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如何在跨國供應鏈扮演要角?司徒達賢:考驗的是「垂直整合」的能力|經理人
成功 Success > 決策技術
feature picture
Lisanto 李奕良 on Unsplash

台灣企業如何在跨國供應鏈扮演要角?司徒達賢:考驗的是「垂直整合」的能力

編按:台灣很早就走向國際化,然而在世界市場上「自創品牌」成功的台灣企業卻屈指可數,台灣企業該如何成為跨國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員,甚至扮演主導地位?政治大學名譽及講座教授司徒達賢這樣看:

策略設計其實不外乎以下幾項關鍵決策的選擇與「排列組合」,包括:產品、市場、垂直整合程度、規模、地理涵蓋範圍及競爭優勢等。簡言之,即是企業應針對外界環境的趨勢以及本身條件的高下,構思未來在這些決策上所應呈現的「形貌」,然後以這些基本決策為核心,統整組織內部各部門以及各層級的努力方向。

串連市場、生產與品牌客戶,扮演「跨域整合者」

台灣除了缺乏自然資源之外,最大缺憾是國內市場規模不足,這使每一個市場區隔都不足以進行有效率的產品與行銷創新,而且創新往往很快會被模仿,使創新所帶來的利益難以持久。再者,由於市場總量小,如果有1、2家成功,很快就形成寡占的局面,其他廠商的發展空間就會受到排擠。

在此一「島國」形勢下,我們很早就走向國際化。然而若在國內並無成功經驗,或市場支撐,貿然走向國際將面對極大挑戰。由於不易直接接觸到外國最終消費者,造成台灣廠商與外國消費者之間,雙方互不了解,這使得多年來,外國進口商與通路商的關鍵角色大幅壓縮了我們的利潤,而在世界市場上「自創品牌」成功的台灣企業也如鳳毛麟角,屈指可數。

近20~30年來,傳統工業生產基地外移,使它們在產業價值鏈上的角色日益像是「跨域整合者」,也就是市場在歐美,工廠在亞洲,品牌屬於外國品牌商,只有研發設計在台灣。在所謂高科技產業中,情況也相差不遠。從各種電子零組件的製造,到大規模的代工組裝,大部分電子通訊相關企業也都是世界供應鏈的一環。只要角色扮演成功,就可以成為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也可以享有相當水準的利潤與談判地位。

司徒達賢教授.JPG
政治大學名譽及講座教授司徒達賢。
司徒達賢提供
延伸閱讀:從年收 34 億到近乎倒閉!大老闆的經營學習:愈成功,愈要小心「速度陷阱」

善用全球人才,靈活垂直整合

近年來也有一些企業希望能爭取到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藉助於自創品牌以及通路關係的掌握,再加上研發技術的創新,成為世界產業中的領導者之一。

他們在策略上整合了全球的資源:工廠位於效率與工資合宜的地方,有自己的工廠,也有外包給別人的部分;有自有品牌,也同時為外國品牌代工,分進合擊,進入世界上不同的目標市場;研發基地分散在世界各地,善用各地的研發能量;在資金調度方面,也與世界各國的金融機構合作。將來甚至打算將各子公司在不同國家分別上市。

延伸閱讀:「組織調整不是天翻地覆的事」台達從代工走向自有品牌,如何確保策略看得到、做得到?

這種企業的「垂直整合程度」十分靈活,供應鏈跨足世界各地,競爭優勢在於善用世界各地的人才與人力,包括研發、製造、銷售,當然還必須有總部的制度與高階管理人才。至此境界,其實很難被歸類為「台灣企業」。然而這樣或許是很多企業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當很多企業都朝此方向發展,我們就得開始為台灣的「人」擔心了。當資源與人才都全面全球化,我們的年輕人,無論是技術或管理,就必須在各方面都達到世界級的水準,才會被這樣的「台灣企業」所吸收聘用。若做不到「世界級」,則這些台灣企業的成功,其實與我們也沒有什麼關係。

台灣的企業現在應強力督促各級教育機構,並鼓勵政府、家庭,甚至整體社會,踏踏實實的投入精神與心力,把我們下一代的人力素質、價值觀念、敬業精神、知能與見識等,提升到「世界級」的水準,這樣才可使「人」成為台灣企業的重要競爭優勢之一,而且也唯有如此才能使全民經由這種高水準的參與及貢獻,得以分享台灣企業策略成功的果實。


司徒達賢 profile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企管系、美國伊利諾大學、美國西北大學,台灣首位專研企業策略的博士學者,榮獲「管理獎章」、金書獎等殊榮,後來成為台灣個案教學法先驅,打造「政大企家班」專門培養企業家,現為政治大學名譽及講座教授。

繼續閱讀 策略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