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莲觉_百度百科

张莲觉

“东莲觉苑”创始人
收藏
0有用+1
0
张莲觉,即香港爵绅何东(又名何启东)爵士的夫人何张莲觉居士(何启东原配为麦秀英,张莲觉是平妻(为麦秀英表妹))。东莲觉苑,是香港最早设立的弘法道场。即以何东、张莲觉的名字命名。东莲觉苑于2017年6月6日建议列为法定古迹 [1]
中文名
张莲觉
出生日期
一八七五年
逝世日期
一九三八年
主要成就
创建“东莲觉苑
出生地
广东省新安县
信    仰
佛教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张莲觉
何张莲觉居士,名静容,广东省新安县人,清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出生。生而窈窕,有宿慧。父某,任榷署象胥,故莲觉亦娴译事。幼信佛教,善根宿植。既长,嫔同里何晓生,精懋迁术,成陶米业。鸿案相庄人,人以福禄鸳鸯目之。富而不骄,孳孳为善。每值饥馑兵燹之年,辄请于夫,斥资巨万,广济灾黎。其用于佛教也,数亦相埒。锓梓释典,建筑梵刹。创建香港之东莲觉苑,绀宇金容,备极庄严,为诸净侣研学之所。育材甚盛,远近闻风,多负笈从之。莲觉丰神隽朗,颀颀玉立,雅慕吟咏。于归后,慎苹蘩而疏铅椠,故平生以德称,而不以才显。其著作《名山游记》,文笔遒宕,为众所称。莲觉学佛,锲而不舍。临终瑞相彰间,有足述着。东莲觉苑,旧例,每年于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始,念佛七日。岁丁丑,莲觉忽嘱全苑净侣,是年佛七展缓十日,于十一月廿七日开始。佛七甫圆满,莲觉竟以微疾逝世,恰值礼诵藏事半时之后。盖预知时至,从容计算以就之也。弥留之际,一片红光,起于足下,旋变为白,笼置全身,向西而灭。百余人在侧,目所共睹。莲觉生于乙亥,殁于一九三七年丁丑,享年寿六十有三。生三子七女,多卒业瀛黉,赝学士位。

虔心释氏

播报
编辑
她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冬天,莲觉居士联络香港佛教善信,礼请南京栖霞山寺住持若舜老和尚,到香港主持佛七。若舜老和尚与霭亭法师等一众僧侣抵达香港,莲觉迎至家中供养,以此结缘。一九二九年,何东爵士与莲觉居士同游南京栖霞山寺,见该寺隋代的舍利塔放光,认为不可思议,遂独捐金二万元,重修栖霞山寺。自此对于佛法信仰益为虔诚,此后对于以佛法改善世道人心的事业,无不全力以赴。

筹备寺院

播报
编辑
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镇江竹林寺住持霭亭法师退居,何张莲觉居士迎请法师到香港弘化。霭亭法师抵港,在何张莲觉居士的支援下,在背山“海云兰若”,开办“宝觉佛学研究社”,招收青年女性授以佛学教育。继而于翌年秋天,何张莲觉居士在山光道购得一块土地,由霭亭法师设计监造,兴建香港最早、及最具规模的“东莲觉苑”。东莲觉苑在当时耗资十五万元,建的巍峨高大,富丽堂皇——当然,这一肇巨大的建筑费。是何东爵士捐出来的。在霭亭老法师所著的《栖云文集》中,有一篇《我所认识的莲觉居士》,文中说到莲觉居士兴建觉苑的动机:
本来我和他相识,在民十一年(一九二二年)冬天……他不仅是热心的护法,而且是一个具有深心宏愿,发扬佛化的人。这,是因他年来在各处朝礼考察过好多名山,对于各道场内部的设施情形,微有不满,她说丛林不讲究僧教育,确是佛教式微的因素,以为今后欲振与佛教,非提倡僧教育,和多办些社会慈善事业,绝不能挽回颓风,而光显法化。当时我觉得他这议论,切中时弊,深获我心,认为能具这种见识,求之我僧界中,尚不可多得,何况护法居士?使我非常地钦佩。她在那时期已经发了宏愿,想将来在香港,建筑一所理想中的新佛化机关。东莲觉苑,就在那时候布下了种子,奠定了基石……
十年之后,因缘成熟,霭亭法师到了香港,莲觉居士见有了助他兴建法苑的人,乃积极进行觉苑的兴建。霭亭法师在上文中续说:
一方面进行筹备建筑正式苑宇,初步工夫,先从购地址入手,受着经济的限制,在这寸土寸金的香港境地,虽看了多处,合用的价太高,价廉的不合用,因为要办义学的缘故,不能离开市区过远,困难万分!如此经过了很久的时间,才觅得山光道的地址。房屋如何建筑,佛像如何装塑,内部如何陈设,承他信任,均教我指点,费去我不少的心血和精力。
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因月十五日觉苑落成,但建筑费较预计的十万元超出了五万,这样使莲觉居士十分为难,霭亭法师的文章中说:
……巍峨高大、矞皇壮丽的东莲觉寺,竟如他多年的积愿,一一逐步实现了。在别人眼中看来,他是有名的财主夫人,做这件事,是不成问题的。而不知他为这件事用尽了心血,历尽了艰苦,费尽了心思,从万难中做成功的。他本是个轻财好施的人,生平没有积蓄,这笔十多万元的建筑费,是何爵绅体念她多年的意志,在金婚庆典中惠与的,因为照原定建筑的图则之外,临时又增加了些,后来计算起来,竟溢出了五万元,这个难题,颇费他的踌躇。据说他几晚没有睡得好,打了种种主意,向何爵再三磋商,把这个难关,才度过了。及至成立之后,因自己年老多病,对于觉苑的久远和经常费的问题,也是用尽了心机,一直到死的那天,恐怕他的心,仍然还是挂念着呢。

轻财乐善

播报
编辑
莲觉居士一向乐善好施,并不看重钱财,兹举一例,以见一斑。有一段时间,香港警察取缔野狗,对于没有挂牌子的狗,一见到就毫不容情的加以逮捕,执行枪杀。莲觉居士见到每年有大批无牌的狗被杀戮,情殊可悯。动了同体大悲的恻隐之心。他联络了一些中外的名人和慈善家,向香港政府替群狗请命,得到政府的同情,拨出一块土来建屋收容野狗。但是土地有了,而建筑费还有着落,莲觉居士慷慨捐出万元,在九龙宋王台旁边,建了一所很整齐的养狗院,从此警察捉到的狗,皆送到此处留养,每年不知全活了多少生命。

热衷慈善

播报
编辑
莲觉居士对于社会慈善事业,大凡是力之所及的,他是知无不为。并且他是学佛的人,喜欢做三轮体空无相布施,不求人知。有许多捐款,捐就捐了,不使人知道,最多写一个无名氏。香港有一所儿童工艺院,儿童在院中可以学成谋生的技能。莲觉居士介绍了好多个穷家儿童入院学习,所需费用都由他个人来负担。且说一九三四年,东莲觉苑建筑落成,霭亭法师把他在青山“海云兰若”办的“宝觉佛学研究社”迁入苑内,并扩大招生。同时在苑内还办了一所义学,收容贫家儿童施以教育,这在当时的香港,都是开风气之先的创举。一九三五年,莲觉居士在觉苑启建水陆法会,遴聘国内诸山大德南来香港主法。适虚云老和尚法驾也到了香港,莲觉居士礼请老和尚与会,与栖霞山寺的若舜老和尚,轮流共主内坛,这一次水陆法会规模之盛,为前所未有。

宣扬佛学

播报
编辑
此后,莲觉居士在霭亭法师的协助下,创办了“宝觉女子商科学校”,继之又创办“人海灯”月刊,宣扬佛教文化,这在当时也是开风气之先的创举,对华南佛教有着启发的作用。此后陆续又兴办了九龙的“法云义学”、望角(即日后的旺角)的“植信义学”、澳门的“宝觉义学”等多处,教育贫苦民家子女,促使佛教普及民间。何张莲觉居士致力与佛教事业之时,她有一个得力的助手,是她弟妇林证明居士内侄女林楞页。林楞真一八九九年出生在日本横滨,十五岁回国,在香港依莲觉居士同居住,早晚礼佛诵经,受三皈依,并且亲近过海仁、观本二位老法师,研习内典,勇猛精进,对经义造诣甚深。年长之后,随何张莲觉居士参访国内名刹丛林,遍及四大名山。三十岁后,协助张莲觉居士,致力于弘法兴学育才事业。民国十九年(一九三○年),先后设立宝觉第一义学于波斯富街,及宝觉第二义学于澳门龙嵩街。她秉承张莲觉居士的弘法旨趣,主持澳门功德林数年。一九三四年,东莲觉苑落成,宝觉佛学社及宝觉义学相继迁入,事务日繁,何张莲觉居士遂聘楞真为东莲觉苑的监苑,经营策划,臂助良多。

先生仙去

播报
编辑
一九三八年元月五日(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岁十二月四日),何张莲觉居士舍报往生,享年六十三岁。他往生前在留的遗嘱中说:
予一生笃信佛教,念本港尚无一真正合现代化的永久育宏法机关,并可怜失学青年女子,思设义学以培植之。唯此事体大,力与心违者亦有年矣。前蒙夫君体念余情,先后惠以巨资,勒建东莲觉苑于山光道,克偿所愿……莲觉居士虽生长在富贵人家,但是他并没有富贵家庭的习气,他不喜欢穿华贵衣服,喜欢着出家人的装束。他居家实行“待客易丰,居家宜俭”的古训,自己的生活饮食都很简单,但招待客人却很丰厚。尤为难得的,是他富而不骄,对人和蔼,不论对方富贵贫贱,他是一律平等的对待,就是街头卖报纸的儿童,小摊贩的老妇,他也是和颜悦色的对待他们,帮助他们。

继承者

播报
编辑
何张莲觉居士舍报往生,遗命林楞真为他的继承人,担任东莲觉苑苑长、兼宝觉学校校长。莲觉居士生前曾参访全国各地名山大刹,礼谒善知识问道究学,实具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菩萨精神,她曾著有《名山游记》一书行世。他往生后,林楞真居士继承她的志业,数十年来东莲觉苑是香港有名的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