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專訪/專訪填詞人陳耀森:文字安慰人心,以歌詞刻畫時代感 - KKBOX

KK專訪/專訪填詞人陳耀森:文字安慰人心,以歌詞刻畫時代感

KK專訪/專訪填詞人陳耀森:文字安慰人心,以歌詞刻畫時代感
過路人
過路人

填詞人陳耀森這個名字,喜歡粵語歌的朋友不會感到陌生,對張敬軒的樂迷來說,或許來得更有熟悉感。兩人合作無間,陳耀森亦視對方為大哥哥,五年前出版過第一份詞作〈叮噹可否不要老〉後,幾年累積下來的填詞經驗,陳耀森在嘗試更多不同寫法的同時,也時刻提醒自己填詞的初衷,希望透過文字安慰與支持他人,以歌詞刻畫出時代感。


自己所寫的文字,原來能夠凝聚他人

在這仿似消失了的2020年,疫情沒完沒了,城市人的生活節奏被徹底改變。無法出行,尤幸還能以創作回應時代,陳耀森近期與KW 朱敏希合寫的兩首詞作,〈隔離〉(陳凱詠主唱)與〈為食熊貓〉(李克勤主唱),正是在疫情期間衍生的作品。「如非疫情,也不會有〈隔離〉這首歌,由歌名『隔離』至歌詞中『藍剔』、『單剔』、『十四天』、『限時動態』及『直播』等用字都在呼應時代,我希望往後新一代聽到這些作品時,更了解香港甚至世界各地在這段日子經歷過甚麼境況。」

陳耀森與KW攝於去年的CASH Annual Dinner。(受訪者提供)

2015年為張敬軒寫的〈叮噹可否不要老〉,是陳耀森在樂壇的第一首正式詞作。但早在入行前,陳耀森改寫了不少流行曲,亦為不少demo填過詞。而早於小六時期,他就已對填詞產生興趣。「我的第一份作品,是小六參加學校的舊曲新詞比賽,將〈下一站天后〉改成了告別校園版,更有幸於結業禮跟同班同學一起大合唱。我從沒想過個性相對內斂亦非『搞手型』的自己,透過文字也可令大家凝聚,令我忽然領悟到歌詞創作的意義,值得繼續寫下去。」這份因自己所寫的文字,將其他人團結起來的感動,在他長大後就讀設計學院時,再次燃起。「試過有次寫了一首惡搞歌,在Facebook跟其他朋友分享,結果連本來不熟悉的同學都瘋狂留言,然後在我甚麼也沒有做的情況下,他們竟自發約出來認真研究該如何錄製這首歌。當時大家只是學生,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很感激同學還特意帶來自己的MP3機,一起躲在學校後樓梯錄音,那份感動直到今天依然深刻難忘。」


合作無間,視張敬軒如大哥哥

五年前聽過電台的廣告,報讀公開大學的流行曲課程,成為陳耀森填詞入行的起點。比起很多仍在努力等待機會的業餘填詞人,陳耀森自言很幸運,能夠遇到伯樂Edmond Tsang老師,課程畢業後所填寫的第二首demo,已經是後來出版的〈叮噹可否不要老〉。「當然我會以正式入行推出作品為目標,但當時也不敢想像真的能被歌手、監製及唱片公司等賞識,創作時純粹將紀錄時代,或讓人抒發感受的心態放進去,假若這一點綿力能夠幫助別人或令人得到安慰,就已經很滿足。

填寫〈叮噹可否不要老〉的demo時還未知會帶到甚麼歌手耳邊,而當時林保全叔叔(叮噹配音員)的離世令我們感觸不已,因此我在沒有多餘顧慮下,隨心而發將大家童年聽到叮噹『那獨有深刻的聲線』那份情懷記載下去,而有幸經過張敬軒的歌聲表達出來更別具意義,也是自己填過最感真摰、感動的一首作品。」

得到成為填詞人的入場券,陳耀森幾年下來累積不少詞作,當中不乏大熱作品,〈缺〉更奪得「十大中文金曲」的第一位。云云歌手之中,與陳耀森合作無間的,是在他眼中猶如大哥哥的另一伯樂張敬軒。「當時我不過是個剛入行的小伙子,但軒哥依然用心良苦提點了我一些在創作上可提升的地方,以及該抱持的心態,令我謹記得到獎項也不要因而自滿或怠慢。只要繼續耕耘,日後還有爭取獎項的機會,但為了創作出更多精品,最重要的還是反思、自我增值和擴闊視野,令自己的觀察力和創作力達至更高境界。能與軒哥交換創作心得,令我得到很多寶貴的提醒,更清楚這填詞生涯該如何走得更遠。」


尋求突破,肩負填詞人的責任

寫過一首又一首歌詞,陳耀森對於作品的市場考慮亦增多,對自己的要求也日漸提升。「愈寫下去發現愈有掙扎,現在不只要寫得到,還要寫得好。即使其他人未必看到突破,但我仍會要求自己每首詞作,在不同方面寫得比過往更好。」若有留意陳耀森的詞作,多少會從字裡行間,感受到強烈的故事性和畫面感。然而,陳耀森更想做到的,是嘗試更多跟以前不一樣的寫法,讓大眾看到他的更多面向。

「例如〈隔離〉這首歌,原來『貼地嘢』也可以是我的發展方向之一;又如吳浩康的〈愛沒懷疑〉、張敬軒的〈明明他已離開你〉及胡鴻鈞的〈妳幸福嗎?〉,這些作品都是比較直白坦率,亦非過往所追求那種漂亮精煉用字,反而著眼點集中於真實情感的釋放,對我也是種突破。」

入行之後,累積不少與歌手合作的填詞經驗,陳耀森更能體會身為填詞人的責任。「我在創作時很容易會想得複雜,但原來有時簡單的文字反而更具感染力,傳到聽眾耳邊更易引起共鳴。填詞人寫的東西始終是向外的,並非純粹活在自己的烏托邦,該思考如何令觀眾感同身受,更完整接收到歌詞中的意義。以前未必太明白這個要點,但填了幾年詞後對此加深了體會,即使寫法跟過去有點不一樣,其實依然是屬於自己創作的一部份,自己的其中一種面向。」

去年跟梁栢堅與蕭慶峰合填過三首歌,合作過程親眼目睹前輩「拋橋」過程之神速,亦啟發陳耀森將來若想走得更遠,就要更大量閱讀和加強好奇心,好好裝備自己。今年,陳耀森再次嘗試合填,〈隔離〉與〈為食熊貓〉都找來拍檔KW 朱敏希合寫,這種互動,亦為他的構思帶來一點激活作用,從中再尋求突破。「這種共同創作令作品更全面、內容更豐富,所融合的結果超乎想像般好。一個人的腦袋能構想的點子始終有限,多得拍檔KW一起進行了這次實驗,讓互相碰撞出來的火花創作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好作品。」


「文字代表我的思想和靈魂」

正職為平面設計師的陳耀森,無論設計工作抑或填詞,都會付出超過100%的努力,尤其填詞方面。當其他人在休息或玩樂時,他就把握時間繼續寫詞,很多凌晨或周末也在填詞中度過。旁人覺得難捱,但陳耀森覺得,辛苦總比無所事事好。「三十將至,時間只會愈來愈緊迫,寧願辛苦一點,也希望自己為糊口奔馳、當個平凡人之餘,能夠令人生增添一點光芒,但願自己的文字創作得到更多人欣賞,同時透過作品發表令自己的一部份記載於歷史之中。」

從正職裡偷取時間填詞,喜歡文字,只因一字一句,都讓他更表達到自己的內心想法。「設計代表我的工作和生活,文字代表我的思想和靈魂,層面不同。有時真實的感受,未必想透過說話表達,反而文字有一種神奇的感染力,當轉化成歌詞後,隨著旋律更能打動內心世界。」

最後,問到陳耀森過去寫過的詞作裡,可有覺得哪首屬滄海遺珠,又有甚麼作品希望更多人認識,他推介了以下幾首曲目。「先是Gin Lee主唱的〈喘息空間〉,我覺得能令聽眾層面擴闊,也為廣東歌增加了可能性。雖然這是一首改編歌,但廣東歌市場較少嘗試這類外國曲式,而填寫成廣東詞也非容易的事。這作品的寫法與用詞是自己喜歡的面向之一;另外,張敬軒《Senses Inherited》專輯中的〈假以時日〉及〈形影不離〉,這兩首作品反映著我對生活或感情的一些價值觀與自我提醒,〈假以時日〉更有一種勉勵作用,遇到挫折時不妨聽聽。」不忘填詞的初衷,以歌詞刻畫時代感及帶給人安慰與支持,這是陳耀森在填詞路上給自己的願景,也是讓他繼續填下去的動力。


即聽歌單,細味陳耀森詞作!

過路人
過路人

最新文章列表

    使用 Ctrl + C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