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小綠人就安心?看懂成分更重要 | 遠見雜誌

有小綠人就安心?看懂成分更重要

滕淑芬
user

滕淑芬

2015-09-17

瀏覽數 20,850+

有小綠人就安心?看懂成分更重要
 

本文出自聰明吃,才能對身體好

「美國鼓勵民眾吃,但政府不背書,業者只需去FDA註冊,二個月內沒有異議,就可上市,萬一有民眾發生什麼非預期效應,業者自己負責,訴訟官司輸了可以賠到垮,」台大食品安全中心執行長許輔說,台灣是審核制,管理制度接近日本;大陸則由各省審核,標準不一,北京、上海較嚴,有些產品就會送隔壁省審查。

有了小綠人 不一定有助銷售

台灣的小綠人認證,自1999年實施至今年4月,取得認證的產品總共有324項,相較於市面上販售的上千種保健食品,比例不算高?

許輔表示,送審產品要有安全(有沒有毒)、安定(確效)、動物實驗等三項證明,實驗花費約需300萬元,再送食藥署委員會審核,平均要一年半,花錢花時間,管理趨嚴。

因此要不要申請小綠人,廠商自有盤算。

杏輝藥廠資深經理黃文芳說,產品需要善用大眾媒體宣傳的,小綠人會有幫助;直銷產品借助人際傳統,愛怎麼說就怎麼說,申請認證的就很少。

其次是產品原料在消費者心中的認知度,例如魚油、維他命、葉黃素等,很多人很清楚這些營養品的功效,小綠人的幫助也不太大。

余聰仁也持相同看法。他表示,國人對人參、枸杞能補體力、補血,耳熟能詳,再花300萬拿小綠人沒有太大意義。只有研發新產品時,碰到有些原料民眾不熟悉,例如寡醣乳酸菌,容易讓人誤以為是果糖,其實是蔗糖經過生物轉化技術產生的一種益生菌,對腸胃道好,才會申請。

訂《遠見》1年即贈美髮界精品「艾瑪絲頭皮養護三步驟」(價值$1,700)

食益補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黃小琳說,2014年白蘭氏併入日本三得利集團,日本老闆認為,日本的管理制度太鬆,什麼產品都可以申請為健康食品,民眾無感了,還不如在國際研究上累積科學論文來得強,因此並不會要求新產品一定要取得小綠人。

至於得到小綠人的產品,業績有更好嗎?儘管多數業者表示並沒有。但也有例外。

2006年維他露每朝健康綠茶,陸續取得減少體脂肪形成、調節腸胃道和血脂等三項認證,東方線上消費調查發現,每朝曾在三個月內民眾常喝的飲料品項上,成長近300倍。

每朝也進行幾波強力行銷,甚至讓茶飲單挑優酪乳,讓排便不順、不習慣優酪乳味道,或者擔心優酪乳熱量高的消費者,多了一項新選擇。

但是小綠人也會破功。某藝人代言的「綠膳纖膠囊」,狂銷數十萬盒後,有使用者投訴吃了該產品後狂拉四個月,其中的成分蘆薈素含量,竟然是國際公認標準的1770倍,已遭衛福部要求下架。

健康食品由中央核發許可證,縣市政府衛生局不定期抽驗,但因人力有限,查不勝查。許輔建議,未來健康食品的管理應逐步向歐美國家看齊,由業者自律,並教育民眾多做功課,學會看成分標示,做個聰明消費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