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值是什麼?Ct值高傳染力低?看懂PCR檢測方式 - 康健雜誌
瀏覽數 893,988

Ct值為何愈高愈沒有傳染力?答案在於「迷你級」新冠病毒的觀測方式

只要有新冠病毒的確診個案,在指揮中心的疫情記者會上就會聽見「Ct值」。特別是最近新冠疫情升溫,收看直播記者會的人也增多了,也讓更多人好奇,指揮中心口中的Ct值到底是什麼?為什麼Ct值愈高愈沒有傳染力?

Ct值的英文全名為「cycle threshold (CT) value」,中文又可稱為循環數閥值,是新冠肺炎病毒基因在實驗室中,透過病毒核酸檢測(PCR)之後所測出來的數值。

新冠病毒超迷你!得靠PCR檢測才能觀察

但,為什麼新冠病毒必須靠PCR檢測才可以觀察?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解釋,原因是新冠病毒非常微小,只有一般流感病毒的十分之一。

所以,想要測到病毒RNA的濃度,就必須透過PCR多次複製特定的基因進行放大觀測。每將病毒放大一次就是1單位的Ct值,也就是2的次方倍,「至於正常人則不應該檢出病毒RNA。」

換句話說,如果病毒RNA濃度很高,PCR檢測只要複製幾次就能觀測到,那Ct值的數值就比較低。相反的,當PCR檢測必須複製好多次才能觀測到病毒RNA濃度,Ct值的數值就比較高了,卻也代表傳染力低。

想要快篩採檢怎麼做?馬上看:新冠肺炎快篩採檢懶人包/地點、流程、費用、院所時間一次看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舉例來說,這幾天引發全民關注的新北市獅子會群聚案,其中60多歲的新北市獅子會前會長(案1203)於5月11日確診時,Ct值為18。那他在接受PCR檢測時,就必須複製2的18次方倍,才能觀測到病毒RNA。

另一例則舉宜蘭縣遊藝場群聚案,其中30多歲的案1202也是在5月11日確診,當時Ct值為20,也就是她在接受PCR檢測時則需要複製2的20次方倍。

可見,案1202在接受PCR檢測時,必須比案1203再複製更多次才能規測到病毒RNA。那麼,案1202的Ct值20雖然比1203的Ct值18來得高,傳染力卻相對較低。

全民防疫,我適合打AZ疫苗嗎?馬上看:AZ疫苗懶人包/AZ疫苗副作用、施打對象、保護力及自費價格一次看

(新冠病毒示意圖。圖片來源 / pixabay)

案例出現症狀後 Ct值約14~20天後變高

那麼,Ct值從低轉高、甚至解除隔離,大概需要經過多久?施信如說,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Ct值會從感染前期的偏高,在有症狀時下降,之後再經過約14~20天後又逐漸回升,但還是有可能再下降。換句話說,這Ct值的變動猶如曲線,但Ct值的最低點就是症狀最明顯的時候,也是傳染力最高的時期。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而這也是為什麼指揮中心規定確診病例的接觸者,必須接受14天的居家或個別隔離措施,隔離期滿還要再接受7天的自主健康管理。施信如說,一直到Ct值高逾34~40以上,幾乎不具傳染力,就可以不必再「關」起來了。(推薦閱讀: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怎麼分?規定、條件、補助一次看懂

新冠病毒從去年至今不斷突變,大家明顯感受傳染力增強。施信如說,這確實代表Ct值驗出的結果都比較偏低,民眾得提高警覺。

Ct值僅作參考 台灣「採陰」標準比美日鬆

但施信如也強調,Ct值只是提供一個數值,用來判斷檢體是陽性或陰性,是參考值,不是絕對值也不是二分法,還是得靠疫調等多方證據來綜合判斷。(推薦閱讀:新冠病毒太難纏 挑戰採檢標準!這個案康復後8次採陰仍轉陽

更何況,新冠病毒是新型傳染病毒,人們對它不熟識,國際上對確診的Ct值也無一致標準。台灣最新標準為:只要病例的Ct值34以上,就算採檢陰性;而美國和日本則訂Ct值40以上為採檢陰性的標準。這也是為何很多台灣人在國內沒確診,出國後卻被篩出確診的原因了。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了解新冠肺炎保護自己,馬上看:新冠肺炎症狀一次看!發燒、喉嚨痛...教你和感冒區分

新冠肺炎常見Q&A

抗原快篩和PCR核酸檢測有何不同?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