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強度怎麼看? 代謝當量METs、目標心率、自覺強度量表三種方式完整解析 - 零失能行動

運動強度怎麼看? 代謝當量METs、目標心率、自覺強度量表三種方式完整解析

舊版的運動口訣「運動 333」的其中一個 3 代表心跳要達到每分鐘 130 下,這樣的強度屬於「劇烈身體活動」。新版的運動指南則將運動的標準放寬到「中強度活動」和「劇烈活動」都算,兩者的目標分別為「每週中強度活動 150 分鐘」或「每週劇烈活動 75 分鐘」。

此時,你可能會好奇:

  1. 怎樣的強度才算是「中強度活動」或「劇烈活動」?
  2. 我身上沒有儀器可以測量心跳,有其他方法可以評估運動強度嗎?

為了回答這兩個問題,本文將介紹 3 種運動強度評估方式,分別為:

  1. 代謝當量(METs)
  2. 目標心率
  3. 自覺運動強度量表

其中 1 跟 3 都不需要測量心跳也能知道運動強度!

一、代謝當量(METs):以靜止不動為基準來衡量

1 MET 代表你在靜止休息時的能量消耗,根據代謝當量,我們可以將身體活動分為以下三個層級:

  1. 輕度活動:少於 3.0 METs
  2. 中強度活動:3-6 METs
  3. 高強度(劇烈)活動:超過 6.0 METs

世界衛生組織的「身體活動指南」建議,每週應進行「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活動」或「75 分鐘的高強度有氧活動」。

因此,我們平常被醫師叮嚀要「多運動」,通常是在建議我們增加「中強度或劇烈的有氧活動」或是「肌力訓練」。

至於「輕度身體活動」,現行的指南雖然並未給出明確的建議時間,但鼓勵大家將部分「久坐不動」的時間,替換為輕度活動,比如說站立或伸展。

關於靜態活動的危害,可以參考這篇:

二、目標心率(Target heart rate):以最大心率衡量

第一步:估算自己的最大心率

一般人的最大心率約等於 220 減去年齡

第二步:計算目標心率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1》的建議,中強度活動應達到最大心率的 50% 至 70%;劇烈活動應達到最大心率的 70% 至 85%。

以下為各年齡的最大心率與目標心率對照表

三、運動自覺強度量表:以主觀感受衡量

運動自覺強度量表(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是對於心跳、呼吸、出汗、肌肉疲勞…等多項因素的「主觀」衡量方式。

主觀感受可以更好的反應活動強度,比如說一樣是進行 30 分鐘的足球競賽(代謝當量約為 10 METs)

  • 對於「休閒足球愛好者」來講可能是 13 分(有點辛苦)
  • 但對於「平常沒在運動的人」來講,可能已經是 17 分(非常辛苦)以上

這時候前者可以考慮繼續競賽,但後者應該安排休息避免造成運動傷害。

運動自覺強度量表是由瑞典研究員 Gunnar Borg 所發明2,分為兩種版本。

1. Borg 量表(Borg Scale)

第一個版本是從 6 分到 20 分,這樣的設計初衷是為了粗估目前心跳,只要把 Borg 分數乘以十,就可以大概知道目前的心跳。

比如說 Borg 分數 13 分,心跳約為 130 次/每分鐘。

然而,並非每個人的靜止(強度 6 分)時心率就是 60 下/每分鐘,且最大心率(強度 20 分)也會隨著年紀下降,所以 Borg 分數並不能取代儀器來測量心率。

參考資料:Borg et al., (1982)、Williams et al., (2017)3

Borg CR10 量表(Borg CR10 Scale)

第二個版本則是從 0 分 到 10 分,這個量表對一般民眾來講更加直觀。

類似的方法在醫學上常常出現,如醫師會詢問病人目前的疼痛從 0~10 分大概幾分,這樣量化的方法,會比「非常痛」、「超級痛」來得具體。Borg CR10 也可以作為心肺患者用來評估疲勞、費力或喘促程度的量表。

總結筆記


常見評估運動強度的方法包括:

  1. 代謝當量:以靜止狀態的能量消耗為基準,透過查詢各項活動的代謝當量,我們可以了解每一項活動的大概能量消耗。
  2. 目標心率:這是一種客觀的方式,透過測量運動中的心率來反映當下的運動強度。例如在跑步時,上坡和下坡的費力程度可能有所不同,這在心率的變化中可以得到反映。
  3. 自覺運動強度:每個人對同一項活動的感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因此自覺運動強度量表可以最佳地反映個人目前感到的費力程度。

參考資料

  1. Target Heart Rates Chart |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2. Borg GA. Psychophysical bases of perceived exertion. Med Sci Sports Exerc. 1982;14(5):377-381. ↩︎
  3. Nerys Williams, The Borg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 scale, Occupational Medicine, Volume 67, Issue 5, July 2017, Pages 404–405, https://doi.org/10.1093/occmed/kqx063 ↩︎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