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案! 宝林茶室毒素无法溯源
 
 
国际

悬案! 宝林茶室毒素无法溯源

(台北15日讯)台湾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造成2死、4人在加护病房抢救,毒素源头到底从何来?确定成悬案!

卫福部14日公布最后27件检体结果,全数培养不出唐菖蒲伯克氏菌,也就是说毒素已无法溯源。卫福部次长王必胜坦言“事过境迁,要培养出来真的很难”,专家则直言,中央政府的食安调查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酿2人死亡、4人仍在加护病房、3人在一般病房,其余25人返家休养,至今共34例通报个案,其中33人都验出邦克列酸。邦克列酸是一种罕见的毒素,由唐菖蒲伯克氏菌产生,因此找到该菌是破解本案的关键。

卫福部及地方卫生局陆续在餐厅、原料厂及厨师家等场域,采回152件食材及环境检体,仅厨师手部和粪便检体验出邦克列酸阳性。其中针对信义店厨师的基隆租屋处及饶河店厨师家,各采检12件、15件环境检体,是找到源头的最后希望,若能培养出唐菖蒲伯克氏菌,有助于厘清毒素来源。但检验结果昨天出炉,全数都无法培养出唐菖蒲伯克氏菌。

截至昨天,宝林茶室案所有相关检体已全数验毕,是否代表宝林茶室源头已无法溯源,成为世纪悬案?王必胜表示,“绝对不是,要看用什么方式解读”。他强调,细菌没有培养出来是预料中的结果,但非常明确的是在特定时空内发生的邦克列酸食物中毒。卫福部是用检验、细菌培养等方式找寻科学证据,提供检方判断,后续将由司法检调持续侦办、找寻相关间接或直接证据。

中华民国防疫学会理事长王任贤指出,最初没有扣押食材,造成初始证据流失,成为无头公案的机会就很高,显示调查食安事件的基本功根本没有做好,能力还需要再提升。

王任贤表示,定义为食物中毒,这不会有错,但少数重症病人多重器官衰竭,不能忽略探讨重症病例产生的原因,这才是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最关键、该厘清之处,调查人员如果能够回顾所有腹泻病例的就医处置记录,了解产生重症的风险因子,提供未来高风险民众知道如何避开食安危机,以免憾事重演。

新闻来源:中时新闻网

反应

 

国际

住加护病房22天 宝林首位“重症出院”

(台北29日讯)台湾宝林茶室中毒案爆发至今已逾1个月,累计造成4死、2加护病房重症,其中自重症康复并出院的49岁黄舒君,回忆加护病房22天历程依然心有余悸,并透露当时只想着“我要活下去”,更希望政府还受害者们一个真相公道。

在成为宝林受害者之前,黄舒君是“善艺术”创办人与素食者,却在3月21日吃下改变一生的炒粿条。她回忆,用餐后的3天陆续出现幻象、呕吐、腹泻等症状,24日急诊后因指数异常住院,病情也很快急转直下,住进加护病房。

黄舒君透露,事后从家人得知住院第1个礼拜黄疸严重全身如蜡黄,连眼白也变成黄色,加上因注射各种药剂全身浮肿变形,但她记得那时意识虽清楚却一直昏昏沉沉,没办法真正休息,肝指数后来更飙破1万8000,严重到医生都认为要洗肝救命。

另个或许让外界惊讶的,是她发现自己是“宝林受害者”经过,黄舒君妹妹在她住加护约莫1、2天看见新闻,请医生问才确认她曾到宝林A13店吃炒粿条。黄舒君表示,虽然粿条味道不好,但没吃出什么异常,且只想着不要浪费食物,未料吃进加护病房。

黄舒君表示,重症当下除疑问为什么会碰到这种事,更一直告诉自己“我就是要活下来,我还有很多梦想去完成”,最后在住院22天后,成为宝林案首位康复出院患者。她除了鼓励其他被害人,也希望中央尽速查明真相,还给受害者们真相公道。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