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2024 | 新聞追蹤 | 無綫新聞TVB News

時間:

最新至全部


【住得樂】統計指以公司名義買樓個案急增 代理稱與買家冀保留彈性有關

發佈日期: 2024-05-30 12:12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
已複製連結
樓市成交加快,以公司名義入市買家也急增。統計顯示,相關個案按月增加近9倍,代理相信與買家擔心政策轉變,希望保留彈性有關。

樓市全面「撤辣」,連帶打擊投資客、以公司名義入市的「辣稅」也全面鬆綁。有協助客戶開公司的秘書公司指,由於買賣稅率大減,近期查詢明顯增加。

秘書公司負責人何先生說:「基本上『撤辣』前諮詢很零丁,諮詢完也不會落實,因印花稅已百分之30、金額相對較大;但現在跌至使用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最高稅率僅百分之4.25,所以誘因相對大。比較《財政預算案》前增加約5至8倍。」

參考代理數據,以公司名義購買物業,年初每月只有10至22宗,直至「撤辣」後1個月,4月已升至144宗,按月急增近9倍。不過分析指,與10多年前「辣招」推出前,每月平均幾百宗相比,數字仍不算多;涉及樓價更較以往低,反映投資氣氛不算理想。

地產代理劉家輝指出:「這100多宗公司名義買入物業,大部分均為1,000萬元以下。反而一些大銀碼、如5,000萬元以上比例不太多,僅8至10宗,我相信這與以往不同。」

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就指,除了節省稅項,以公司名義持有物業,轉讓彈性也相對較高。

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表示:「以前買1,000萬元以下單位通常也不使用有限公司,不知道是否香港人知識水平提高。將來真的重新恢復『辣招』,以公司持有也可沽貨。看到樓價上升才吸引人投資,現在大家對樓價會否上升也有不同看法,整體投資環境還沒恢復。」

施永青又指,中美角力對樓市也有深遠影響,直至內地經濟好轉及美國減息,投資客才有望增加。
無綫新聞 TVB News

無綫新聞 TVB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