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學用人!唐太宗心目中的「良臣」,有 4 大特徵|經理人
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via Wikipedia

從歷史學用人!唐太宗心目中的「良臣」,有 4 大特徵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其中唐太宗李世民才智出眾,開創了「貞觀之治」,作家柏楊讚譽他是中國 5000 年歷史長河中最傑出的 5 位「大帝」之一。而《貞觀政要》則是記載唐太宗一生治國方略和領導統御的「管理教科書」,是唐太宗與群臣對話的實錄,至今歷經 1000 多年的實踐考驗,仍具借鏡的價值。

《貞觀政要》大量記載唐太宗對臣下品格、行為和領導的期許(即內隱追隨理論),以及臣下對唐太宗為君之道的提醒和勸諫(即內隱領導理論),因此個人認為《貞觀政要》是研究中國特色內隱理論可參考的重要經典。

明言理想部屬的樣貌,不讓臣下臆測為官之道

唐太宗心目中理想的追隨者要具備 4 項特徵: 舉賢、諫言、敬業和忠義。

舉賢

唐太宗最得力的 2 位臣子房玄齡和杜如晦,每天都要聽取和簽批數百件的訴訟狀子和公文,因此沒有時間完成唐太宗期望和交辦的重要任務:協助國家尋求賢能之士。唐太宗告訴他們:「你們身為僕射,應當為我分憂,協助我操勞國事,要耳聽得遠,眼看得廣,尋訪賢能有智慧的人,但你們卻被批閱公文占據了所有時間。」接著下一道命令,要求所有雜細事務都交辦給他們的下一級副手,只有冤屈疑難的重大案件應該上奏給僕射,房玄齡和杜如晦因而有更充分的時間尋訪人才。

諫言

唐太宗曾對房玄齡說,自古以來,帝王之中多有放縱性情,喜怒無常的,朝綱混亂都是從這裡開始,「因此我無時無刻都警惕自己這件事。我經常希望你們盡其所能的規諫,而你們也要接受別人的規諫,怎能因別人的話不合己意,便護己之短而不採納?如果自己不能接受規諫,又怎能規諫別人呢?」

唐太宗就曾召見御史大夫韋挺等大臣說,「你們幾位都不怕觸犯逆麟,竭盡心力勸諫,每想到你們忠懇勸諫的心意,我謹記在心,所以召你們來設宴同樂。」宴會過後又再犒賞絹帛以表感謝。

有一回唐太宗也親自寫信給韋挺(當時任太常卿一職):「近來沒有聽到別人議論我的過失,因而沒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全靠你一人竭盡心力,多次向我提出善言,你的誠懇忠直實在說不盡呢!」

敬業

唐太宗曾對司空裴寂說:「近來有很多討論國家大事的奏章,由於數量太多,我把它們都貼到牆壁上,每次經過的時候都停下來閱讀思考。我這樣勤勉不知疲倦,就是想要充分了解群臣的想法和意見。我時常思考要如何治理一個國家,有時要到三更半夜才能休息。我希望你們也能兢兢業業,用心思考,不要懈怠,以符合我的期望。」

忠義

隋朝末年群雄並起,李淵(唐高祖)立楊侑為傀儡皇帝(代王),並尊隋煬帝楊廣為太上皇。當李淵攻下京城,官吏大多害怕逃散,只有姚思廉(當時任代王侍讀一職)堅守在代王身邊,並對進逼宮殿的士兵喝斥:「唐公(李淵)舉兵起義,是為了匡救王室,你們不能對代王無禮!」士兵們聽信他的話而沒有繼續進攻,過不久李淵到來,聽說了姚思廉的言行後,便寬恕姚思廉並讓他離去,周遭的人稱讚:「仁義的人有勇氣,大概就是講這種人吧!」唐太宗即位後感念他的忠義精神,寄送 300 段布帛,並寫信給他:「懷念你的忠義之風。」

千年一致的領導致勝關鍵:挖掘比自己優秀的人才

唐太宗對於優異追隨者須具備條件的見解,至今仍有啟發意義,其中「諫言」「敬業」和「忠義」分別與美國溫斯洛普大學教授梅麗莎・卡斯坦(Melissa Carsten)等學者在 2010 年提出的「表達意見」、「承擔責任」以及「忠於領導」相仿;而「敬業」同樣也與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副教授湯瑪斯.塞(Thomas Sy)2010 年所提的「勤奮」類似。

《貞觀政要》與西方現代的內隱追隨理論相較,最大的差異在於「舉賢」。雖然內隱追隨理論文獻沒有提及員工應為公司舉才,但奇異(General Electric)前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就曾期許每位主管都應承擔「聘雇和培育比自己傑出人才」的職責,他也曾說「發掘、考核、培養人才的時間加總起來,至少占我所有時間的 60~70%,要想有好的人才品質,至少要花這樣的時間,這是贏的關鍵。」

即使相隔 1000 多年,唐太宗與威爾許的思想,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唐太宗為了讓房玄齡與杜如晦有更充分的時間探訪與舉薦人才,下令減少他們處理日常行政工作的時間,這樣的管理思維和資源分配的做法,是跨文化、跨時間的硬道理,但為何現在台灣多數的企業主管卻做不到呢?

繼續閱讀 領導帶人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