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郎(朝鲜语民歌)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阿里郎

朝鲜语民歌
展开9个同名词条
阿里郎(아리랑、Arirang Folk song),全称阿里郎打令(아리랑타령),是著名的朝鲜语歌曲它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版本,1926年同名电影的主题曲。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被用作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的进场音乐。 [7]《阿里郎打令》被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2、2014年将《大韩民国抒情民谣阿里郎》《阿里郎传统民歌(朝鲜)》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
中文名
阿里郎
外文名
아리랑;Arirang Folk song
音乐风格
民族
歌曲语言
朝鲜语
流行地区
朝鲜半岛、中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

歌曲背景

播报
编辑
《阿里郎打令》是中国朝鲜族抒情民歌的代表性作品,在中国朝鲜族群众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阿里郎歌曲群的内涵包括对翻越“阿里郎山冈”的“郎”的真挚爱情,对抛下妻子翻越“阿里郎山冈”的“郎”的怨恨,以及对翻越“阿里郎山冈”后的美好未来和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生动地表现了中国朝鲜族的内心世界。歌曲群具有旋律明朗、优美动听、感情哀婉等特征。
《阿里郎打令》的歌词和旋律充分体现了朝鲜民族的传统风俗,长期在民间用口头传唱的形式流传下来,并经过加工、发展和变化流传至今。《阿里郎打令》无论是歌词还是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不仅简单易懂,而且极其口语化,无论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唱起《阿里郎打令》,谁都会知道这是中国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
《阿里郎打令》既能由音乐造诣较高的歌唱家来演唱,也能由普通群众来演唱、掌握。从《阿里郎打令》的歌词内容和旋律发展来看,既反映了强烈的传统情绪,也包含了类似现代的手法。在不同的创作年代和时期,《阿里郎打令》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样式,在历史和学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6]

歌曲故事

播报
编辑
阿里郎是高丽时期就流传下来的一个爱情故事。
阿里郎大型歌舞表演
大概情节是一对恩爱的小夫妻,生活清苦,丈夫想让妻子过上好日子,就想外出打工挣钱,但妻子不让,说只要两人守在一起她就满足,但丈夫不那么想,有一天夜里就悄悄走了。妻子很漂亮,十里八村的都有名,丈夫走了以后,村里的地痞就来骚扰,让她改嫁,她拒绝了,但那地痞总来骚扰。一年后丈夫挣了钱回来了,夫妻俩正高兴,地痞又来了,村里也传着有关妻子和地痞的闲话。丈夫起了疑心,以为妻子不贞,就又要走,妻子怎么解释也拦不住,丈夫就走了,妻子在后面追,追不上了就唱。唱的内容大概就是对丈夫怎么关心思念怎么委屈了什么的。妻子唱的这段就是“我的郎君”,也就是阿里郎,最终她的诚恳融化了夫君冰冷的心,夫妻二人恩爱如初,二人一起离开了故乡去了京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后来阿里郎这个故事和歌曲就流传开来,成为朝鲜民族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曲牌,不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有朝鲜人就有阿里郎,一唱阿里郎就知道是朝鲜族。
日本统治时期,朝鲜人以阿里郎为号发动起义,日本人发现了,谁唱阿里郎就杀头。可是杀了一个十个人唱,杀了十个一百人唱,杀了一百个一千人再唱,越唱越多,日本人只好作罢。

由来考证

阿里郎曲由来,有说为新罗始祖朴赫居世之妻阏英另名“阿里郎”,所创乡曲得之。或说为朝鲜乐笛奏出之长前打音,再被模仿而成的阿里郎曲。其中较为据实可信的还是慈悲岭传说。
慈悲岭(今名盍耄岭,在朝鲜半岛黄海北道黄州)存在于今之朝鲜半岛地图上。中国汉武帝时在朝鲜半岛上设置汉四郡后,大陆北方民族或出于压迫,开始了越江大迁移。这些离乡背井的移民辗转哀号于北通路关之慈岭间,老弱妇孺多病死途中。在这流离之中,阿里郎曲便流传开来,抒发移民内心的苦痛翻山越岭后,便将阿里郎曲传到了朝鲜半岛的中部。史学家相信这些被汉人视为东夷的化外民族就是古朝鲜民族,而阿里郎便是朝鲜古语“乐浪”之拟声语。
朝鲜巨型团体操和艺术演出《阿里郎》
还有一说流传也很广,即“阿里郎”是“我耳聋”之意,说19世纪,兴宣大院君当政,大兴土木,重建景福宫。朝廷为了重建这个豪华的宫殿,向人民巧取豪夺,征收“愿纳钱”等苛捐杂税,又强制徭役,整个朝鲜民不聊生。人们气愤地说:“不如耳聋,听不见为静!”于是,被拉去服役的民夫便编出了《我耳聋》的歌谣,表达心中的悲苦之情,后来演变为“阿里郎”。也有一说也是以大院君执政、重修景福宫为背景,但不同的是认为阿里郎源于“我离娘”,是被拉去重修景福宫的民夫们思念母亲之歌谣。
阿里郎流传有很多个版本,《阿里郎》曲在朝鲜半岛依地方不同而歌词内容略有差异。但在朝鲜语中,阿里郎并非人名,而是一个地名,有人认为是一座山的名字,只是无法证实其于何处。

歌曲歌词

播报
编辑
朝鲜语歌词
罗马字注音
汉语大意
아리랑 아리랑 아라리요
아리랑 고개로 넘어간다
나를 버리고 가시는 임은
십리도 못 가서 발병난다
a li lang a li lang a la li yo
a li lang go gae lo neo meo gan da
na leul beo li go ga shi neun im meun
shim ni do mot kka seo bal byeong nan da
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哟!
我的郎君翻山过岭,路途遥远,
你怎么情愿把我扔下,
出了门不到十里路你会想家!
아리랑 아리랑 아라리요
아리랑 고개로 넘어간다
청천하늘엔 별도 많고
우리네 가슴엔 꿈도 많다
a li lang a li lang a la li yo
a li lang go gae lo neo meo gan da
cheong cheo na neu len byeol do man go
wu li ne ga seu men kkum do man da
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哟!
我的郎君翻山过岭,路途遥远,
晴天的黑夜里满天星辰,
我们的心中也梦想满满!
아리랑 아리랑 아라리요
아리랑 고개로 넘어간다
저기 저 산이 백두산이라지
동지 섣달에도 꽃만 핀다
a li lang a li lang a la li yo
a li lang go gae lo neo meo gan da
jeo gi jeo sa ni baek ttu sa ni la ji
dong ji seot tta le do kkot man pin da
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哟!
我的郎君翻山过岭,路途遥远,
那边的那座山便是白头山吧,
冬至腊月也有花儿绽放!
  • 注:在一般演唱的中文版《阿里郎》中,一部分句子相对原意有所变动,第二段最后一句为“我们的离别情话千遍难尽”,第三段最后两句为“今宵离别后何日能归来,请你留下你的诺言我好等待”。

歌曲赏析

播报
编辑
《阿里郎》歌舞
这首《阿里郎》内容叙述一位朝鲜族姑娘,对夫君的思念和对爱情渴望的心情。曲调委婉抒情、节奏轻快流畅,全曲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并变化重复,成带副歌的双复句乐段。《阿里郎》为3/4节拍,亚声的宫调式旋律。情绪略带忧伤,是朝鲜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歌。 [2]
民歌《阿里郎》分前后两个部分,它的旋律常采取环绕式进行而少大跳,并是常用模进的方式,体现着节奏的重复与再现,表现出朝鲜族民歌的端庄、文雅而细腻。但朝鲜族民歌又是富有激情的。那就是八、九小节间的五度向上跳进和节奏型变换,形成了全曲的高潮。两小节后又连续下行,直到全曲最低音,并出现曲首第一部分的音调。使音乐在一次激动而短暂的宣泄之后又归于平静和含蓄。这是一首(a、a1)两个大乐句变化重复的民歌。 [3]

流传经过

播报
编辑
《阿里郎》简谱
阿里郎是朝鲜半岛一直流传的歌曲,到了朝鲜王朝后期逐渐流行,不过被社会普遍定义为“艳曲”或“荒音”,地位还不是很高,尤其为儒生士大夫不齿。历史上朝鲜高宗就非常喜欢听《阿里郎》,每晚在宫中命人演奏给他听。朝鲜半岛一共有超过30个版本的《阿里郎》,除了京畿道的《本调阿里郎》以外,还有《旌善阿里郎》、《永川阿里郎》、《密阳阿里郎》、《珍岛阿里郎》、《尚州阿里郎》、《江原道阿里郎》、《端川阿里郎》、《庆尚道阿里郎》等等,其中以《旌善阿里郎》最为有名,地位仅次于《本调阿里郎》。到了日本殖民统治时代(1910年—1945年),特别是1926年罗云奎制作的电影《阿里郎》问世以后,《阿里郎》开始作为一首朝鲜民谣而得到重视,并逐渐定型。
到了现代,《阿里郎》开始作为朝鲜民族的品牌形象展现国际舞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北韩)每年举行“阿里郎节”,透过大型艺术演出“阿里郎”展现朝鲜(北朝鲜/北韩)的国家形象。

歌曲影响

播报
编辑
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阿里郎》成为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代表团共同进场时的入场音乐。
201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阿里郎》指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韩国传统民谣《阿里郎》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评估合格,延边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延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该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