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旋路径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热带气旋路径

主要来自于西太平洋的路径
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主要来自于西太平洋,于是将热带气旋路径分为西行路径、西北路径、转向路径( 即北上路径) 3 种,研究这3 种不同路径对应的多年气候态大气环流场,对于提高我国热带气旋预报的水平、减灾防灾有极为重大的科学意义 。 [1]
中文名
热带气旋路径
外文名
Tropical cyclone path
种    类
西行、西北、转向北上
发生地区
西北太平洋
含    义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发展路径
研究意义
提高热带气旋预报水平、防灾减灾

基本信息

播报
编辑
热带气旋路径定为以下11种:西行:热带气旋一直是向偏西方向移动;西北行:热带气旋一直是向西北方向移动;北上:热带气旋一直是向偏北方向移动;东北行:热带气旋一直是向东北方向移动;东转向:热带气旋在140°E以东转向;中转向:热带气旋在125-140°E之间转向;西转向:热带气旋在120-125°E之间转向;南海转向:在南海海面或台湾海峡转向;登陆转向: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后转向;登陆北上: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后向偏北方向移动;登陆西行: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后向偏西方向移动。 [2]
热带气旋是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西北太平洋是热带气旋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因此,研究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对于提高我国热带气旋预报的水平、减灾防灾有极为重大的科学意义。
热带气旋路径
正常情况下,将热带气旋路径分为西行路径、西北路径、转向路径( 即北上路径) 3 种,详细情况如下:
冬春季(11月-5月):主要在130E以东海上转向北上,或沿10N向西,进入南海中部或在越南南登陆
过渡季节(6和10月):西行路径偏北,主要在125E以东海上转向北上
盛夏季节(7-9月):整个路径偏北偏西,仍为三条路径,我国整个沿海都可能有台风登陆

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各种力

播报
编辑
热带气旋的移动由作用于整个热带气旋的地转偏向力、背景场的气压梯度力和内力决定。
(1)地转偏向力:由于涡旋在地球上运动而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指向热带气旋移动方向右侧,并与台风移动方向垂直。
(2)气压梯度力:实际资料分析表明,在背景场比较强大和稳定的情况下,热带气旋的内力相对于背景场的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项为小项,其移动基本由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决定,当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基本平衡时,热带气旋则是沿着大型地转流场的平均地转风方向移动的,移动速度时大型流场速率的平均值。
(3)内力:如果环境场的气压梯度较弱,例如热带气旋位于鞍型场内,或两个高压之间,内力对热带气旋的移动就会有较大影响。
[3]
影响热带气旋的力

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大型环流系统

播报
编辑

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是一个行星尺度的系统,它对热带气旋的移动,特别是对转向前的移动路径起主要作用。
当副高强大、稳定,呈东西向带状分布时。位于副高南侧的热带气旋,往西运动;当热带气旋位于副高西侧时,将向北运动;而当热带气旋位于副高北侧时将向东移动。

西风带长波

西风带长波对热带气旋移动的直接影响主要发生在其转向以后。
热带气旋转向后处于副高的北侧,西风带长波槽前,在槽前西南气流引导下向东北移动。 西风带长波还通过影响副高的位置、强度、形状影响热带气旋的移动,特别当西风带长波发生调整时,往往引起副高的突变,进而引起热带气旋路径突变而出现异常路径。

双热带气旋

如果在一定的距离内同时出现两个热带气旋,称双热带气旋。
通常双热带气旋将围绕它们之间连线的 “质量中心点”相互作逆时针旋转,距离越近,旋转角速度越大,这称为“藤原效应”。 间距大于 1300 km的双热带气旋,几乎没有什么相互旋转作用。 当间距小于1300 km时,才有明显的互旋,且距离越小,互旋角速度越大。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