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汉字)_百度百科

[shèng]
汉字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盛(拼音:shèng,ché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1]。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 [2]。此字本义是把东西放在器皿中,后分化出名词义,特指盛装在祭器中的谷物,由此还引申为整饬、端正,以上意义都读chéng。由本义还引申出盛满、丰盛、众多,并由此引申为兴旺、繁茂、美好,由盛满义引申为极点、顶点,由此进一步引申为很、非常,以上读shèng。
(基本信息栏来源: [3]
中文名
拼    音
shèng,chéng
部    首
五    笔
dnnl(86);dnlf(98)
仓    颉
isbt
郑    码
hmyl
字    级
一级字 [1]
注    音
ㄕㄥˋ,ㄔㄥˊ
异    体
晟,晠
平水韵部
去声二十四敬,下平八庚 [4]
总笔画
11
四角号码
53102
统一码
基本区 U+76DB
结    构
上下结构
造字法
形声字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形声字。从声,形旁“皿”表示和容器有关。今见最早的“盛”字出自西周,声符作“戊”,是“成”省声(图A),东周也有如此省声的。春秋时代,也有把声符省成“戈”的(图2)。未省的声符“成”是在“戊”形内加一短横,或加一带圆点或圆圈的竖笔,其圆点或圆圈是由竖笔中间的肥处演变而来。楚系文字声符内部写作“A”形,影响了《说文》小篆。秦系诅楚文、琅邪刻石字声符承西周,是“戊”形内加短竖,但短竖上接横线,隶变作“成”。又诅楚文讹从“血”,或是受楚系文字“皿”之变形影响,也或是偶然笔误。本义是盛装、容纳。分化出名词义,特指盛装在祭器中的谷物,即《说文》所谓“黍稷在器中以祀者”。由本义还引申为整饬、端正。以上意义都读chéng。由本义还引申出一些意义,都读shèng,大致是:引申为盛满、丰盛、众多,由此引申为兴旺、壮盛、强大、繁茂、繁荣、深厚、美好,由盛满义引申为极点、顶点,由此进一步引申为很、非常。 [2]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shèng
形容词
旺盛,兴盛,茂盛。
Thrive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生气方盛,阳气发泄。”
《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兴盛
众多,丰盛。
Sumptuous
逸周书·大匡》:“(王)问罢病之故,政事之失,刑罚之戾,哀乐之尤,宾客之盛,用度之费。”
后汉书·荀彧传》:“绍甲兵甚盛,议者咸怀惶惧。”
盛产,盛宴
大,盛大。
Grand
孟子·公孙丑上》:“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史记·春申君列传论》:“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
盛大,盛况
深重。
Deep
汉·蔡邕议郎胡公夫人哀赞》:“遣颢到官月余,所疾暴盛……薨于京师。”
盛意
华美。
Colorful
荀子·子道》:“今女衣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
盛装
动词
谓使丰足。
Make plenty
汉·班固白虎通·社稷》:“礼者,盛不足,节有余,使丰年不奢,凶年不俭,贫富不相悬也。”
盛行。
Prevail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论说》:“何晏之徒,始盛玄论。”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引》:“子书盛于秦汉,而治子书者错出于六朝、唐、宋之间。”
抚育。
Foster
尚书大传》卷四:“武王死,成王幼,周公盛养成王。”
盛养
称赞。
Praise
楚辞·九章·怀沙》:“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
《文选·张衡〈东京赋〉》:“盛夏后之致美,爰敬恭于神明。”
副词
极,甚。
Very
庄子·德充符》:“平者,水停之盛也。”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二:“将军好马甚爱惜,今死,盛懊惋。”
盛夏
名词
(Shèng)姓。
chéng
动词
以器装物。
Hold
汉书·东方朔传》:“壶者,所以盛也。”
前蜀·贯休山居诗》之十七:“且为小囤盛红栗,别有珍禽胜白鸥。”
盛饭
容纳,承受。
Sustain
吕氏春秋·君守》:“身以盛心,心以盛智。”
急就篇》卷四:“汉地广大,无不容盛。”
〈方〉指居住。
Dwell
欧阳山高干大》第二二章:“老百姓都觉得大祸将临,这地方是再不能盛了。”
通“成”。完成;实现。
《易·说卦》:“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
《荀子·王霸》:“君者,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照之,以观其盛者也。”
名词
受物之器。
《左传·哀公十三年》:“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
唐·韩愈《祭董相公文》:“旨酒既盈,嘉肴在盛。”
盛器
祭祀时放在容器中的黍稷等祭品。
《周礼·地官·闾师》:“不耕者,祭无盛。”
公羊传·文公十三年》:“鲁祭周公,何以为盛?”
通“”。古邑名。
《公羊传·隐公五年》:“秋,卫师入盛。”
参考资料: [5]

古籍解释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从皿成声。氏征切 [6]

说文解字注

黍稷在器中㠯祀者也。
盛者,实於器中之名也。故亦𧦝器为盛。如左传旨酒一盛、丧大记食粥於盛是也。引伸为凡丰满之偁。今人分平去。古不分也。如左传盛服将朝。盛音成。本亦作成。
从皿。成声。
形声包会意。小徐无声字。会意兼形声也。氏征切。十二部。 [7]

康熙字典

《唐韵》氏征切。《集韵》《韵会》《正韵》时征切,𠀤音成。《说文》: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书·泰誓》:牺牲粢盛。传:稷曰粢,在器曰盛。《周礼·天官》:甸师掌帅其属,耕耨王藉,以共齍盛。注:谓黍稷稻粱之属,可盛簠簋者。
又器名。《左传·哀十三年》:旨酒一盛。注:一器也。《礼·丧大记》:食粥於盛不盥。注:谓今时杯杅也。
又《广韵》受也。《诗·召南》:于以盛之,维筐及筥。《古今注》:城者,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
又成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白盛。注:盛之言成也。以蜃灰垩墙,所以饰成宫室。
又盛服,严饰也。《左传·宣二年》:宣子盛服将朝。注:盛,音成。本或作成。
又防堤也。《尔雅·释山》:山如防者盛。疏:盛,读如粢盛之盛,形嶞而高峻,若黍稷之在器也。
又山名。《前汉·郊祀志》:日主祠盛山。注:在东莱不夜县。注:盛,音成。
又国名。《公羊传·隐五年》:秋衞师入盛。注:盛,音成。《左传》作郕。
又《唐韵》丞政切。《集韵》《韵会》《正韵》时正切,𠀤成去声。《博雅》:多也。《广韵》:长也。《增韵》:大也。茂也。《易·系辞》:日新之谓盛德。《礼·月令》:生气方盛,阳气发泄。《中庸》:官盛任使。《史记·循吏传》:世俗盛美。《吕氏春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
又极也。《庄子·德充符》:平者水停之盛也。
又犹嘉也。张衡东京赋》:盛夏后之致美,爰敬恭於神明。
又受物曰盛。《前汉·东方朔传》:壷者,所以盛也。师古注:叶音去声。
又地名。《前汉·武帝纪》:南巡狩至於盛唐。《魏书·神元帝纪》:魏始祖迁於定襄之盛乐。
又姓。《後汉·西羌传》:北海太守盛苞,其先姓奭,避元帝讳,改姓盛。一曰周穆王时盛国之後。《穆天子传》:姬姓也。盛柏之子也。天子赐之。上姬之长,是曰盛门。注:盛,国名,盛姬,王同姓也。 [8]
《说文解字(孙刻本)》书影
《说文解字注》书影

书法字形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韩国字形对比图

书写演示

盛字书写笔顺

书法欣赏

(书法来源: [9]

音韵集汇

播报
编辑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开口呼
全浊
是征切/时正切
ʑjɛŋ
去声
开口呼
全浊
承正切/音成
ʑjɛŋ
集韵
平声
船/常
开口呼
全浊
时征切
ʥiæŋ
去声
船/常
开口呼
全浊
时正切
ʥiæŋ
韵略
平声
时征切
去声
时正切
增韵
平声
时征切
去声
时正切
中原音韵
阳平
庚青
穿
次清
ʈʂʼiəŋ
去声
庚青
全清
ʂiəŋ
中州音韵
平声
庚青
池绳切
去声
庚青
禳正切
洪武正韵
平声
全浊
时征切
ʒiəŋ
去声
全浊
时正切
ʒiəŋ
分韵撮要
阳平
第七英影应益
阳去
第七英影应益
(音韵资料来源: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