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經家族旗下利亞零售賣香港「OK便利店」業務 作價27.9億|即時新聞|產經|on.cc東網

馮國經家族旗下利亞零售賣香港「OK便利店」業務 作價27.9億

2020110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利亞以作價近28億元把本港OK便利店業務售予加拿大上市公司。
香港便利店漸式微,除因中外資狂攻本地超市及連鎖雜貨店、本港藥妝店搶佔市場外,傳統便利店商業模式亦大不如前。在港經營OK便利店業務達35年的利亞零售(00831)宣布,作價27.9億元把本港OK便利店業務售予加拿大上市公司,今次利亞「退場」意味該本港便利店第二大市佔品牌,不再由港資持有。
香港今年9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約261億元,按年挫12.9%,連跌20個月,作為便利店主要收入來源的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類別銷貨價值跌11.1%。以往主攻民生市場的便利店在疫情下,亦要轉打衞生用品、保健品及日用品主意。惟香港便利店生存環境似乎愈加捉襟見肘,單以OK便利店在港分店數量計,早已停滯不前,目前總數約340家,與2016年底止331家相差不遠。
反觀不少超市、百貨及藥妝店卻積極「踩過界」分杯羹。新鴻基地產(00016)旗下一田百貨9月新開分店卻打正日式便利店與精品超市結合的旗幟加入戰場,為本港便利店市場亮起警號。
全港大小藥妝店也增添便利店元素,選址面積或產品種類亦貼近便利店經營手法,食品在整體組合佔比較顯著,更不惜調低食品售價,由毛利率較高的醫藥品、化妝品作彌補,贏得便利店市場。如日本折扣零售店唐吉訶德(Don Don Donki或稱驚安の殿堂),自去年來港「插旗」後,連同明年擴充大計,在「疫」市下令香港分店數目增至6家,且中環新店更以24小時營業為賣點,直接成為便利店競爭對手。
傳統便利店業務看似進入衰退期,與收入增長被迅速攤薄、經營成本急增有關。如利亞零售在港自營OK便利店,僱員開支由2016年底的8.14億元擴大至去年底的9.57億元,惟期間員工總數目只上調100人,反映人工成本高之餘,亦足見要提高工資才能解決招聘難問題。
目前香港大部分的便利店遍布各區,算是密集營運,但同時所採取的特許經營商業模式卻相對過時。參照日本市場,便利店商業衰退主因面對勞工不足、同行競爭及加盟店經營百上加斤問題。換言之,在寸金尺土的香港,便利店加盟商面臨的每月租金成本負擔更甚,細舖營業額又有限的情況下,導致加盟商買少見少。
本港便利店的黃金年代已過,卻有不少中外資企業勇於接手。今次利亞零售退出香港OK便利店市場,正正出自加拿大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Alimentation Couche-Tard Inc(ACT)的建議,對方更表明有意進一步搶佔亞太地區市場。
——————
【馮氏家族近年頻賣產惹揣測】
馮國經家族繼今年5月夥拍有中資背景的GLP集團將利豐私有化之後,事隔不足半年,馮氏家族任主要股東的利亞零售(00831)又出手沽售旗下香港便利店業務。證券界人士分析估計,按馮氏家族拆骨賣產的套路,不排除下一步或有可能私有化利亞零售。
以貿易起家的馮氏家族近年旗下上市公司的各項交易都令市場關注,包括馮氏於2018年把利邦(00891)控股權售予北京如意時尚投資控股,以及利標品牌(00787)於2019財年出售大部分北美洲業務等。
今次輪到馮氏家族透過馮氏控股持有約40.59%的利亞零售,作價27.9億元把旗下香港便利店業務出售。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認為,今次利亞零售的出售交易附帶特別股息建議,除利誘小股東,亦同時為馮氏控股變現投資。
以馮氏控股手持逾3億股利亞零售計,料淨袋約12億元。受特別股息的消息刺激,利亞零售周四(5日)股價收升17.6%至4.81元,創6年來收市高位。
張智威續指,利亞零售旗下香港便利店業務,今年上半年為該公司收入貢獻逾八成,撇除核心業務後,剩餘業務只有連鎖餅屋聖安娜、西式蛋糕品牌Mon cher及日式眼鏡連鎖店Zoff,令利亞零售陷入接近市值細、低成交「殼股」的邊緣,故料事成後利亞零售對外賣盤的亮點已不大,不排除馮氏會靜候時機再施展私有化財技,進一步退下香港資本市場的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