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比較】連系、馬系、王系?國民黨的派系運作,和民進黨有什麼不同? - TNL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特別報導

解析民進黨派系:黨內山頭「圈地共治」背後的秘密

【藍綠比較】連系、馬系、王系?國民黨的派系運作,和民進黨有什麼不同?

2022/02/09 ,

評論

TNL特稿

TNL特稿

TNL特稿

關鍵評論網編輯邀請專家撰寫特稿,歡迎讀者參與討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回顧新黨、親民黨和台聯,其實都是國民黨當時的「派系出走」結果,民進黨雖然帳面上的派系脈絡更為清晰,但卻幾乎沒有發生過「大派系把人拉走」的事件。而從藍綠彼此派系運作的異同,也可以看出國民黨與民進黨在政黨本質上的差異。

文:陳金芳

權力具有稀缺性,政治講求的就是權力的價值分配,這是政治學的第一課。

無論任何政體或團體,如何團結最大多數人的支持以獲得權力、行使權力與穩定權力基礎,就是頭號課題。所以國家內部會有政黨,政黨內會有派系是很正常的現象,想要「黨外無黨,黨內無派」,就是痴人說夢,即便號稱「民主集中制」的各國共產黨,都不能免除黨內派系對抗的問題。

派系的構成,大部分是在於非制度面的因素,包括派系成員的血緣關係、出身背景、提拔者與資源供給者,所以派系與政黨的異同,除了政黨是公開運作、派系多為非公開運作之外,政黨通常會有政綱與政策,派系通常不會有明確的政綱。

除了非制度面的因素之外,制度面的因素例如黨內選舉方式、國會議員選舉方式也會影響派系在黨內的運作方式,台灣的兩大黨國民黨與民進黨也不例外。

新黨、親民黨和台聯,其實都是國民黨當時的「派系出走」結果

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內部組成,有很高的異質性。

民進黨一開始的組成,就是黨外「公政會」與「編聯會」的集合,黨外公政會後來蛻變成美麗島系,編聯會就組成現今的新潮流系,之後又從美麗島系拉出正義連線與福利國連線,演變成今日我們看到的扁系、謝系與蘇系,美麗島系與其他派系的聚合又出現正國會。目前雖然蔡英文定鼎一尊,但實質上還是派系共治。

蔡英文出席民進黨中常會(1)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國民黨在大陸時期就已經派系林立,包括CC派、黃埔系、西山會議派等等,後來在國府遷台之後,又必須結合台灣在地大族的地方派系以穩定執政,異質性極高。而隨著中央民代增額選舉與國會全面改選,中央政府的正當性由法統移轉到民意支持,地方派系與本土派人士的發言權因此擴大。

在此之下,黨中央雖然不願意大用地方派系人士,但必要時候還是要和地方派系結盟合作以打敗民進黨。所以國民黨和民進黨黨內的組成過程,都有派系結盟的性質。

在台灣民主化之後,國民黨黨內出現不少次團體,包括吳梓等人領軍、支持國民黨走向本土化的集思會,以及主打反金權打擊地方派系的新國民黨連線,之後宋楚瑜又在省府團隊培養自己的人馬,擔任行政院長的連戰也培養出自己的人馬。

而在過去立法委員採取中選舉區的狀況下,新國民黨連線、省府系與集思會都曾經退出國民黨直接擁抱民意——這也是新黨、親民黨與台聯的起源。而在修憲推動國會減半、立委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選出之後,這些小黨馬上就面臨泡沫化的危機,回收這些本來屬於國民黨的選票,也是國民黨贊成單一選區兩票制的原因。而這樣的制度,也有助於黨中央強化權威,利用提名權限縮派系發言權。

民進黨雖然也面臨過工黨、社民黨與新國家連線的出走挑戰,但派系拉大隊出走的狀況還沒有發生,這也是民進黨票源相對鞏固的原因。但修憲與解散派系動議之後,黨中央提名權大增,讓過去派系共治的傳統受到挑戰,這也是蔡英文擔任總統兼黨主席在黨內可以橫行無阻的原因之一。

民進黨的派系運作越來越清晰,國民黨卻越來越走下檯面

從派系運作的異同,也可以看出國民黨與民進黨在政黨本質上的差異。

民進黨與國民黨不同的地方,在於民進黨派系許多是直接掛牌營運,並且有其自己的政策主張。以知識分子為標榜的新潮流系,早期就以左翼號召提出群眾路線、聯合工農等等的主張,即便黨內有解散派系動議,新潮流依然以智庫方式營運,至今仍有政策產出;與新潮流抗衡的正國會也有自己掛牌營運的辦公室,並且最近也開始有自己的政策智庫。

b7pri84uvfhhh40fj50pctl8qogy2q
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過去,正義連線與福利國連線除了自己的辦公室外,也有自己的雜誌刊物。

從這點看來,民進黨的派系比較類似日本自民黨的派閥,自民黨的派閥類似前總理安倍晉三的清和政策研究會、過去存在的志帥會、經世會等等除了黨內人際關係的結盟之外,也有政策標榜的功能,有助集結黨內的不同政策意見。但在民進黨逐漸世俗化的狀況下,以政策與路線定位為標榜的派系是否可以延續發聲,就是一個問題。

對比民進黨,國民黨的派系類似連系、馬系等等還是在非制度面上運作,只能透過人際關係與黨內的衝突一窺派系要角與人物的歸屬,具體政策也仰賴派系領頭者的好惡。反而過去的集思會、新國民黨連線還是公開運作,現在反而國民黨派系逐漸走向檯面下。而且國民黨對於路線的辯論不熱衷的狀況下,派系也不會太標榜特定的路線與政策。

派系的初衷是倡議政策,但現在越來越偏向職位的爭取

在社會通念上,派系都被視為政治分贓、形成寡頭政治甚至導致黨內分裂的元凶,但其實並不盡然。

首先,有群體就有派系,在不涉及權力的團體都難以避免,政黨更無法避免。其次,派系對於人才的栽培與供給、培育資淺民代、制衡黨內執行部門的暴衝、擴大政黨執政基礎都有貢獻,用一刀切的方式看待派系其實並不適切。

民進黨、國民黨——與任何一個政黨——都不免有派系,只是當前的困難在於單一選區兩票制下,由於黨中央的提名權都擴大,派系做為制衡黨內執行部門暴衝的能力都受到限制,民進黨與國民黨都面臨此種缺乏內部討論、導致黨內民主赤字的狀況。

國民黨邀黨籍縣市長交流(2)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在缺乏內部討論的狀況下,兩黨內部的各種政策論述也逐漸疲乏,不像二十年前百花齊放。種種的結果都導致了目前兩黨派系的最大危機:只剩下爭取職位與人才供給的功能。這樣的派系,就只能和當權者索討權位,對黨內民主與多元化的發展沒有幫助,也難以拓展群眾基礎。

並非沒有人想要從制度面改變這樣的政治生態,而十五年前通過後影響台灣政治至今的國會減半、單一選區兩票制,也將成為派系演進與台灣政治改變的下一個戰場。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專題下則文章:

【歷史篇】叱吒一時的「美麗島系」而今安在哉?盤點那些已不復存在的民進黨派系



解析民進黨派系:黨內山頭「圈地共治」背後的秘密:

新潮流、英派、正國會、海派、蘇系、謝系、扁系⋯⋯這些派系間的角力不只是民進黨內的事,更深深影響台灣的日常政治。每當遇到選舉提名、修法分配等「國家大事」時,那些布條前排排站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派系運作的痕跡。在民進黨站穩腳步邁向長期執政之際,一起來看看這些民進黨內「執政派」與「在野派」的角力,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看完整特別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