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去年在中國獲利逾5500億元,匯回卻不到一成——是管道遭收緊,還是另有考量?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台商去年在中國獲利逾5500億元,匯回卻不到一成——是管道遭收緊,還是另有考量?

台商去年在中國獲利逾5500億元,匯回卻不到一成——是管道遭收緊,還是另有考量?
製造業台商過去兩年在中國投資收益創10年新高 | Photo Credit: 財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上市櫃公司近兩年投資中國獲利創新高,匯回金額卻不成比例,究竟是向中國宣示效忠共同富裕的舉動?還是匯回管道遭收緊?抑或是台商還有其他考量?

文:洪綾襄

7月13日,鴻海旗下持股84%的中國上市公司工業富聯(FII),在未向經濟部投審會報備的狀況下,砸下人民幣98億元(約435.26億元),參加中國紫光的股權重組,

由於正好發生在美中台關係緊張之際,鴻海「先斬後奏」地投身中國半導體國家隊,引發業界譁然與諸多臆測。不少人認為鴻海是「被迫」響應共同富裕。

再加上去年開始,台商投資中國收益匯回的金額與獲利不成比例,便有業界人士擔心,中國是否收緊台商資金匯出的管道,導致上市櫃公司被限制資金匯回甚至無法匯出。

根據金管會統計,台灣上市櫃公司30多年來投資中國累計金額已超過2.58兆元,2020和2021年儘管有疫情干擾,但在中國的獲利卻創10年新高,分別來到4459億元與5523億元,但去年投資收益匯回台灣的金額卻僅只剩415億元,為8年來最低。

租稅優惠落日,匯回欠誘因

過去中國雖然有外匯管制,但只要完稅,便可正大光明地匯出收益。然而年初中國實施嚴格清零,不少經濟活動停擺,加上美國升息、人民幣兌美元趨貶,傳出不少外商和台資企業加大利潤匯出中國的力道,連中國外匯局都被媒體追問,外資是否對中國市場信心不足,但回流台灣的金流卻不若預期,是否表示台商資金匯回受阻?

e0ffe924df1b5fd9d9a69caa66b6c80b5efe3b31
Photo Credit: 財訊

證期局官員表示,投資資金收益沒有擴大匯回,是每家公司政策上的考量,由於每家公司營運策略的情況不同,身為主管機關的金管會並不方便去臆測。兆豐銀行海外業務處則分析,中國目前並無明顯政策收緊台資公司的資金匯回,不過觀察部分客戶近兩年減少匯回資金,原因可能有三:

第一,境外資金回流於去年落日。台商過去習慣將間接轉投資中國大陸公司所獲配的盈餘,保留於第三地境外公司,主要考量保留盈餘於海外仍有遞延回台課稅的效果。2019年推動「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只要是個人及營利事業匯回境外資金或境外轉投資收益,得選擇適用此條例,即可享受優惠稅率8~10%(若就一般途徑匯回,資本利得稅率高達20%),當時便已吸引部分台商資金回流。

條例於去年第三季落日後,中國與海外的資金匯回的金流便相對減少。

其次,盈餘匯出將被重複課稅。中國為外匯管制國家,目前,在中國境內機構或個人匯出境外單筆超過50000美元的外匯,須另課徵一定比率稅額,以取得完稅證明。換句話說,企業除了營業利益所得稅之外,匯出時還須再繳納一筆稅額,重複課稅亦降低台商匯回意願。因此,多數台商不會每年將收益匯回,而會選擇留在中國充實營運資金,或是在中國境內轉投資,累積數年才會一次匯回。

第三,台商對前景轉趨保守,保留手上資金。兆豐銀行表示,近期拜訪中國的台商客戶,發現因近兩年受疫情影響,不確定性增加,台商傾向於保留帳上現金,以便因應未來業務擴充或其他需求。加上供應鏈廠商仍須因應貿易戰與供應鏈轉型,有意擴大投資東南亞,因此更多選擇將資金保留於境外。

還中國人情,商業往來無奈

一位台商私下證實,今年以來雖然整個底層經濟被清零政策搞得只剩半條命,但匯出並沒有受到刁難,只是沒有回台灣而已。「要被課稅,誰要回去?」他觀察,中國政府會限制國人出國旅遊和資金匯出,但絕對不敢限制外商金流,否則外資失去信心,中國經濟會更快崩潰。

「不需要過度強調共同富裕,本來嘛,去哪裡做生意賺了錢,就都要積極參與公益、回饋社會的,」這位台商比方,鴻海沒做半導體,現在會去投資紫光,應該要把它解讀為「還人情」。

「當初工業富聯上市,只花36天就通過審批掛牌,籌到近300億元人民幣,如今市值逾2000億人民幣;政府此時有困難,需要你來救紫光,投個98億人民幣只能算是禮尚往來而已。要知道,能在中國賺錢,不是你厲害,而是黨讓你賺錢。」

聽來無奈,卻也一語道破中國經商環境的政治特色與不確定性。

更多《財訊》文章

本文經財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