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了,幼兒園中班來了一個新的小朋友磊磊,他很聰明也很能幹,只是有一點很不—特別護食。每次喫飯時,磊磊總是拼命拿很多食品,喫不完情願浪費掉,更不用說和別人分享自己的食物了!這樣下去可不好,在一次家園交流會上,幼兒園老師和磊磊媽談起了磊磊護食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磊磊媽也感到很困惑,她怎麼也想不明白,她和磊磊爸平時總是儘量滿足磊磊在物質上的需求,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可磊磊怎麼就變成這樣一個喜歡多拿多佔和喫獨食的孩子呢?爲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磊磊媽和老師深入交流了一些情況。

磊磊小時侯並不是這個樣子,可是2歲以後他就變了。每到喫飯的時候,他總是將自己喜歡喫的菜一古腦都拖到自己面前,如果別人夾了這些菜,他就老大不高興,家裏人喫他面前的菜,都要經過他的准許才成。至於要得到他手中的食物,那筒直比登天還難!

磊磊爸媽的朋友們聽說磊磊有護食的習慣之後,都喜歡拿這事來逗他玩,故意向他討要手中的物品。磊磊總是會毫不客氣地拒絕:“不給不給,就是不給!”如果別人要得急了,他就會哭着耍賴皮。

慢慢的,磊磊開始學會找理由了。一次家庭聚會,姑媽家的小姐姐想嚐嚐磊磊手中芒果的味道,磊磊一邊握緊手中的芒果一邊說“你臉上有雀斑,不能喫芒果的,因爲芒果上也有雀斑呢!”可小姐姐不依不饒,非要嘗一下芒果的滋味,磊磊眼珠一轉,大聲說:“你太胖了,再喫會變成小豬哦!”小姐姐本來就嫌自己太胖,正在想方設法減肥,聽他這麼一說,馬上就放棄了要喫芒果的念頭。

不僅對自己喜歡喫的東西看護得緊,對自己不喜歡喫的,磊磊寧願浪費掉也不願給別人。一次媽媽的同事送磊磊一袋話梅,他喫了一顆就不想喫了,於是將話梅交給了媽媽。就在媽媽準備將話梅送給別人時,磊磊迅速地從媽媽手中奪過話梅,一古腦全倒進嘴裏,然後又吐了出來。看着磊磊那副模樣,媽媽感到很沒面子。

磊磊的護食習慣讓媽媽很擔心,她擔心再這樣下去,磊磊將成爲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案例分析

孩子喜歡喫獨食的確不是一個很好的習慣,如果任憑孩子發展下去,必然會滋生孩子自私自利、過分以自我爲中心等不良心理。一個過於自我、不願與他人分享的人,往往難以享受到別人的快樂,更爲嚴重的是,這些心理還會成爲孩子順利融入社會的一個障礙,從而爲其社會性的發展埋下隱患。

正常的自我意識

一般來說,1週歲以後的孩子開始逐步形成物慾意識,他們開始學會區分自己的和別人的物品。這個時期,孩子往往會更賣力地去守護屬於自己的物品,包括食物、玩具以及他認爲是自己的東西。因此,這個時期孩子的護食是正常的,隨着年齡的增長和活動空間的拓寬,護食的行爲會慢慢改變。

護食的常見原因

但是,如果孩子超過3歲以後仍然有護食的習慣,那就需要查找原因了。比如家長是否對孩子過於溺愛?對孩子百依百順,結果造成孩子過於嬌縱的性格;父母對孩子食品、玩具等供應是否不足7一個對食品玩具供應不足的孩子,他時時會有一種危機感,他對自己的物品當然會看護得緊;父母平時爲人是否足夠大方?父母不要給孩子做出不好的榜樣;在孩子的生活環境中是否有其他孩子在食品、關愛等方面與自己的孩子存在競爭,在競爭面前孩子可是寸步不讓的哦,像磊磊寧願將話梅倒進嘴裏再吐掉也不願給別人,就屬於此類情況。

改善護食4大妙招

3歲以內一般不需要去糾正孩子護食的習慣,因爲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會慢慢改變這一習慣的,如果此時去糾正,反而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如果孩子超過3歲仍然存在較爲嚴重的護食傾向,則需要高度重視,不妨試試以下4大妙招。

1.解除孩子對缺少食物或玩具的不安。如果孩子腦子裏存在着食物短缺的不安,他們就會竭力去保護自己的食物,更不用說與他人分享了。只有自己得到了保障之後,孩子纔會變得樂善好施。有些大人常常喜歡跟小寶寶開玩笑,將他們手中的食物或玩具拿走,然後再讓小寶寶向自己索要,而此類玩笑常常造成孩子護食的不良後果,所以應當避免。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大人應適度滿足孩子對食物和玩具的要求儘量避免孩子因食物或玩具而產生不安心理。

2.讓孩子體會護食的害處。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無暇的,他們的護食行爲更多的是出於一種原始的本性,他們有時根本就不會考慮到這種行爲有什麼不妥之處。因此,大人們可以直接向他們講明道理,闡述清楚護食的害處比如幼兒園裏的小朋友不喜歡護食的夥伴,大人不喜歡護食的孩子,護食的孩子往往並不能喫得更多等,讓他們明白護食的不妥之處,孩子們一般都樂意接受這樣的道理。此外,還可以通過在家在幼兒園裏實行對等原則等方式,讓孩子時刻體會到護食的害處。

3.讓孩子品嚐到分享的快樂。過多責備有時反而會強化孩子護食的行爲,所以,大人不妨多帶孩子到一些人多的地方,爲孩子創造與他人分享給予他人的機會。通過組織孩子與他人交換、讓孩子給予、充當愛心小使者等方式,讓他試着與人分享,接受並習慣與他人分享,及時對孩子的給予行爲進行肯定,必要時採取一些物質獎勵,從而讓孩子最終能夠享受與他人分享的快樂。

4.給孩子創造樂於奉獻的環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平時應當從自己做起,比如尊老愛幼、和鄰居同事友好相處等,幫助孩子結交那些不護食、喜歡與他人分享的小朋友,適時和他一起討論生活中類似的人或事,讓孩子感到自己生活在一個樂於奉獻的環境之中。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想讓他護食都困難。另外,在幼兒園裏老師也應積極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建立起“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的觀念。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