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瞓厲頸」成因及防治法(傅卓明物理治療師) - 明醫網

「瞓厲頸」成因及防治法(傅卓明物理治療師)

[2015-03-19]

上周傅卓明物理治療師已於本欄詳細分析過頸椎痛的病徵﹑成因及治療方法。今期本欄會深入介紹「瞓厲頸」。廣東話所指的「瞓厲頸」亦即國語的落枕或失枕,英文學名為Torticollis,又可稱為Wry Neck或Stiff Neck。本文將會詳細解釋落枕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上周傅卓明物理治療師已於本欄詳細分析過頸椎痛的病徵﹑成因及治療方法。今期本欄會深入介紹「瞓厲頸」。廣東話所指的「瞓厲頸」亦即國語的落枕或失枕,英文學名為Torticollis,又可稱為Wry Neck或Stiff Neck。本文將會詳細解釋落枕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落枕是一种常见病,於天氣寒冷時較多發生。其主要症狀為嚴重頸椎痛,痛症有時會集中於頸椎中間位置,但更多往一邊肩膊延伸。有時痛楚亦會漫延至頭部及手臂引起放射性痛楚(Referral Pain)。患者頸椎亦會感到非常僵硬,尤如關節被卡住一樣使頭頸難以轉動。患者自己如欲強行轉動頸椎時會感到劇痛難當。其實任何年齡及性別人士皆會發生落枕。本國一分研究報告便指出成人的每年落枕發病率約為15%,而其中女性人口的落枕發病頻率又較男性人口高出67%。

欲要了解落枕的成因,便應從頸椎的結構開始。人類的頸椎其實是由三十六個大小關節組成,其中多數為小型的轉動性關節,稱為Facet Joints。除了小關節外,頸椎骨之間尚有椎間盤稱為Inter-Vertebral Discs。

多年前醫學界一直以為椎間盤滑出才是落枕的主要成因,近年透過掃描技術發現其實落枕多源於小關節發炎或受傷,引致關節未能如常活動,情況尤如關節被活生生卡住一樣。關節周圍的肌肉本能地收縮形成痙攣,甚至會影響附近其他關節造成更大規模的頸椎僵硬。除了頸椎受傷可引起小關節發炎之外,不正確的睡眠或工作姿勢亦是成因之一。因姿勢影響的落枕以外,尚有其它先天出生時的斜頸及因癌病或細菌感染所引發的斜頸亦被統稱為Torticollis,本文只集中講解與睡姿有關的落枕。

通常輕度落枕會於一周內自行痊愈。很多患者會以敷熱毛巾、按摩、浸熱水浴、使用藥貼等方法以舒緩症狀及加快患處復原。如果患者感到頸椎痛非常嚴重或沒有好轉跡象,又或落枕經常翻發,便應找醫生及物理治療師幫忙治理。醫生可因應患者的症狀處方止痛藥、消炎藥及肌肉鬆馳藥等舒緩症狀。物理治療師則會根據患者病情使用超聲波、電療、牽引、針灸、按摩、手力正骨、手力復位、運動治療等方法治療落枕。除非有骨刺等隱藏疾病,一般落枕都是很容易完全治愈的。

由於落枕可以影響患者難於轉動頸椎,故嚴重患者應避免駕駛,以防因駕駛時未能如常注意汽車死角容易發生交通意外。另外,部分嚴重患者會覺得頸椎欠缺承托力,想要使用頸箍(Cervical Collar)以圖支撐及固定頸椎。研究發現若落枕患者長期使用頸箍後,會適得其反,使頸椎僵硬及更加倚賴頸箍。所以傅卓明物理治療師建議落枕患者如非必要,應盡量避免使用頸箍,就算必要使用時亦應定時脫下頸箍活動頸椎,以免頸椎變得更加僵硬。

預防落枕的最有效方法便是正確的睡眠及工作姿勢,讀者可透過使用具足夠承托力的枕頭及工作座椅以助保持姿勢。除此之外,經常活動頸椎及脊椎、平時注意補充水分、保持充足的睡眠、冬天時或於冷氣房內注意保持頭顱及頸膊溫暖亦是預防落枕的不二法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