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氣泡可佔全球GDP近4成 帶動中小企工業・亞太區及歐洲成首例 - 香港經濟日報 - 中小企 - 商管策略 - D200609

旅遊氣泡可佔全球GDP近4成 帶動中小企工業・亞太區及歐洲成首例

商管策略

發布時間: 2020/06/09 20:10

最後更新: 2020/06/10 16:11

分享:

分享:

新冠肺炎疫情三完結跡象,全球旅遊業近乎停擺。不少國家推出「旅遊氣泡」(Travel Bubble),恢復某些地區的旅遊業,如波羅的海國家在 5 月中旬已經重開邊界。《經濟學人》認為潛在的旅遊氣泡可佔全球本地生產總值(GDP) 35% ,預計亞太地區和歐洲會分別出現旅遊氣泡,有望振興各國旅遊業以至工業。

旅遊氣泡成疫情後新趨勢

「旅遊氣泡」是指新冠肺炎疫情程度相若國家,互相建立旅遊區域的概念。《經濟學人》認為,潛在的旅遊氣泡可佔全球 GDP 逾 3 成,佔所有貿易與服務的39% ,以及全球旅遊消費的 42%。早在 5 月,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及立陶宛等波羅的海國家已成立旅遊氣泡。這些國家市民將可以在氣泡範圍內自由移動,不會受到隔離措施影響。至於紐西蘭和澳洲塔斯曼尼亞亦有意組成「跨塔斯曼尼亞氣泡」,惟細節仍有待商議。

【相關文章】【中國進軍日本】大陸人收購日本溫泉旅館成新興潮流?富士山一帶為熱門之選

紐西蘭和澳洲塔斯曼尼亞有意組成「跨塔斯曼尼亞氣泡」

【相關文章】旅遊人數大減 旅宿平台推網上體驗・外賣服務發掘商機

【相關文章】台灣宜蘭酒店入住率疫情倒升65%!網絡爆紅「抹茶山」成商機

歐洲及亞太地區先行

「旅遊氣泡」成新冠肺炎疫情後的新趨勢,《經濟學人》預估未來將出現兩大旅遊氣泡,覆蓋現在正在形成的「小型旅遊氣泡」。第 1 個旅遊氣泡位於亞太區,例如日本及紐西蘭等,每百萬人只有不到 10 人確診的國家。第 2 個旅遊氣泡位於歐洲,這個氣泡的感染標準比較寬鬆,每百萬人有不到 100 人確診。歐洲氣泡包含了德國,並且橫跨波羅的海。亞太氣泡因涵蓋日本及中國,將佔全球 GDP 的 27%,而歐洲氣泡則佔 8% 。

旅遊氣泡除了振興旅遊業,亦可進行經濟互補,尤其中小企得受惠。在亞太氣泡中,這些國家平均 51% 的貿易是跟氣泡中的國家進行。小國能夠透過跟大國貿易從中獲利。例如泰國和希臘這些依賴旅遊業的國家,也會從人們重往來中受惠。至於亞洲及歐洲的工廠也十分依賴員工的旅遊往返,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每日有 350 萬人穿越歐盟境內邊界,另有接近 70 萬人往返香港和中國。

【相關文章】疫情影響包團轉攻散客 農莊引入大量親子活動吸家庭客

【不斷更新】遙距營商計劃申請手續FAQ!一文看清如何盡取 30 萬元D-Biz資助為公司增值 <<<唔想錯過D-Biz申請秘技、最齊最新情報請 Bookmark

盡覽香港企業銷售和推廣情報:
→ SME@HKET Facebook專頁【將 SME@HKET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睇商機】

免費下載 hket App,關注「全球疫情實時動態」:http://bit.ly/33C83cZ 

立即訂閱專享無間斷美股分析:http://bit.ly/2ZN5x1l

Photo﹕pexels、澳洲旅遊局 

撰文 : 廖淑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