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齡日本化,因應退休風險,民眾與業者都應負起責任

文◎許紹猷 照片◎受訪者提供

0
1063

高齡化與少子化趨勢,不只是呈現在人口結構改變的數字而已,它確實地影響了社會的運作、影響到每一個人的生活,因此做好退休規劃,不只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家人、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

       「臺灣的人口結構愈來愈『日本化』。」依聯合國人口統計數據顯示,二○一八年日本65歲以上老人的人口比率是27%,平均壽命是84歲;另一方面4歲以下的嬰兒占比不到4%。

  銘傳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系主任邵靄如表示,臺灣的人口結構愈趨日本化,同樣都面臨到少子化及高齡人口占比不斷增加的狀況。先說到少子化趨勢,在一九六○年代,平均一個家庭會有5.75個小孩,到了一九八五年就下降到只有1.88個小孩,二○一九年出爐的世界生育率排名報告,指出臺灣1.06的生育率是全球倒數第二名,僅次於韓國的0.98,這樣的低生育率確實限縮了臺灣的人口成長,預計從二○二一年後臺灣的人口就會負成長。

  再來說到高齡現象,一九六○年臺灣的平均壽命,男性與女性分別為62歲及66歲,到了二○一六年各延長了十四年與十七年,達到76歲與83歲,預估到了二○六○年,男性平均壽命會將近82歲,女性則會到88歲。

  再從年齡中位數來看,一九六○年代約坐落在17~18歲,到了一九八九年上升到了27歲,現在則達到了42歲,預計二○五五年之時,臺灣人口年齡中位數將高達57歲。

  種種數據皆顯示了「嬰兒潮世代」出生的人們,比上一代多了十年左右的「第三齡人生」。人生的3個年齡階段是由法國的人口學家所提出:第一齡是指尚處於被照顧或被扶養的階段;第二齡則是這個階段的人正處在學習及逐漸成熟的階段;而到了第三齡是指已經完全成熟,甚至到了屆齡退休的階段。

  環境的不同及壽命的增加,許多人屆齡退休仍是處在身心相當健康的狀態,從過去的「退休=休息」,到了現在則變成「退休=休閒」,因此面對第三齡人生,已經不能與上一代有相同的觀念。

  再者,五十年前臺灣每100位工作人口,僅有5位是65歲以上人口,到了今天每100位就有20位65歲以上人口,按照國家發展委員會的推估,再一個五十年之後,65歲相對於工作人口的比例就是83:100。
換算一下,如果依照五十年前的社會制度,人民將其收入的1%作為公共財源(公共建設、社會福利支出等),到了現今就要4%,而五十年之後每個人就必須繳交個人收入的17%作為公共財源,這樣的負擔顯然是困難的,因此除了尋求制度上的調整外,也代表了為自己做好退休規劃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

建立正確認知

  今時今日的環境已與過往大不相同,要為自己規劃退休準備,首要任務就是想法必須要正確。「民眾在退休規劃上最大的挑戰,就是建立各項認知。」邵靄如表示,必須要先建立以下3個認知:

1. 自我負責的認知──養兒防老將愈來愈困難

  現今少子化的情況,以及不婚、獨居的族群變多,家庭結構對比以前已經有了重大改變,不同於以往常見的多代同堂、兒孫承歡膝下、多子多孫,尚能實現「養兒防老」。據衛生福利部老人狀況調查報告指出,二○○五年老人的經濟來源有53%的比率靠子女扶養,對比到二○一七年,靠子女扶養的比率只剩下24%。

2. 公共財源給付的改變認知──減法改革是必然趨勢

  如同前述,人口結構的組成已經大不相同,若是依照過去的制度,只會愈趨向不合理,因此不論是全民健保,抑或是勞退等社會福利的改變是必然趨勢。就算從現在開始生育率往上提升,成為勞動人口也需要數十年的時間,因此必須要有「來自公共財源的給付朝向減法式的改革」之認知。這是一種世代互助的概念,過往是下一代的支應來保障上一代的收入,現在則是由自我負責來保障他人也能有著安然的退休,屬於精神上的世代互助。

  同樣在老人狀況調查報告中也指出,退休後高齡者的經濟來源有31%是退休金與社會保險,個人儲蓄與商業保險是15%,持續有工作收入的占有10%。顯示出倚靠社會保險的比率其實蠻重的,必須要建立未來社會保險將會有所縮減的認知。

3. 及早準備的認知──有更長的第三齡人生

  「時間是產生並累積複利相當好的工具。」所以要有及早啟動退休準備的認知。先想清楚對自己而言,什麼時候退休、需要多少退休金,以及粗略計算可以從社會保險中得到多少退休給付?進而估算從什麼時候開始準備較為合適,在壓力及負擔上最能夠接受。

  邵靄如並強調,除了建立認知,民眾還必須多強化社會退休制度的知識,要知道哪些制度在財務的世代互助是比較重的,因此會面臨到比較嚴峻的考驗,如確定給付制(Defined benefit;DB制);而又有哪些制度代表自己已經對自己負責,不用擔心制度破產但要負起投資風險,如確定提撥制(Defined contribution;DC制)。

  「比如我在私校教書的私校退撫儲金,參加者可以選擇參加自提,以享有稅負上的優惠,參加人員應善用這項優點。」邵靄如並表示,勞退新制亦是如此,諸如勞保局、公保處、衛福部、退撫司或是勞退基金監理委員會等,都有公開的資訊可供查詢,可以依照民眾適用什麼制度而進行試算。

  民眾必須要提升這方面的專業知識,盡可能涉獵及瞭解自己的相關權利、清楚自己會面臨的風險,抑或是尋求專業顧問的協助,才能善用政策上的優惠,讓自己的退休準備累積的更有效率。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6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