在此謝謝老師的補充。
2007-04-11 22:23:3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