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講師:為何「勝率接近97%」的戰神,最後仍失敗告終?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日本歷史講師:為何「勝率接近97%」的戰神,最後仍失敗告終?

日本歷史講師:為何「勝率接近97%」的戰神,最後仍失敗告終?
Photo Credit: Issei Kato /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歷史講師神野正史,近年整理了千古以來不同歷史人物的成敗得失,寫成《不輸的力量》一書,作者藉一系列文章剖析箇中智慧。

成敗不易說:項羽、呂布、上杉謙信位列一時戰神,卻無法統一全國

每逢遇上挫敗,或期望落空,懷憂喪志的氣氛很容易蔓延開去,不論對於一個人的思緒、一個社會的發展,好像眼前永遠是漆黑一片,毫無生機;不過,何謂勝何謂敗,一時並不容易說清,可以起初連連失敗,最終反敗為勝,也可以開始時場場勝仗,後來功敗垂成。日本歷史講師神野正史,近年整理了千古以來不同歷史人物的成敗得失,每個時代、每種處境、每項人事變化多端,深刻覺察所謂成功根本沒有「一成不變」的具體公式,只有抽象的態度和原則加以參考。

先舉歷史上的戰神為例,不論是中國的項羽、呂布,抑或日本的上杉謙信,他們很擅長打仗,勝多敗少,若論這些過程中的戰役,他們理應一步步走向成功,可是,為何走到最後,他們渴求統一全國的功業往往以失敗告終(或無法成就穩固大霸業)?神野正史便以他熟悉的日本大名上杉謙信加以說明。

回顧16世紀,日本仍處於戰國時代,上杉謙信作為一方「大名」(領主)被譽為「戰國軍神」,這不是一個虛名,有實在的戰績可循。上杉15歲上戰場至49歲逝世,畢生經歷71場戰役中:61勝2敗8平手,純以勝敗總數計算,戰勝率接近97%,在整個日本戰國時代依然排行榜首。

當時,上杉最大的對手是織田信長,織田畢生的戰績相比之下就差得遠,在68場戰役中:49敗4平手,純以戰績來說可謂蚊與牛之比。而且,上杉是那種只有對方一半兵力的劣勢之下,依然能夠取勝的可怕大名,在他晚年時跟織田決戰於手取川(石川縣),正是以二萬人戰勝對方四萬人。

日本軍事術語:「一般方向」,大有智慧

那麼,為何最終織田建立的功業遠遠大於上杉?就是「失去目標,亂打一通」。上杉當時以越後之國(新潟)為據點,歷5戰全勝;再往東南攻北条的小田原(神奈川),取得38勝2敗3平手的氣勢;接著再向南走,進攻武田信玄的信濃(長野),1勝5平手;又朝西方攻打織田的北陸(富山),17戰全勝。察覺到不妥了嗎?不錯,他「幾乎」逢戰必勝,卻只有一個「亂」字,為打而打,沒有思考要擴展和經過的勢力範圍,也沒有鎖定對手,徹底擊潰一方勢力,更別說甚麼外交,借戰勝之機以大吞小,上杉像頭蠻牛一樣打來打去。

神野正史借日本軍事術語來類比,將此稱作:失去「一般方向」,他在意的是這個概念本身,無論描繪的情況是進攻抑或撤退均可。「一般方向」四字對我們來說,大概顯得平平無奇,有何用意?譬如,兩軍交戰,我方在中途遭遇極大挫敗,不管是迷路或遭遇伏擊,必須撤退,總得要先回到自己陣營集結,再行計劃;但是,為免過程中有危險被敵方追打誅滅,分散軍隊加快速度退守是較佳做法,存活率更高。面對如此情況,將領只要大喊一聲:「一般方向,己方陣營!」那麼,大家便用各種方式自行回營,無須指導。

換個方向,若論統一全國的功業也是一樣,相比之下,織田更懂得何謂「一般方向」,他打下岐阜城後,即宣布以「天下布武」為最終目標,意思就是由武士建立統一全國的中央政權。為了朝往「天下布武」的目標進發,織田很在意京都的形勢與安危,先與德川家康結盟,免除腹背受敵之憂,再與武田信玄甚至上杉建立「基本友好」的關係,使自己的力量未至於要分散應付,四面受敵。

你分得出甚麼是「策略、戰略和戰術」嗎?

這確是非常關鍵的思維,織田多敗也是小敗,穩住重點勢力,而且看準機會步步擴展,相反,上杉儘管戰勝率奇高,可惜原地踏步,到了上杉年紀趨近50歲,而且在手取川一役戰勝了織田後,才突然覺悟自己應該比織田更有條件統一天下,一次他吟誦道:

「四十九年一睡夢,一期榮華一杯酒。」

手取川之役不久,上杉終於下定決心,要建立「一般方向」擊倒織田勢力,在京都舉起上杉家的旗幟,怎料,到他整頓好一切,萬事俱備之時,出征前六日,家臣見他上廁所太久未回,發現他已死在廁所裡。

神野正史認為,不管是一個人抑或國家,許多人搞不清楚甚麼是「策略、戰略和戰術」,做起事來毫無方向,也僵化不知變通。

有了清晰的最終目的 / 目標後,應按形勢制訂:

  • 策略:為達成最終目的,所訂定的大略計畫方針。
  • 戰略:為使策略能夠成功,所訂定的個別、具體計畫。
  • 戰術:為使作戰能夠成功,於現場使用的手段、方法。

但前設是,必須先認清「當前」變化多端的形勢,策略可以大致不變,而戰略、戰術則非常彈性,可以隨時調節。意思就是,譬如織田信長想統一全國,大方針是按甚麼先後次序攻打土地,用甚麼模式擴展勢力,或鎖定擊敗大名對象的次序等;定下了方針後再制訂戰略,思考要不要結盟先打倒一方,抑或暫不外交獨靠自己,但先穩取一座小城打開缺口等等。至於戰術,就是一旦決定暫不外交,攻取一座小城,究竟是用水攻、火攻,抑或長期圍城使之斷糧投降?這就是眼前具體一件事上的戰術了。

所以,有實力也不是一味好鬥逞強,必須建立一種態度,一種抽象原則指引自己,像神野正史所說認清「一般方向」,否則,無論過程中常打勝仗,有黃金美女,不自我克制好勝之心,不好好動腦筋,最終成就不了功業,只是演繹「匹夫之勇」而已。

參考資料:

  • 神野正史(じんの まさふみ)著:《不輸的力量:世界史的成功戰略,23位歷史指標人物引領你攻克名為「人生」的戰鬥》(最強の成功哲学書世界史),新北市,大牌出版,2017年2月。

核稿編輯:周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