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業達旗下太陽能電池公司英穩達聲請破產,負債逾22億苦主銀行債權團:母公司應負道義責任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英業達旗下太陽能電池公司英穩達聲請破產,負債逾22億苦主銀行債權團:母公司應負道義責任

英業達旗下太陽能電池公司英穩達聲請破產,負債逾22億苦主銀行債權團:母公司應負道義責任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英業達昨(1)天下午拋出震撼彈,宣布子公司太陽能電池公司英穩達,資產僅9至10億元,但負債總額逾新台幣22億元,已向桃園桃園地方法院聲請破產,該風暴波及7家以上銀行,其中兆豐、華銀為最大苦主。

近年台灣太陽能產業低迷,昨(1)日從事電腦、消費電子研發和製造的著名大廠英業達(Inventec)旗下太陽能電池公司英穩達,負債總額為22.1億元,向桃園地方法院聲請破產,債務風暴已經波及7家銀行以上,其中最大苦主是兆豐與華銀,該銀行喊話其母公司應負道義責任。

中國、東南亞競爭激烈,國內太陽能產業低迷

英業達成立於1975年,主要生產設計,消費性電子、通訊、伺服器及網路應用等領域,在中國、美國、英國及馬來西亞等地設有據點,目前實收資本額達到新台幣358億元。

該集團旗下英穩達設立於2010年,是英業達綜合投資持股47.65%的轉投資公司。其主要從事太陽能電池製造銷售業務,雖然在近年已經不斷縮減規模,但仍受到受全球太陽能產業環境變化快速、國外競爭廠商低價競銷、歐美關稅壁壘及貿易保護等因素影響,導致市場需求驟降,入不敷出。

該公司表示,再加上近年疫情影響,導致營運虧損持續擴大,資產不足清償欠下債務,故該公司董事會決議依公司法第211條規定聲請宣告破產。

英業達副總經理游進寶強調,公司負債總額逾22億元,但資產僅10億元左右,而母公司英業達應提列的資產減損完畢,所以,聲請破產並不會對英業達造成影響。他感嘆,全球再生能源產業蓬勃發展,但是台灣的太陽能產業能受到中國、東南亞廠商激烈競爭,逐漸喪失優勢。

根據太陽能板建置公司綠電家報告顯示,太陽能產業十分依賴政府政策,隨著不同政府掌權,若對綠能政策或太陽能政策有所修改,其補貼的提升或下降,對各國太陽能發展均有重大影響。

報告指出,太陽能技術要求較半導體產業低,又是資本密集產業,常削價競爭。中國憑藉廣大內需和政府補貼,造成歐洲、台灣廠商相繼競爭失利,退出市場。

因此,歐洲於2009年開始對國內太陽能產業的採取保護主義,美國也在2011年起開始反中國傾銷,對中國課徵高額關稅,種種舉措連帶讓台灣太陽能廠商被波及。

游進寶說,英穩達是台灣僅存的太陽能電池片廠商,此次聲請宣告破產,也象徵英業達完全退出太陽能電池片產業,未來會不會再度投入相同市場,取決於整個市場變化。他指出,英業達未來將轉向其它綠能投資,告別太陽能電池片也是不得不做的決定,持續虧損對股東不好交代。

子公司英穩達突聲請破產,銀行踩雷要追討債務

英穩達宣布破產有多達7家以上銀行受波及,銀行債權團告訴《蘋果銀行網》,雖然母公司英業達只出具「支持函」而非保證,若母公司「棄之不顧」,也不排除走上法律途徑討債務。

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指出,英穩達最大苦主是兆豐銀約6億元,預計本月一次提足備抵呆帳。華南銀約5億元,北富銀、台銀都逾2億元,中信銀1億多元,彰銀約9000萬元、土銀約6000萬元並已提前提足備抵呆帳。

報導稱,銀行支持公司紓困展延債務,卻沒想到突然宣告破產,被母公司拋棄切割,讓銀行高層都感到很錯愕。銀行團強調認為母公司英業達賺那麼多錢,應該負些「道義」責任,不能撒手不管拋棄。

針對英穩達破產債務,《關鍵評論網》訪談資深投資人黃柏堃強調,母公司英業達於11月12日公布第3季財報,營收達到1450.79億元,累積營收至今達3717.3億元,意味著那些「零頭」債務對英業達來說,根本不成問題。

他進一步解釋,現在主要的問題是銀行團,有沒有能力拿回對英穩達放貸出去的錢,過去許多銀行都會看母公司的面子,對旗下公司放貸。但就目前的情況而言,當初母公司英業達並無擔任子公司的連帶保證人。

黃柏堃說,這意味著對英業達的投資人來說,因為集團未擔任連帶保證人,因此受衝擊有限;而授信的幾家銀行而言,當初給予較「寬鬆」的授信條件,在法律上能不能站得住腳,還需要看後續條件而定。

銀行團告訴《蘋果新聞網》,將與律師研究後續法律效力。他們強調,過去有些公司以要母公司出具保證很麻煩,上市公司不方便,關係人要董事會通過等理由,才導致現在的情況,最後希望英業達母公司能拿出誠意,雙方一起協商子公司英穩達的債務。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