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欲人工受孕 瑪麗需輪候2年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 新聞 - 社會 - D160503

中產欲人工受孕 瑪麗需輪候2年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5/03 23:58

分享:

分享:

母親節將至,但面對公院不加資源、私營醫療收費貴,不孕的中產女性欲人工受孕求子難,其中瑪麗醫院就需輪候2年。即使輪候到服務也未必成功,港大研究指2成婦女人工受孕失敗後感嚴重焦慮。

根據香港生殖科技委員會數據,本港接受生殖科技程序病人由2010年的8,668人,前年已增逾38%至逾1.2萬人,當中以體外受精及胚胎移植(俗稱試管嬰兒)最為普遍,現時僅威爾斯醫院、廣華及瑪麗3間公立醫院有人工受孕服務,每年處理逾1,400宗人工受孕個案。港大婦產科學系臨床教授吳鴻裕指,近年港人對試管嬰兒需求增,而私營機構收費較高,患者傾向輪候公院服務。

他直言,公院不孕科輪候進行試管嬰需求增加,惟港府未有就人工受孕服務投放更多資源,其中瑪麗醫院不孕科輪候時間,更由沙士後只需待大半年,增至現時逾2年。

輪候人工受孕時間長,即使正接受人工受孕,過程複雜亦令婦女身心承受不少煎熬。現年40歲的G小姐直言,31歲結婚後為懷孕曾以中西醫治療,惟5至6年仍未成功,故到瑪麗醫院接受試管嬰兒周期治療。她憶述首次周期已減少上班,自行臥床數天,同時配以飲食、中醫等,冀增懷孕機會。不過,花7、8萬元進行試管嬰兒治療,最終仍失敗,G小姐感到壓力頗大,情緒低落及哭泣。

港大社科院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聯同港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於2013至15年間跟進151名接受體外受精治療的婦女。研究發現,逾21%驗孕獲知失敗後,感到嚴重焦慮,同時有6%出現嚴重抑鬱情況。

兩學系去年推自助身心健康工作坊,透過穴位按摩、正向思維練習等方法,予42名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婦女,於等待結果的2至3周期間,自助處理壓力,發現焦慮水平下降約5%。

吳鴻裕指,加拿大、澳洲、英國等國家,進行生殖科技程序的病人,須先接受心理評估及輔導,惟本港僅屬自願性質,加上本港人工受孕的胚胎活產率僅約15%至27%,認為逾7成婦女於治療期間需輔導及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