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每年估計導致全球約700萬人過早死亡

文◎洪紫芸

0
639

  一個人正常呼吸一口的空氣量約落在0.5公升,深吸一口氣的空氣量約可再增加2.5~3.5公升,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是人類生存的必須,但也因空氣的無形,使人們對於空氣污染的警戒心降低,長期下來對身體漸漸造成影響。

  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發布之2020年空氣品質監測報告,當年度空氣品質指標(Air Quality index)統計指出,良好和普通等級合併(AQI≦100)計算站日數比率合計占90.97%;不良日比率(AQI>100)占9.03%,為近7年最低。

  其中對敏感族群不健康等級(101≦AQI≦150)占8.10%;對所有族群不健康等級(151≦AQI≦200)占 0.89%;非常不健康以上等級(201≦AQI≦500)占0.04%,可見臺灣的空品雖愈趨良好,但仍有一定比例的不良率,民眾仍須做好防範措施。

  另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21年9月發布之資訊,表示空氣污染與氣候變遷相同,是對人類健康最大的環境威脅之一,而每年暴露於空氣污染,估計導致全球約700萬人過早死亡,因此千萬不可輕忽大意。

  資訊中也顯示,空氣污染可能造成兒童肺部生長及功能下降、哮喘加重與呼吸道感染;對於成年人而言,中風與缺血性心臟病是室外空污造成的最常見早逝因素。

  比起其他造成身體健康危害的因素,空污的傷害更加不易察覺,提醒民眾平時可多瞭解空污及自我防護知識,也建議民眾及早配置完善的醫療險等險種,以在隱性的危害悄悄侵蝕健康時,能擁有治療上的經濟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