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四十余年的禁片:疯狂年代里的大逃亡与冲破黎明前的黑夜_百科TA说
失落四十余年的禁片:疯狂年代里的大逃亡与冲破黎明前的黑夜
原创
阅读 4979赞 23
1987年5月29日,香港上映了一部和特殊的电影,该片早在1974年便已完成,却非但被香港电检部门禁映长达13年之久,更是香港电影史上首部以“ 可能破坏香港与附近地区的友好关系” 为名遭禁的本土制作影片。

1987年5月29日,香港上映了一部和特殊的电影,该片早在1974年便已完成,却非但被香港电检部门禁映长达13年之久,更是香港电影史上首部以“ 可能破坏香港与附近地区的友好关系” 为名遭禁的本土制作影片。

《再见中国》

这部影片名叫《再见,中国》,在豆瓣只有几百人标记看过。早些年在国内资源圈子里,找到这部电影一直是众多资源大神多年的目标。几年前,我上大学的时候看过一部用VHS录影带翻录的神TM朱军画质版,但内心的震惊却丝毫不少。

幸而近年来该片的资源被影迷发现,今天不跟风谈热点,我们来谈谈这部失落四十余年的“禁片”。

《再见,中国》讲述事情始于一九六六年春,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

红色年代里的革命口号!

医学院准毕业生宋铨出身资产阶级,在轰轰烈烈的红色革命浪潮里前途黑暗,因此决定离开国土。

参与逃亡计划的,还有他的妹妹宋兰和她的男朋友梁汉伦,以及同学金浩东等。动机各有不同,但却是想到外面过另一种生活。他们偷听美国电台被发现,情况危险,唯有提前逃亡。

几个青年人决定偷渡去香港

在一个晚上他们分别骑自行车出发,不幸惊动了边防军,在即将被枪杀之际,另一批逃亡的人突然出现,转移了边防军的枪口。

宋铨等人侥幸过关,历尽千辛万苦,泅水偷渡到香港。终于登陆香港,且逐步融入香港社会,但各人的内心感受却不足为外人道。

金浩东最后昄依宗教,他向教友说出自己是在两个世界边缘中挣札的人。电影在一种颇具实验性的荒诞怪异的氛围中突兀结束。

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待,《再见,中国》依然是一部鲜见的站在个人角度去面对历史思考的问题电影。之所以说是问题电影,原因在于影片并未直接表达导演本人关于历史和政治运动的态度。

三个主角偷渡之后却在资本主义里迷失,影片的结尾里,主角远望万家灯火,在沉默种悄然闭幕,留下的只有无尽的思索和迷茫。

在这部电影当中,借用几个青年人的叛逃揭开了陆港关系史上的另一个侧面—难民与偷渡。

在近代历史上,香港由于殖民地的特殊环境,得以躲避战乱,成为远离抗战与内战偏安一隅。

解放后大逃港的第一波狂潮发生在所谓的“困难时期”,官方记载数万人逃港(民间统计更多),这一波狂潮的逃港者以农民为主。

历史上曾有多次逃港潮,大批大陆人因为战乱和政治运动而从广东沿海渡海逃往香港

第二波逃港狂潮发生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一波狂潮的特点是大量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加入到逃港阵营中。

《再见,中国》反映的正是第二波狂潮中的三个知识青年偷渡的经历。比照当年的逃港者回忆,在电影里所表现的偷渡过程,可以说是高度写实的,密谋、准备、路线,都有据可考,而他们所遭遇的困境、险情,种种细节也是很逼真的。

本片导演唐书璇出身豪门,祖父唐继尧是民国时期的著名的滇系军阀, 自幼成长与政治环境下的唐书璇对政治具有敏感的洞察力,但又因为知识分子的身份而对政治持有怀疑态度。

女导演唐书璇

上世纪六十年代,唐书璇从南加州大学电影系毕业以后,回到香港定居,开展她的电影生涯。

1969年,唐书璇拍摄了处女座《董夫人》便一鸣惊人, 在当时以男性导演主导的片厂制度之下,唐书璇的女性主义思辨更显得难能可贵。

《董夫人》剧照

《董夫人》之后,唐书璇即可着手开始撰写新剧本,完成之后,她分别起了中文名《奔》及英文明The Dissident(《异见分子》)。她之所以创作此片是,是因得知内地“文革”历史后痛心疾首,于是做出“ 当代中国悲剧的呐喊与见证 ”。

在多方求助亲友筹集到资金之后,唐书璇又穿梭于香港的大街小巷,将毛泽东像、红卫兵服装,五星红旗,《毛选》等具有时代特征的物品道具买到手,同时寻找类似于影片故事发生地——广州的取景地。最终,唐书璇选择了台湾地区拍摄取景。

影片中的政治运动场景都是在台湾私自拍摄的

以当时台湾的政治环境,唐书璇此举可谓疯狂。她将毛泽东画像、《毛语录》等偷运到台湾,并借用当地校园拍摄文革批斗的场面,在那个形格势禁的年代,简直是疯狂的冒险。

影片采用非职业演员,以纪实手法拍摄,导演唐书璇的留洋背景,让她深受法国新浪潮的影响,电影整体风格趋于写诗。

也是这个原因,《再见,中国》不是一部精致的电影,甚至有点粗糙,但 粗糙得又很生猛,影片中三个偷渡者的剧烈心跳你仿佛都能够听见。

《再见,中国》里的场景极度写实,令人心惊!

影片拍竣之后,非但香港当局出于政治原因不允许上映之外,唐书璇转而投往台湾市场。然而台湾方面的“新闻局”则以影片中出现五星红旗、毛泽东像、《人民日报》社论,演唱《东方红》等场景同样不允许放映。

《再见中国》的失败令唐书璇导演备受打击,她结束了自己的艺术电影生涯,转而投向商业制作。

七十年代后期,她拍了两部商业作品,《十三不搭》与《暴发户》,然而 由于唐书璇始终不擅长商业题材,又极力在电影中融入个人特色,导致转型并不成功。

《十三不搭》的失败让唐书璇告别电影圈

心灰意冷的唐书璇自此告别香港电影圈,远走美国,而她留下的寥寥四部作品也鲜有人看过。毕竟,就算她最后一部作品《十三不搭》上映的时候也已是37年前了。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成长于和平年代,未曾经历过那些大时代里的历史变革,教科书对历史的讳莫如深让我们逐渐遗失了那段历史,幸而在电影里,我们得以窥见那个失落的年代。

导演唐书璇的导演职业生涯虽然短暂,但所留下的寥寥四部作品却都足以彪炳华语影史。

她的其中两部影片(《董夫人》与《再见中国》非但多次入选香港乃至华语电影节评选的“十大”及“百大”华语电影行泪,更跻身于许多外国影人严重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电影行列。

因此唐书璇在影史上留下的陈旧,或可以用影评人石琪的一句评语: 她是香港最具有艺术成就的导演,堪与世界一流导演并列。

谈论唐书璇导演其实是一件很有难度的论题,毕竟唐书璇导演的作品不多,而且皆因为种种原因,很多影像资料早已遗失,加上历史原因,让她逐渐从影史淡出。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折腾了很长时间(加上我懒),由于年代较远所以查阅了很多资料,中间意外查到了很多关于大陆逃港的相关资料,所以决定在以后的文章里,我们再来单独详细谈谈 香港电影当中的陆港关系与移民潮 。


23
  • 原创|发布:2016-12-17 10:09:11    更新:2016-12-17 10:09:11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tashuo@baidu.com。
+ 1已赞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